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视频有感
【豫西农民小麦收成情况考察报告】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7421d7rb/?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2e1e8cae0becc34c78b7617310c742ce
小麦粮食产量及农民收入情况
和往年差不多亩产千斤左右,1.2元/斤,我现在21岁,小时候印象里家里种小麦大概就是这个价钱。
自小麦从去年十月底种上开始,到如今六月初的收割,八个月的时间里,大概有如下几项支出统计:犁地为每亩三十元,种子每亩需四十元,化肥每亩一百五十元,追肥大概也这个价格,浇地需用水泵,水泵电钱每亩合约十五元(根据天气情况决定浇地次数),除草剂除虫剂增产剂等合计约为两百元......减去以上各项基本支出,每亩地净收入为八百元左右。
拿我父亲叔伯等的话来说就是,人力是不能计算在里面的,这其中有一个人力的金钱衡量问题,你在厂里干一天一二百元,那半年多种一亩地,才余千八百块,厂里一星期就挣回来了,那照这么算肯定不如不种,但是不种怎么行?这是本业,你在外务工是因为农闲,老了后也待不到厂里,还是得回来,回来干嘛?回来家里好歹有个地,有个地,心里就踏实。
视频里说种地的各种支出农民会自然的抛去人工成本。非常普遍的认识,因为都用的都是各自家的东西,不算钱,况且有地就是有个家就是踏实。
小麦收割流程
村里大队联系收割机,我记得小时候我爸说一亩地25块还是35块来着(现在视频里说一亩五十块)
划好标记,机器下田收割,割完小三轮车给装车然后自个拉回家里。拿去换面自家,或者晒好存起来
麦粒装车以后,一般直接会拉到粮站售卖,但也有农户将小麦存储到家里的情况。农户存储小麦有两种情况:其一是认为小麦价格不理想,故而想等价格有所浮动以后再行售卖;其二是按照农民思维必须储粮。为何必须储粮?用我奶奶的话来讲就是,不存点粮,饥荒来了,你吃什么?因而豫西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麦圈”,就是用铁皮和铝皮做成的大概三平方米底面积的可移动粮仓,高度可根据农户个人需要自行添加,因此储粮多少也可自行决定。麦圈占地面积较大,放置于屋中颇为不便,但往年在奶奶极力要求下皆有储粮。近年来在我的讲解下,奶奶认为“饥荒”情况不太可能发生,故而我们家中已不再储粮,麦圈也已空置多时。奶奶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对四十年代的饥荒,记忆犹新。
作者本人说的话真实
小时候的印象里,麦子熟了,就是过完五一,开始午休的后俩星期,拿着自己签的午休条走在路上,看见水泥路中间铺满刚割完的麦子(应该就是小偏地,收割机不能进去就手动割完放地上让过路车碾)。平常见不到收割机陆续在放学的时候从路上经过就知道麦子熟了,该割麦了。
一亩地十分钟左右收割机就能完事,人力得一天吧我估计没啥概念,我家七八年没种过麦子了(地出租给人家种风景树了,听我爸讲,一年四五百一亩,已经欠了好几年租地钱没给了),现在我妈每年还种花生,在坡上的地,大概有三分地的花生,这些地我跟我妈得干两天在地里,薅出来,用三轮车运回家把花生摘下来,晒干去年地湿,不用锄头,如果天旱,还得一窝一窝的锄
坡地干活
农户与收割机之间的矛盾
矛盾一,收割机与土地面积之间的矛盾。农户如实报,那自然按照价格严格收取,但如若农户少报,那情况就复杂许多了,毕竟报的多收割费用就高,报的低费用就低。
矛盾二,收割机与农户个人之间的矛盾。有些农户的土地并不和村里土地连成一片,可能是因为林地改耕地、果园改耕地等情况额外多出一块,也需收割机作业。
农户想让收割机帮忙“夜割”,都以递烟送茶说好话的方式,
矛盾三,收割机与地方“中介”之间的矛盾。有的地方村里,会主动有“中介”给收割机介绍农户客源,方便收割机成片作业,但每亩地需拿五元或十元提成。
真有,而且不少,感觉小时候每年都听说过谁家谁家跟人割麦机产生矛盾了怎么怎么,而且矛盾二,我听我爹讲过,该谁家割麦子了就要早早的在地边候着,不然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矛盾三小时候不懂,现在也不了解
农民对于土地的态度
农民对于土地的态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我父母为例的四五十岁的农民;一类是以我奶奶为例的老年农民。前者对于土地的态度很淡然,他们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务工,去到过大城市见过世面,也能踏实在土地上辛苦劳作。因为见得多,自然对土地很淡然,比方说因为大风天气而导致部分小麦倒伏,他们并不会对小麦产量的减少而表现出忧心——你放眼望去一亩地倒伏一片小麦,但那充其量不过几十斤,几十斤无非也就几十元。在厂做工一天少说也能赚上百元,自然没有必要对于几十元的损失过分忧心。对土地的感情谈不上热爱,只是因为无法离开,无可奈何在其中占大多原因,只是生而如此,抱怨无用。这片土地上的人,也多以乐观度日。
