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PC-GAMER的裝機指南Part II


3樓貓 發佈時間:2023-08-25 16:32:38 作者:alizoed Language

在上一篇中,我們已經確定了裝機的三大件,也就是說,大體上整機的性能已經確定了,接下來的配件主要是功能性配件和外觀性配件:內存、硬盤、電源、機箱、散熱、通風風扇,我會盡量按照人的需求這個邏輯來描述,避免陷入讀參數的窠臼。 請注意,以下所有推薦的型號均為在某一預算下最“均衡”的配置,如果您預算有變化或者對於均衡本事不在意的話,可以降低部分配件的配置。
注意:以下一切配件請根據您的預算來進行調整,沒有不能用的產品,只有垃圾的價格和被卡死的預算。內存和硬盤領域存在太多的廠家,以下羅列雖然不全,但是也足夠提供選擇。
那麼首先來到硬盤。硬盤分為HDD(機械硬盤)和SSD(固態硬盤),那麼在SSD價格雪崩的市場下,並不推薦遊戲玩家購買HDD,HDD的優勢目前在於超大容量與數據長期存儲,但是在速度上會非常弱,體積和功耗也比較大,而且在工作中極易因為震動損壞。除非有冷數據(照片電影等)需求,並且機箱不會經常移動/振動,那麼也可以購入HDD。當然也不是啥時候都不能用HDD打遊戲,對於大部分非3A,獨立遊戲,或者老遊戲(可以以2016年為分界線吧),都不會過多影響遊戲遊玩體驗,頂多加載地圖放過場時間久一點。
HDD的市場格局已經十分穩定,由西數、希捷、東芝三分天下。由於SSD性價比的顯著提高,2T以內的HDD已毫無優勢可言,建議購買HDD的容量從4T起步。HDD的技術路線決定了它的產品迭代主要體現在單盤最大容量上,某種容量的盤在上市後,其基本參數就不再發生大變動。因此只要確定了需要多大容量,基本就能確定買哪個盤。比如在4T這個容量,就只有 希捷ST4000VX015 和 西數WD43PURZ 這兩個推薦型號。直接在B站上搜”機械硬盤”,排前幾的視頻推薦基本不會錯。
購買HDD時還應注意,HDD的價格波動相對較小,618也不會有什麼打折,選好直接買就行,以及儘量別在京東買(價格虛高+運輸保護措施不足)。
消費級SSD在高端到低端的實際體驗很接近,高端多出來的錢基本花在了使用穩定性、數據安全以及售後服務(還有理論跑分)上,因此推薦存放重要數據比如系統的SSD儘量挑選高端的盤。SSD也是不擅長保存數據的,長時間的斷電(以年為單位)會有數據丟失的風險,因此長期不進行讀寫的數據——又叫冷數據——還是建議存入HDD或光盤中。
最影響日常(遊戲)體驗的是硬盤的4K緩外讀寫性能,目前SSD普遍數據在幾十MB/s,而CPU性能越好,這個數據理論上也會越高(但差距很小)。商家著重宣傳的緩內順序讀取性能幾乎沒有參考價值:首先是平常很少有幾個G大文件的頻繁讀取(視頻工作者除外);其次受限於Windows系統的瓶頸,真實的順序讀寫最大速度被限制在4GB/s左右。
以上圖為例,應當首先關注”4K隨機讀取/寫入”那兩欄的數據。對於4K讀寫,單位轉換關係為 1K IOPS = 4.096 MB/s. 注意此處為緩內數據,與上述”4K緩外讀寫”不同。SSD的緩存方案分為DRAM外置緩存和模擬SLC緩存,TiPlus7100的”無緩”指無DRAM緩存,依然存在模擬SLC緩存。這裡涉及到較多技術細節且對挑選SSD無傷大雅,因此略過,感興趣的可以看這期視頻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F411u7Ct
