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又出手了。這次的目標,是由"AI框架第一人"賈揚清創立的Lepton AI。多家外媒爆料,英偉達(NVIDIA)即將以數億美元收購AI領域"華人頂流"賈揚清創立的Lepton AI。雖然官宣還沒到來,但多方信源已經確認:談判進入最後衝刺階段了!這是什麼概念?要知道,這可是英偉達繼2024年"買買買"以色列GPU創企Run:ai、Deci之後,在AI雲服務領域的又一記重拳。黃老闆的野心,越來越明顯了...

Lepton AI是什麼來頭?
2023年成立,賈揚清親自掛帥,團隊成員都是ONNX、etcd等技術社區的核心開發者。公司雖然只有20人的小團隊,卻在創立當年就拿下了紅杉中國、CRV和Fusion Fund的1100萬美元天使輪融資。
這家公司最牛的地方在哪?不是燒錢訓練大模型,而是專注做"雲上管家"——通過"雲原生+多雲整合"技術,提供基於英偉達GPU的算力租賃和AI模型部署工具。他們的客戶包括遊戲公司Latitude.io和科研平臺SciSpace。
簡單說,你只要給Lepton AI幾行代碼,它就能幫你把模型部署上雲,還能通過API輕鬆調用。平臺支持按需分配GPU資源(比如英偉達A100),而且與HuggingFace模型庫完美兼容。
更絕的是他們的算力調度能力——通過整合多家雲服務商的閒置GPU資源,Lepton AI能以"每GPU小時多花幾分錢"的極低成本提供算力服務。業內人士直呼他們是"雲服務中間商"。這種輕資產模式雖然避免了囤積硬件的高額投入,但也有人質疑其商業化天花板較低。一位硅谷創業者評價說:"他們的業務依賴服務而非標準化產品,增長潛力有限。"
不過,賈揚清團隊通過開源項目(如Lepton Search)和開發者工具,展現了技術落地的敏捷性。比如,他們的對話搜索引擎Lepton Search僅用500行Python代碼就實現了,極大降低了AI應用開發門檻。

為什麼英偉達要收購Lepton AI?防禦與轉型
首先是防禦雲巨頭的"去英偉達化"趨勢。亞馬遜、谷歌這些雲服務巨頭正在研發替代芯片(如AWS Inferentia、Google TPU),並通過低價租賃策略削弱英偉達的硬件壟斷地位。收購Lepton AI可以幫助英偉達直接觸達企業客戶,減少對雲巨頭的依賴。這就像你原本只賣鋤頭給淘金者,現在發現淘金者開始自己造鋤頭了,你就得直接去找用金子的人做生意。
其次是構建全棧服務能力。英偉達近年來加速佈局軟件生態,包括開發AI框架(如CUDA)、收購AI優化工具公司(如Run:ai、OctoAI)。Lepton AI的雲平臺和開發者工具將補全其從芯片到應用的全鏈條服務能力,推動英偉達從"硬件供應商"向"AI解決方案商"轉型。
AI框架領域的"華人頂流"
賈揚清被譽為"AI框架領域最厲害的華人科學家",他的職業生涯簡直就是AI發展史的縮影:
2013年,他開源的Caffe成為首個手機端深度學習框架,被微軟、Adobe等巨頭採用。
在谷歌大腦和Facebook期間,他深度參與了TensorFlow與PyTorch兩大框架的演進,並主導了PyTorch 1.0的合併。
在阿里巴巴的四年裡,他主導了阿里雲大數據與AI平臺的整合,推動了M6大模型的開發。
2023年離開阿里後,賈揚清選擇在AI基礎設施賽道創業,與他的技術背景高度契合。他曾表示,AI行業"不缺模型,缺的是讓模型高效落地的工具"。
儘管Lepton AI規模不大,但其技術團隊和開源策略吸引了英偉達的青睞。
行業影響:雲服務競爭加劇與生態重構
這場收購可能引發三重連鎖反應:
1️⃣ 雲服務市場格局變動:
英偉達通過Lepton AI直接提供算力租賃,將與AWS、谷歌雲形成正面競爭。分析師指出,此舉可能擠壓中小云服務商的生存空間。
2️⃣ 開發者生態爭奪:
Lepton AI的易用性工具若與英偉達硬件深度綁定,可能吸引更多開發者加入其生態,鞏固CUDA的護城河。
3️⃣ 創業公司啟示:
輕資產、技術驅動的基礎設施公司成為巨頭併購目標,或激勵更多團隊聚焦細分領域創新,而非盲目追逐大模型熱潮。

在看英偉達,交易完成後,他們仍需要解決兩大問題:
1.如何將Lepton AI的雲服務與現有DGX Cloud、AI Enterprise軟件協同,避免與雲巨頭客戶(如AWS)的利益衝突?
2.賈揚清作為技術領袖,是否會留任英偉達,繼續推動AI基礎設施創新?
無論如何,這場收購標誌著AI算力戰爭已從硬件層擴展至全棧生態。對賈揚清而言,從開源框架到創業退出,他的故事仍將是AI黃金時代的縮影。而對整個AI行業來說,這又是一次巨頭之間的棋局變動,只不過這次,黃老闆把手伸向了雲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