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天海要抱抱
武器:雷鸣·窑瓷,为商店500金条火炮专属皮肤。
在原本雷鸣外观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份瓷器质感,看上去与青花瓷的青蓝色质感颇为相似。
这把火炮确实是有在皮肤上下功夫,像是前段的纹路和后端的青花瓷标志,颇为经典,也极易辨别。
先说这火炮的历史由来,火炮起源于中国。
这个一是有史料记载,二是有目共睹,毕竟火药起源也在中国,与火药联系颇深的火炮自然也是早早的出现在了中国。
史料中记载最早是在南宋军队(1163年)中发现出现了最早的火炮,叫做火石炮,又名霹雳炮。
当然,史料只能是记载,而挖掘考古出来的最早火炮在内蒙古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达特淖日地区(1298年)。
可见火炮在我国出现历史之久远,至少也是自1298年往上这段时间里。
炮身由身管、炮尾、炮闩和炮口装置等组成,身管用来赋予弹丸初速度以及飞行的方向,身管几乎是火炮的核心所在。
若是身管受损,火炮基本就废了。
而炮尾则用来安装炮闩(*shuān*),炮闩则用来闭锁炮膛,击发炮弹以及抽出发射完的药筒。
火炮的前身是抛石机,抛石机曾有过一个“军中第一攻击利器”的称号。
抛石机的起源更早,早在周代就有所耳闻,自春秋就成为战争必备武器。
炮字也有人说,有可能不单指火炮的,也可能是投石机的别称。
也有对火石炮有更多解释的,像是最早火炮说、最早火箭炮说、新式投石机说、炸弹说等等。
再说回这个青花瓷,提到青花瓷必定要先知道官窑。
官窑起自唐朝,一个指贡器,一个指官厂。
自唐代到元代,采取的形式多为官窑民烧,也就是合作制。
官窑是在宋大观及政和年间於汴凉所造,青瓷釉色晶莹惕透,有开裂或呈冰片状,粉青紫口是其特色。
官窑也称皇家御窑,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皇家瓷厂”。
自1278年从元世祖忽必烈设置“浮梁磁场”,到1911年清朝覆灭,景德镇成为了横跨元明清三朝代的皇家瓷器制作地。
景德镇因为其皇家御窑的原因,直接受到封建朝廷的控制。
因此也出现了许多不准流入民间而被迫就地销毁的瓷器,于是景德镇的地下也成为了瓷器考古学家最爱的地方,被封为地下瓷都。
其中包括的信息资料何其之多,种类何其之完善。
官窑之所以如此之好,名誉如此之高,就在于是官窑,后台就是封建王朝。
像是景德镇,就毫不在乎成本,所以做出的瓷器都是千古流传好评一片的。
官窑又分为北宋和南宋之分,北宋官窑,又称汴京官窑。
于政和年间,在汴京附近设立窑场,是直接由官府来进行经营的,专门用来烧制宫廷御用瓷器。
但因宋代汴京遗址沉入海底,至今不知北宋官窑遗址身在何处,缺乏有力的挖掘资料证明,也没有可靠的文献资料依据。
对此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北宋官窑是汝窑;
一种则直截了当地否决了存在。
还有一种则认为北宋官窑是汴京官窑,与南宋的修内司官窑先后存在。
北宋的官窑传世作品倒是很少,但也不是没有,形态质地与汝窑有些相似,多为仿古。
物品胎体显厚,胎骨色彩为深灰、紫色或黑色,色则有淡青、粉青、月白等。釉质莹润温雅,尤以釉面开大裂纹片著称。
北宋官窑有个不同于其他窑场的特点,在器物的底部会打上一个文钉烧痕,有着紫口铁足的特征。
南宋官窑现如今在杭州凤凰山南麓乌龟山郊区,名为郊坛下官窑,又称南宋官窑。
瓷器器胎盘为黑、深灰、浅灰、米黄等等,厚薄多变,胎盘质地细腻,釉面乳浊,多开片,人称蟹爪纹。
釉色粉青、淡青、灰青、月白、米黄等,器口施釉稀薄,微露紫色,足上却偏向赤铁色,所以也有着紫口铁足之称。
南宋官窑的窑器除了日用品,还有仿制商周青铜器的尊、鼎、炉等陈设瓷器,或是祭祀礼器等用品。
造型别致花样出众,不仅被皇帝所喜爱,也收到外交宾客的欢迎。
瓷器也一度成为了中国的代言,甚至是标签。
可见那时中国瓷器的名气有多强大,名是名扬四海声传八方都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