那麼首先我們要確定的是容量大小,作為一名遊戲玩家,我們可以簡單的把我們玩的遊戲分為兩類:玩完就刪的和想長期刷的。那麼對於一般的輕度遊戲玩家來說,比如電腦上有一兩個多人在線的長期遊戲,然後出了新3A會下下來玩一玩但是也不會長久的刷,1T硬盤一般足夠滿足需求。對於中度玩家,比如電腦上有三四款多人遊戲,3A裡面也會有幾款玩得盡興的想留下來時不時看看的,2T硬盤算是必須的。那對於重度玩家或者我這樣的囤積癖玩家,遊戲玩不玩的無所謂但是必須要下硬盤裡的,基本上就要給到4T的容量,上不封頂。考慮到硬盤價格目前如此低廉,我推薦所有人的硬盤容量都在2T起步。當然,最終決策還是要看你的預算。注意這裡所說的是總容量,如果你的主板有多於二個插槽,或者你確認在這臺電腦的生命週期內你不會再添加硬盤,可以選擇用多塊盤來補足空間
確定完容量之後,接下來是確定硬盤的型號,硬盤在長期發展中有以下的閃存類型:SLC、MLC、TLC、QLC,可以簡單的認為,在品牌、帶寬、顆粒級別等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按照順序,價格依次降低,支持的最大容量依次變高,耐久度依次下降,性能也依次下降。現在市面上還有在賣的一般只有TLC和QLC了。在預算充足的情況下,推薦只考慮TLC。QLC顆粒的盤用大容量換來其他所有性能的降低,不是不能用,但現在的價格實在不值。
然後我們要確認接口類型和尺寸。對於SSD來說,接口分為兩種,M2接口和SATA接口,對於HDD來說,接口只有SATA一種,SSD裡的SATA和HDD裡的SATA是同一種,可以通用。那麼一般買SSD只推薦買M2接口的類型,前面在購買主板的時候已經提醒確認SSD插槽數,請務必注意不要買錯。同時注意,對於M2接口,事實上有兩種接口,請見下圖
對於小白來說,一般市面上買到的盤都是M-Key,NVME協議的,同時市面上現在仍舊在售的新主板也均支持M-KEY,NVME協議的盤。但請同時詢問你的SSD商家和主板商家關於M2接口的類型和協議,避免買到部分遠古主板和特殊用途主板,它們仍舊會在使用B-KEY的SATA總線的接口,這時候就只能買對應型號的M2SSD。
同時硬盤還分幾個尺寸,為2242、2260、2280、22110,一般的主板均支持2280,一般買得到的消費級SSD也是2280的尺寸,如果不放心可以同時詢問主板和SSD商家以確定SSD長度兼容性。
同時還要注意帶寬,目前分為PCIe 3.0和4.0的盤,一般按照和主板接口匹配的買,但4.0向下兼容3.0,而且遊戲性能表現差別不大,主要體現在順序讀寫上。
最後,我們再來挑選廠商,一般來說廠商和顆粒級別(原廠白片黑片)目前幾乎是綁定的,不做過多區分,也有部分例外,以下是常見的硬盤廠商:一線(原廠):三星,鎧俠(浦科特),海力士(Solidigm),英特爾(傲騰),西數(閃迪),美光(英睿達),長江存儲(致態)
常見的高端型號包括 致態TiPlus7100,Solidigm P44Pro,西數SN850X,三星990Pro(截至寫稿時)。頂級盤喜歡哪個牌子選哪個,哪個便宜選哪個,感受不出差別,價格差不多時優先排除三星(因為0E問題依然存在而且官方未解釋原因)。致態在7100之前的盤也出過0E問題,但隨著工藝進步已經解決。
低端市場就太多了,如果只是單單玩遊戲,大可隨意挑選,畢竟存檔要麼在steam雲要麼在系統盤,一般問題不大。可以多看看用戶評論,是否會出現掉盤、丟數據的情況。
推薦一些硬盤測試的UP主:
機械硬盤:錢韋德(https://space.bilibili.com/20274090); 固態硬盤:然後成為天下第一(https://space.bilibili.com/497154051); 小飛機DIY(https://space.bilibili.com/40366538)他的暴力寫入測試
講完硬盤,接下來就來到挑選電源了,電源的核心參數是功率,如何挑選合適的功率,請按照接下來的式子進行計算(CPU功耗+顯卡功耗)*1.2/0.5≈電源功率(1.2代表是CPU和顯卡滿載預留空間功率損耗)。CPU 功耗請在百度搜索你的CPU型號+TDP這三個字母,一般在intel官網上可以獲取,顯卡功耗可以在顯卡廠商的官網上找到對應型號獲取。如果擔心計算錯誤,可以參考下圖。
長圖預警,有兩張,可左右滑動
1 / 2
確認了電源的功率之後,我們需要確認的是電源的尺寸。電源尺寸分為ATX電源:主流的電源尺寸,適用於大多數臺式機。SFX電源:較小的尺寸,適用於ITX、HTPC機箱。1U服務器電源:小巧、噪音低的規格,但不常見。1Uflex和TFX電源:更小巧的尺寸,更不常見與家用電腦上。除非你已經有選定的機箱,或者你在最開始就已經決定要裝一臺ITX主機或者緊湊型MATX主機,否則只需購買ATX電源即可。
在這之後,我們需要確認電源是否需要模組化。我們知道電源需要用線纜來和需要供電的設備連接。有許多設備需要供電,比如:主板、顯卡、CPU、HDD、一部分風扇、一部分RGB、風扇HUB等等。每個設備都有屬於自己的供電線纜型號。根據線纜是否可以在沒有對應需要供電設備的時候從電源上拆卸,分為三種:全模組電源,所有線纜可拆卸,便於佈線和通風,價格較高;非模組電源:所有連接線固定,整理麻煩,價格較便宜;半模組電源:部分線纜可拆卸,整理方便,價格適中。仍舊是根據預算進行選擇。一般除非預算特別緊張,購買全模組電源即可。
確認完電源是否模組化之後,要確認供電線纜數量。查看你的主板和顯卡,詢問主板商家或者查詢官網,確認需要多少pin的CPU供電,再確認這個電源能夠給多少pin的CPU供電,只能多不能少。查看顯卡的供電是使用什麼標準,是使用的12VHPWR接口還是普通的PCIE8Pin供電接口,請務必詢問顯卡商家,該顯卡如何供電,如果發現是12VHPWR接口的,請詢問顯卡廠商是否贈送電源轉接線,如果不贈送請在購買電源時選擇ATX3.0規範,PCIE5.0供電支持的電源,或者自行購買12VHPWR轉PCIE8Pin的供電轉接線。電源的PCIE供電在購買3060級以上顯卡時需要至少有兩個PCIE8Pin供電,並且必須是兩根獨立的從電源中引出的PCIE8Pin供電,儘量不要是同一根線的線頭分成兩個8Pin供電的那種。
在確認完線的問題之後,接下來就是確定電源的方案和用料,有一個常規的認證體系叫做80PLUS,80plus認證分級為:白牌、銅牌、銀牌、金牌、白金、鈦晶六種,但是,80PLUS是對電源轉化效率的衡量,可以簡單理解為是否省電,和電源本身品質性能並無太多緊密的聯繫。有80PLUS認證那麼這是一個加分項,並且相對於沒有認證的電源,有認證也往往會更好一些,這不是決定性因素,但也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指標。只有在其他條件基本一致的情況下,才以80PLUS認證作為選購指標。
而對於電源用料和方案,方案上來說,主動式PFC的效率更高於被動式PFC,LLC全橋拓撲優於LLC半橋、雙管正激和單管正激,而DC-DC轉換方式相比單磁路放大更加穩定可靠。至於電源用料,日系電容耐用性和質量優於臺系電容,而臺系電容又優於國產電容。因此,對於電源的可靠性和壽命,選擇使用日系或臺系電容的品牌會更加可靠和持久。主動式PFC>被動式PFC;LLC全橋>LLC半橋>雙管正激>單管正激;DC-DC > 單磁路放大。
