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通识教育-《有闲阶级论》(凡勃伦)-01


3楼猫 发布时间:2024-07-09 17:52:31 作者:汝扬 Language

小朋友们好!你们现在已经长大到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小事情了。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有趣的现象,一定都很好奇这些现象为什么会发生。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学习学龄前的通识课程。


今天,我们要讲一个关于人们如何展示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来自一本很有名的书,叫做《有闲阶级论》。


《有闲阶级论》是一个叫凡勃伦的大人写的。这本书讲的是有些人喜欢通过展示他们的财富和闲暇时间来显示他们的地位。简单地说,有些人喜欢炫耀他们拥有的好东西和自由时间,以此告诉别人他们很厉害。


不过,凡勃伦在解释这些现象的时候,更多地把原因归结于人们的心理和精神。他在分析心理现象时,还结合了文化史、生物学、宗教等方面的知识,使得他的观点看起来像一个大杂烩。而且实际上,这样的解释有些问题,因为它忽略了社会发展的真正规律,把工人和有钱人之间的斗争简单地归结为心理和精神原因。我们需要注意这一点哦。


虽然他的理论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他提出的“炫耀性消费”、“明显有闲”和“歧视性对比”这些概念还是很有趣的,小朋友们也可以了解一下。所以,我们可以一起来看看这本《有闲阶级论》。

学龄前儿童通识教育-《有闲阶级论》(凡勃伦)-01-第0张
学龄前儿童通识教育-《有闲阶级论》(凡勃伦)-01-第1张

接下来大家拿出课本,翻到目录,可以看到这本书分为十四个部分:绪言、金钱的竞赛、明显有闲、明显消费、金钱的生活水准、金钱的爱好准则、服装是金钱文化的一种表现、工业的脱离与保守主义、古代遗风的保持、遗留到现代的尚武精神、信赖命运、宗教信仰、非歧性利益的残存、高级学识是金钱文化的一种表现。

学龄前儿童通识教育-《有闲阶级论》(凡勃伦)-01-第2张
学龄前儿童通识教育-《有闲阶级论》(凡勃伦)-01-第3张

首先翻到第三页,我们先来看“绪言”。


在第一章“绪言”中,凡勃伦认为,在野蛮时代,不存在经济特权和业务分化,因而还不存在“有闲阶级”;但是从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那些部落的一些风俗、习惯和文化特征,可以看出“有闲阶级制度”是从原始的野蛮部落发展到未开化阶段这一转变中逐渐涌现的。


按照他的意见,有闲阶级的产生最初表现在业务分化上,在生活习惯上,男女担任着不同的工作,生产业务和非生产业务之间有了区别,出现了身份的差别。


在未开化的较高阶段,政治、战争、宗教、信仰和运动比赛这些非生产性业务归上层阶级掌握。生产性业务则由下层阶级担任。这种业务的差别是具有歧视性的,非生产性业务在习惯上被认为是光荣的、值得尊敬的。在现代社会,这种区别仍然变相存在。


总之,凡勃伦把阶级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的生活习惯演变的结果。他认为,在原始的野蛮时代的和平生活习惯转变为坚决好战的生活习惯以后,侵占就成为日常生活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因而产生了侵占和劳役之间的职能分化和业务的区别,阶级区别也就产生和形成了。

学龄前儿童通识教育-《有闲阶级论》(凡勃伦)-01-第3张

接下来是一些原文摘抄:

有闲阶级制度是从原始的野蛮阶段到未开化阶段的转变中逐渐涌现的;或者得再恰当些,是从和平的生活习惯到坚决好战的生活习惯的转变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要使这个制度能以明确的形态出现,显然必须具备的条件是:(1)部落必须具有以掠夺为目的的生活习惯,必须有战争或大规模狩猎活动,或者是两者俱备,这就是说,在这样情况下构成初期有阶级的男子,必须习惯于用武力或策略来从事于伤害行为,(2)生活资料的获得必须相当从容,从而有条件使部落成具中一个很大的部分可以脱离经常的辛勤劳动。

有闲阶级制度是各类业务在早期区别下的自然结果;根据这种区别,有些业务被配为是可敬的,有些业务则不然。在这种古老的区别下,凡是可尊敬的业务,可以归入属于侵占的那一类;不值得尊敬的业务,是那些必要的日常工作,在这工作中都不含有值得重视的侵占成分。

但是各种标准和观点上的变化只是渐进的,某一观点一被接受,很少会突然消失或被全部推翻。产业务与非生产业务之间的区别,现在习惯上依然存在;这一现代区别方式是开化时代侵占与劳役的区别的变形。

......上面已指出,侵占与劳役之间的区别,是业务上的一种歧视性区别。列入侵占一类的业务是可敬的,光荣的,高尚的;而其他不含有侵占成分的业务,尤其是含有奴性或屈服意味的那些业务,是不值得拿尊敬的,低贱的,不体面的......

......怎样才能顺利地应付这类现象,乃是一种侵占性而不是生产性的工作。这里着重的是勇武精神,而不是刻苦耐劳。

当团体由和平的野蛮生活状态转变到掠夺的生活状态时,竞赛条件就发生了变化......在这一文化阶段,公认为获得自决自主的最可敬的方式是战斗;而通过劫夺或强迫而获得的用品或劳务,正是战斗胜利的符合惯例的证据。用掠夺以外的方式取得任何事物,情形正相反,一个有身份的男子是不屑一顾的。

基于同样理由,有关生产工作或个人服务方面的劳务,也受到了同样的憎嫌。于是一方是侵占或掠夺方式下的取得,另一方是生产工作,在这两者之周产生了歧性区别。劳动是受到蔑视的,因此就有了惹人厌恶的性质。

学龄前儿童通识教育-《有闲阶级论》(凡勃伦)-01-第3张

好的小朋友们,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学龄前通识课程《有闲阶级论》(凡勃伦)-01的内容,下节课我们将看第二章“金钱的竞赛“。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