后者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对于土地的态度则明朗许多,即相当重视。他们重视小麦的倒伏、重视机器收割过后地面上可能遗落的部分麦穗。他们会在小麦倒伏后拿镰刀去割而不会弃之不顾(倒伏的小麦不能扶,只能割,一扶就断),他们会在收割完的麦地里弯腰寻觅,看见麦穗了就拾起装袋,从早到晚,一天充其量也只能拾取五六斤,也就是七八元钱。我沿着田间地头走,采访过一位在地里拾取遗落麦穗的老人,她近八十岁,虽然腰腿皆有疾病,但仍然精神矍铄,很是健谈,她的一些回答,或许能够为我们带来些许参考。用她的话说,她早上天没亮就到地里捡拾麦穗不是为了钱,也不是过分心疼粮食,而是“闲不下来”,她一天中必须做点事情,即使这两天不来捡拾麦穗,她也往往会沿着县道走一大圈,总之一定要做点事情,只是最近恰好可以捡拾麦穗而已。她说老年人就怕躺,一旦躺了,那疾病往往就跟着来了,人是靠吊着一口气活着,这口气就是指做一些事情,或大或小的事情,对于她来说就是劳动。她不能容忍自己过多时间躺在床上,她认为让她整日整日躺在床上不如直接死了直快(原话),那样既拖累子女也折磨自己。这位奶奶对于年老时劳动的看法和我奶奶如出一辙,我奶奶八十七岁了,即使腿脚不便,但也必须要做一些小事情,哪怕刷个碗擦个桌子,不能闲着,“人一闲就要出病,自己做点事能有点用,也不枉又多活了一天”。
作者原话,真和我奶说的如出一辙,我奶86岁每到农忙都会去拣麦穗,溜花生,溜红薯,我放假回家早上睡懒觉
还给我买早餐做饭,穿过衣服放在屋里一天没洗,第二天就帮我手洗好晾起来了,就这我还老态度不好跟我奶吵吵,八十多岁的老人了,现在想想我真是该死
小时候我不懂为啥干这些个吃力不讨好的活,我还不懂事说我奶,现在看看这段话彻底理解了,粮食掉在地里可惜了,人在家里躺着不干活,更可惜了。
河南农村的老人们是这么看待自己的年老生活的,即不能闲着。“不能闲着”的外在表现就是对于土地的执着与爱惜上面,他们会去地里捡拾麦穗,会在自家院子开辟一小块菜园打理等等,这是他们对于土地的态度,就是对于自己年老生活的态度。不管是四五十岁的如我父母般的农民,还是上了年纪的老一辈农民,他们对于我这一代的态度十分明确,即要努力学习,考出去,不再种地,不再当农民。他们对于辍学肄业的子女是十分痛心的,对于我这一类“考出河南”的子女则不吝赞赏。即我虽然未能考出山河四省,但只要出了河南,只要离了土地,都是可以被称道的榜样,这也是他们所期望看到的。
在村子确实可以说这样真的是万般皆无读书高,好多人说只要不在家种地,出去干啥都比种地挣钱,“出门”就是出人头地了可以说是。但到头来大家还是会说:回来家里好歹有个地,有个地,心里就踏实。
农民对于“我”的态度(“我”指视频作者)
大多数农户都是说,来体验生活呀?他们都这么说。体验生活?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说?他们又为什么异口同声这么说?原因也很简单,他们认为我这一代就应该远离土地远离耕作,不要我们也承受种地之苦,我们不懂耕作不参与耕作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他们的劳作也是为了让下一代不至于步其后尘,这就是他们朴素的愿景,也是他们对于我的态度——我不该出现在麦地里,即使是我出现了,也只能算是“体验”。而并不是人生命题的本身,他们把我择开看,他们认为我不该在这里,这不是我该做的活,这是他们的命,而不应该是我的命,如若我的命也是如此,那么他们就白辛苦白培养了,所以我是来“体验生活”的,而并不应该是我的生活本身。
农民大伯说作者他来采访是来“体验生活”,去体验农民的日常生活,听这好难受,日常就这么难受。
就这么难受,也只会自己忍受,而不是让下一代继续种地,是摆脱这样种地的束缚。
在家的四天三夜里,我几乎没有落下任何一处收麦的环节,我经历了中午头排队等收割机下地的几个小时,在收割机扬起的麦尘下咳嗽,“夜割”时蹲在路边和收割机农户交谈,夜深后在收割机农户离开前跑着去给人送水,早上四五点起床去地里“占泵”浇地,又在晚霞出现的时候抱着浇地的水管回家......我从未如此设身处地理解和感受过父母的苦农民的苦,我也从未经历过面对过收麦的阵仗和起早贪黑为了抢收的慌忙,我父母叔伯他们已经经历了半辈子,我奶奶她们已经经历了一辈子。他们都早已习以为常,他们也不太理解为什么我专门请假回来,在田间地头拿着纸笔跑来跑去,这个地方似乎应该是被遗忘的角落,不应该是我刻意回来观察和记录。
我割麦,掰玉米,拉秸秆,薅二瓜生(花生),锄红薯。也曾经晚上一两点和我爸一起去地里等水浇地,赶在第二天下大雨之前的晚上去抢收麦子,跟我妈在大热天在地里除草,撒肥料,种玉米,大中午给在地里等收割机的我爸送过一瓶果啤加俩锅盔馍,明白在地里干活有多累,有多出力,我有个爷,干活累的现在都直不起来腰,腰好像被压弯似的,我只是抽空参与都觉得痛苦,他们却都经历了大半辈子的这样劳作。
我家每年种地但不多,在外头上大学暑假回家刚好帮我妈干农活,累是真累,就去年薅二瓜生又累又晒,我问我妈咱家条件好了为啥还种地啊,我妈跟我讲:看着二瓜神啥的作物(我妈还种了一小片菜地,玉米刚好够自家人吃),在地里慢慢长大,浇水施肥啥的慢慢养大,可有成就感了。我跟我妈讲那不累吗?我妈就也没说话我也没理解啥意思。现在看完我才明白,弄啥不累,不累就没收获。
引用的都是作者微信公众号原文:
公众号:这是一个令人疑惑的星球
https://mp.weixin.qq.com/s/_eSgJZCOq5qGPVhN8U9b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