那麼如何選購呢,很簡單,以一塊錢一瓦作為標準,對於一個全模組金牌電源來說,一塊錢一瓦的屬於優質的電源,八毛一瓦的就屬於正常水平的電源,全模組和金牌這兩項都屬於是加錢項,推薦電源最低不要低於五毛一瓦,作為整機的心臟,過低的預算可能會導致意外事故帶走你的所有其他硬件並且沒法保修。
那麼還是按照市面上的電源廠商來排個序,排序僅供參考,品牌中的高端產品和低端產品也存在較大的差距,但是按照每瓦價格來進行計算是肯定沒有問題的。一線品牌:振華、海韻、酷冷至尊;二線品牌:長城、航嘉、海盜船、安鈦克、EVGA,華碩、微星、全漢、臺達(長城電源最近有偷工減料的現象,謹慎購買);三線品牌:鑫谷、先馬、金河田、愛國者。其中推薦在預算充足的情況下默認購買一線品牌,如果需要調整電源預算也最好使用二線品牌,除非預算特別緊張,否則儘量不要選擇三線品牌,三線品牌中有質量較好的旗艦產品,比如鑫谷GP黑金版,但是新手如果還需要分辨各個電源廠商中的產品線,容易被繞暈,推薦多花點錢買個安心。而不管有多缺錢,請一定不要買除了以上有名有姓的電源以外的電源,比如什麼紅星電源之類的炸彈,萬萬不可拿其他配件和用電安全開玩笑。
確認完電源之後,我們來挑選內存,一個內存的常見名字是:英睿達鉑勝DDR4 3200 16G,那麼這裡的英睿達代表品牌,鉑勝代表英睿達品牌裡面的產品線,3200代表內存的頻率,16G代表內存的容量,同時還會在商品詳情中看到這樣的描述16-18-18-36,這代表的是內存的時序,也即延遲。
前面在挑選主板的時候就提到了DDR4與DDR5,請務必注意自己購買的是哪一個,買錯了是無法插進插槽的。DDR4和DDR5對於一般的3A遊戲來說,很難產生可以明顯感知的區別,主要的瓶頸始終是在顯卡身上,如果預算不充足或者沒有特別高的其他性能需求,那麼DDR4便宜大碗是你最好的選擇。
挑選內存,一般推薦買兩根,並且如果有購買選項的話,推薦購買套條,如果沒有套條,也要買同一個型號的兩根,避免影響兼容性。原因簡單可以理解為,CPU和內存直接通信有兩條路線,如果只買一根,那麼就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在同樣容量的情況下肯定是更慢的,買兩根,就可以組成雙通道,性能就會更好。那為什麼不買四根呢,因為目前市面上有四個插槽的主板並不表明這個主板是四通道的,大部分市面上的主板均為雙通道,但是每個通道又一分二變成兩個插槽,這個時候在容量相同的情況下插四根,反而會產生更多幹擾,一定程度上影響性能。當然,如果您是有閒置內存想找個地方插,那也是可以的,性能上的影響並沒有容量大小對體驗影響來的大。
確定了是購入兩根同型號的套條,DDR4/DDR5之後,我們首先還是要確定內存的總容量大小。在目前情況下,16G可以算是入門級容量,可以應付當前絕大部分的遊戲任務,但是除非預算特別死,否則一律建議總容量提升到32G左右。如果你不確定自己的預算是否充足,請默認自己要購買32G的總容量。
在確認了自己需要購買的內存是兩根同型號的套條,每根16G,總容量32G,DDR4/DDR5之後,我們接下來關注內存的顆粒,和硬盤一樣,這項指標同樣和品牌強綁定,它有更明確的批號但是個人認為,以使用為主的小白可以無需關注具體的批號,關注品牌即可。按照目前主流的市場產品來說,豪華品牌:芝奇;一線品牌:英睿達、海盜船、金士頓(請注意,海盜船和金士頓在市面上有大量的假貨,同時也是奸商常見的清庫存型號,僅推薦京東購買);二線品牌:威剛、影馳、科賦、宏碁;三線品牌:雷克沙、阿斯加特、光威、七彩虹、宇瞻、十銓;以及更便宜,但是兼容性和穩定性也更差的四線品牌:酷獸、金百達、玖合、金邦。
大體上可以簡單理解為,一線品牌,兼容性和穩定性都最好外觀也好看,二線品牌兼容性和穩定性都正常,可能會缺少外觀設計,同時對於頂級產品線也是缺失的,三線品牌在兼容性上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問題,比如出現無法開機,過不了自檢,或者系統崩潰等問題,但是對於以上所有有名有姓的內存品牌,一般不會出現產品損壞用不了這種情況 ,大可放心在預算不足的時候進行選購,一般只要能點亮就不會出現什麼問題。選購的原則很簡單,根據預算,先在容量是32G的情況下,看自己能買的起的最好的型號,如果發現自己能買的起的型號是一線品牌,請評估自己是否有對外觀和極限性能的需求,對於參數相當的內存,在遊戲中是很難產生能夠被感知的差距的。
確定了品牌之後,我們就要確定內存頻率,內存頻率的差別同樣和DDR4與DDR5的區別一樣,很難在3A類遊戲體驗中產生較大的可感知區別,本人實測,2133頻率的玖合和超頻到4300的英睿達鉑勝在遊戲體驗中幾乎沒有差距。推薦H系列板子的選購3200頻率的DDR4,B系列及以上的DDR4,買3600頻率的已經足夠,除非預算實在充足,否則不建議投入過多。
同時,內存作為整機外觀的一個組成部分,存在一個東西叫做燈條,即內存的散熱馬甲上有RGB燈,內存的散熱馬甲是有可能會影響散熱器的安裝,建議儘量挑選矮一點的內存散熱馬甲,並聯系散熱器商家確認兼容性。
接下來我們來挑選散熱。散熱,大體分為水冷和風冷。這二者的區別在於熱的傳遞介質,對於實際散熱量來說,還是要靠散熱片面積和散熱扇來提供。一般對於不帶K的i5及以下均推薦風冷,帶K的i5視情況使用風冷或水冷,一般只要不是沒地方放就可以使用水冷,如果嫌麻煩怕出事,用風冷也可。而對於i5以上的CPU,除非特別擔心水冷漏水或者沒地方放,一般只有高端水冷才能提供足夠的散熱能力。
水冷又有浸沒式,分體水,一體水。對於新手來說,無需關注前兩種形式,過於複雜,正常使用只需關注一體水即可。那麼對於一體水,顧名思義,一體化水冷,從冷頭到泵到水管到冷排都是一體的,再搭配上給冷排散熱的散熱風扇。一體水中最重要的參數就是冷排的大小,這決定了散熱面積和水冷的壓制能力。根據你的CPU TDP(功率)來確定要240,360還是480大小的水冷,一般來說,i5以下的CPU使用240水冷足夠了,i5帶K並且想要超頻的,及以上的CPU使用360水冷。再往上還有更大規模的冷排可以選擇。冷排有厚度之分,一般市面上都是標準27mm的標準排,也有薄排可以選擇。由於水冷品牌眾多,DIY小廠也有不少,這邊僅推薦各個價位的部分廠家。有以下牌子:VK瓦爾基里、利民、雅浚、九州風神等性價比品牌以及ROG、海盜船、NZXT等高端品牌,挑選水冷的時候可以以利民為基準。利民有以下幾個型號區別:
  • AQUA ELITE(入門系列)
  • Frozen Magic(中端系列)
  • Frozen Magic EX / SCENIC V2(高端系列)
  • Frozen Fusion(旗艦系列)
根據這些型號對應的價格,你也可以判斷其他性價比品牌的水冷大概是一個什麼級別。一般選擇中端系列,入門系列僅用於不想購買風冷但是CPU本身沒太大散熱壓力的情況下,比如不帶K的i5甚至i3。
注意:水冷購買的重點其實在於保修,不僅是水冷本身保修,還要包含漏水包賠這一項,請務必問清楚商家,如果漏液了,壞掉的配件如何賠償。
風冷的話分塔式、下壓、鰭片式fanless、均熱板。後面兩種對於常規機器來說很少見。就目前市場來說,推薦塔式。下壓式散熱器只有在限制散熱器高度的機箱類型或者裝ITX機器的時候選用,因為現在已經沒有多少廠商在做大規模下壓了,好的下壓價格也特別貴。
那麼風冷最重要的參數是它的高度,也是大多數機箱的兼容性限制,一般來說大規模的塔式散熱器高度在150左右(利民PA120SE),中等規模的在135左右(利民SS135),小規模的來說在110左右(利民SS110),再低就最好選擇下壓了。由於風冷散熱器廠家過多,以利民的產品及其價格為基準,在沒有選定機箱的情況下,一般購買利民的PS120SE可以通殺不帶ki5及以下的所有CPU,利民PS120和FC140可以壓制住帶K的i5,功耗再高一些的CPU就不推薦使用風冷了。如果你因為機箱限制只能選110高度以下的下壓散熱,除去老牌廠商為老式平臺生產的大規模下壓,新平臺一般有利民AXP90和AXP120兩個可選,一般它們的全名是AXP90-X47,意為,AXP型號,90mm尺寸散熱風扇,47mm高度,同理,AXP120-X47的含義是AXP型號,120mm散熱扇,47mm高度。對於風冷,除了我反覆體積的散熱大廠利民,還有以下品牌可以選擇:超一線:貓頭鷹(特貴,但是也好用);一線:利民;德商必酷(德商必酷有一些老平臺的大規模下壓);二線:雅浚、九州風神;三線:超頻三、喬思伯、ID-cooling、追風者;再之後還有一些小廠或者做其他配件的廠商生產的散熱,個人認為除非有大折扣否則無需刻意去搜索。
同時在挑選散熱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你挑選的散熱的高度(再次強調)和內存兼容性,有些散熱器過大會和主板的散熱馬甲衝突。請詢問散熱器廠商和主板廠商。同時注意之前在選購主板時提到的CPE機制,帶K的CPU在B系列主板上功耗會更高,推薦散熱高一個檔次,比如原來是中端360現在換成高端360,原來是PA120SE現在換成FC140。
請注意以上所有的不推薦和壓不住,指CPU在較長時間(十分鐘到半小時)需要維持最高性能的時候會降頻,損失最低性能,並非不能使用。如果對於水冷有強烈的漏水恐懼,買大規模的塔式散熱同樣也是可以的。
最後的最後,也是目前的DIY市場最能玩出花來的,機箱,機箱首先就要確認大小,你買的MATX版型的主板,那你就只能買MATX機箱或者更大的ATX、EATX機箱,在淘寶搜索的時候可以直接搜索,MATX機箱即可得到。接下來看兼容性。兼容性主要是這幾個配件,務必向商家問清:主板的限制尺寸、顯卡的限長,散熱器限高,電源大小限制,水冷安裝限制,機械硬盤和SATA固態硬盤的安裝位置。如果當初要裝ITX機器就得買ITX配件和itx機箱,在我的標準裡一般低於10L算是ITX,畢竟我自己切了不少matx機箱,體積最小的只有11.9L,量產裡最小的MATX一般在12.9L左右。
確認了兼容性之後確認你的構型,一般是兩個零件在變換位置,一個是電源位置,一個是顯卡安裝方式,顯卡分吊裝,直插,豎裝,背插,電源可以上置、下置、側置、背置。構型的變換影響的是風道,能對零件的散熱產生較為重大的影響。同樣的大小級別來說可能對性能影響不大,但是對噪音和外觀都會有很大影響。
對於機箱的預算來說,一般最便宜的鐵皮機箱,不是過分在乎外觀做工的,一百左右,不超過兩百,到兩百往上慢慢有注重工藝的機箱,三四百一般是在乎外觀和設計的機箱的入門,比如銀欣等等。上不封頂。還有利用亞克力DIY機箱的方法,不過小白就不推薦了。
選購機箱一定要確認自己是放桌上還是桌下,左手還是右手,要不要HTPC結構(可以參考家裡的DVD機,這種扁平橫放的形式即為HTPC),這裡我們確認的是機箱IO的位置,也就是開機鍵,USB接口這些所處的位置,是機箱前面偏下還是偏上,是放頂板,放側板,放側板的話左邊側板還是右邊側板,如果有側透(玻璃擋板,方便觀看機箱內部),側透在哪邊。看上一個機箱後一定要思考這個機箱實際擺放之後是否方便。
確定完想要的結構並且查看完兼容性之後,還有一個值得單獨講的東西,機箱的Typec-C接口,有些機箱的Type-C接口需要主板有USB3.0接口即可,有些機箱的Typec-C接口需要主板有專門的Type-C接口,請務必詢問機箱廠商和主板廠商。
機箱的詳細挑選指南比較多,我將放在下一篇詳細講,這裡推薦搜索先馬這家品牌來查看一些常規的機箱的結構和尺寸,並詢問商家關於機箱的兼容性。
然後最後,通風風扇,通風風扇的性能參數重點在於風量和風壓,而安裝參數重點在於尺寸和線的控制方式。安裝時要注意的是機箱的方向。
一步步來,我們首先確認這個機箱,它需要幾個風扇,這些風扇分別是幹什麼的,一般來說,前面板的風扇和下方底部的風扇用於進風,尾部和頂部的風扇用於出風,部分結構比如海景房有側置風扇一般我推薦使用進風。確定了需要幾個風扇,每個風扇幹什麼之後,就可以根據風扇的作用來選擇型號了。
一般來說風量和風壓這倆參數對於比較大的機箱來說相差不大,如果要細分,前置進風可選擇風壓扇,頂出和後出可選擇風量扇。一般只考慮功能性的風扇可以考慮以利民C12C作為標準,15塊錢一把,屬於入門級別。是否要加錢買更貴的風扇,主要解決的其實是噪音問題,一般來說高端風扇扇葉設計合理可以降低噪音,同時也和軸承有關,軸承又和成本有關,越貴的風扇(非因為RGB、品牌等因素加價)一般越靜音,性能也越好,無燈風扇的價格極限推薦在60左右,如果還想要更靜音就加錢買貓頭鷹風扇。
確認完風扇功能型號之後,接下來就是確認接口,如果不帶燈的風扇,最好是帶有4pin PWM調速線,這樣方便使用軟件進行調速,15塊錢的利民C12C已經擁有這個功能,所以就不再贅述更低端的設計,對於帶燈的風扇,如果不帶RGB接針或者ARGB接針(即主板處提到的兩種接針),那麼並不推薦購買,因為無法調色的情況下,RGB是名副其實的汙染,並不好看,如果是帶有對應的控制接針的,請務必向風扇商家問清是什麼型號,同時和主板商家的回答來確認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或者主板沒有足夠的預算購買帶有對應接針的型號,可以向風扇廠商詢問購買風扇集線器與風扇燈控制器,來實現非主板調控的燈光控制。
除此之外,在美觀方面還有幾個性質是可以挑選的:積木扇(沒有過多線材,用積木拼接一樣的方式連接)、反葉扇(可以不把風扇骨架暴露在外)等等,這些功能可以根據我的描述決定是否採購,都要加錢。
到此,你就裝好了一臺機,把所有價格加起來,看看自己預算是否超了,如果超了,那麼按照以下優先級來削,機箱可以削、風扇可以不要裝、散熱削規模、硬盤、內存削級別而不是削容量、CPU同級削,主板在允許範圍內削、顯卡削一級、電源除非實在是缺,不然最好不要繼續往下削。
現在,你已經收穫了一份配置單,如果你是真小白,建議發論壇上問問大家怎麼看,或者隨便找個b站裝機區、數碼區UP主發配置單,問大家咋樣。到此為止你的配件就挑好了,下單,快遞到家,拆包,接下來還有挑選合適的機箱、選購趁手的安裝工具、安裝機器零件、BIOS調整、裝系統等內容,放在下一篇講。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