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指挥官大大们大家好!
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是德国南方集团军在1943年2月19日至3月15日间在围绕哈尔科夫对苏联红军的一系列攻势行动。德军的行动代号为顿涅茨克行动,而苏军则称为顿涅茨克及哈尔科夫行动,德军的反攻消灭了大约52个红军师及重新占领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
1943年初,德军面临重大危机。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包围并削弱了德国第6集团军,并向顿河扩展冬季攻势。2月2日,第6集团军投降,约9万人被俘。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损失,扣除被俘人数外,约12-15万人。1942年德军全年损失约19万人。1943年初,东线战场有约47万名无战斗力的德军。至1月23日,只有495辆德国坦克可投入战斗,其中很多过时。相比之下,巴巴罗萨行动开始时,德军有约3300辆坦克。苏军在斯大林格勒胜利后,向顿河以西的顿涅茨河进攻,旨在消灭该地区德军。
战役起始
1942年11月19日,苏联红军在朱可夫的指挥下发动天王星行动,对德军展开反击。到11月30日,苏联3个方面军将德第6集团军和仆从国军队共约27万人合围在斯大林格勒。随着曼施坦因“冬季风暴”行动的失败,第6集团军的覆灭已成定局。保卢斯在接过陆军元帅节杖后第二天投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历时200多天结束,苏军领袖下令向顿河以西的顿涅茨河发动猛烈进攻,重新夺回哈尔科夫,消灭德军B集团军群。
斯大林战役结束,保卢斯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个投降的元帅
苏军领袖的意气风发与德军元首的不甘失败,在这种形势下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即将打响。
战役前期
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局势急转直下。苏联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对曼斯坦因部队形成合围,威胁着德军顿河集群的后方,一旦苏军合围成功,德军将无处可退。
苏联展开天王星行动,迅速击败装备差、力量弱的德国仆从国军队。德军为保护侧翼,由党卫军第一装甲军防守超长防线。德军最高统帅部将三个集团军群合并为南方集团军群,由曼施坦因指挥。曼施坦因采用诱敌深入战术,苏军信以为真,开始疯狂反扑。苏军第40、第69集团军和坦克第3集团军迂回哈尔科夫,第60集团军和第38集团军分别实施辅助突击和追击溃兵。同时,西南方面军第6集团军从南面包围哈尔科夫。哈尔科夫岌岌可危。
2月2日,沃罗涅日和西南方面军首先发起攻击,次日第60和第40集团军加入攻势。苏军迅速突破季姆河,2月6日逼近库尔斯克,并于2月8日攻占该地。第40和第69集团军顺利推进,突破德军在奥斯科尔河的防线,并计划从西北面迂回哈尔科夫。德军在罗索什和卡尔斯托诺耶地区的主力被歼,几乎无险可守。党卫军第1装甲军主力主动撤退到哈尔科夫,只留小部分兵力守交通路口和村庄。苏军未遇抵抗,2月7日解放科罗恰,9日解放别尔哥罗德,13日抵达哈尔科夫北郊和西北郊外。第69集团军于2月9日解放沃尔昌斯克后迅速接近哈尔科夫,2月14日到达。
坦克第3集团军执行从南面迂回哈尔科夫的任务,2月5日抵达北顿涅茨河河岸,但在德党卫军第一装甲师的猛烈反击下攻势受阻。该师主动撤退后,苏军渡过北顿涅茨河,2月14日进至哈尔科夫南郊。至此,苏军完成对哈尔科夫的三面合围。曼施坦因清楚德军已无兵力优势,南方集团军无力支援,哈尔科夫无法守住。尽管德军元首下令死守,但党卫军第1装甲军指挥官保罗·豪赛尔与曼施坦因协调后决定主动撤出哈尔科夫城。2月16日,苏军三个集团军发起最后强攻,次日解放哈尔科夫。
曼施坦因放弃哈尔科夫后,德军元首大怒,于2月17日飞抵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要求解除曼施坦因职务。但曼施坦因提出一个大胆的反击计划,吸引了元首的注意,并重新获得元首的信任。南方集群得到了德国空军和党卫军三大王牌师的全力支援。虽然苏军攻势看似强大,但曼施坦因敏锐地察觉到,苏军在攻占哈尔科夫后已力竭,其漫长的补给线是弱点。
反击之战
2月19日,曼斯坦因的反击计划已定。霍特第四装甲集团军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部署,党卫军第1装甲军在克拉斯洛格勒附近待命,第48装甲军在红军村西面集结。2月20日清晨,党卫军第1装甲军攻击苏第6集团军,波波夫集团遭遇德军第40装甲军下属维京师的激烈反击,由于缺乏装甲力量,波波夫不敢前进。德军第七装甲师切断波波夫集群后方的补给线。2月21日夜晚,波波夫请求撤退被拒。苏第6集团军的右翼也受到党卫军装甲师的猛烈攻击。第六集团军接苏军统帅部命令,要求夺取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附近的登陆场,同时分兵向扎波罗热发起进攻。部分苏军坦克部队因缺乏燃料停在了离目标不远的地方。
曼施坦因抓住战机,德军第48装甲军出击,切断苏军补给线后,朝巴甫洛格勒发起攻击,苏军第6集团军被围。四个军突围,其中近卫坦克第一军和禁卫步兵第四军向东后撤,波波夫令快速集群向西北方突围,坦克第25军分散在通往扎波罗热的道路上各自为战。
苏军统帅部接到第6集团军被围的消息后大惊失色,下令第69集团军和坦克第3军支援,但因燃料不足而速度缓慢。在接近目的地时,遭遇德军王牌大德意志师的阻击,疲惫不堪的苏军只能主动撤退。
2月24日,苏军第6集团军几乎全军覆没,未收到撤退命令。坦克第25军缺乏燃料,失去突击能力。统帅部下达向北撤退命令,步兵部队坚守阵地。由于德军兵力不足,坦克第25军逃出。波波夫的快速集群与近卫步兵第六军会合,坚守防线。
2月25日,瓦图京命令苏军右翼转入防御并有序撤退。曼施坦因命令第40装甲军冲向波波夫集群和近卫第一集团军的防线,突破防线,抵达顿涅茨河河岸。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坦克第3集团军解救包围圈中的第六集团军,但该集团军在路上被德军侦测到并遭受狂轰滥炸,几乎被包围。近卫骑兵第六军奋力突击完成突围。
3月4日,坦克第3集团军撤退,德军追击,威胁第69集团军侧翼,苏军全线撤退。曼施坦因反击。3月7日,德军从克拉斯洛格勒出击,撕开苏军防线20公里深口子,德军精锐部队扩大战果,收复哈尔科夫。3月10日,德军冲入哈尔科夫北面,截断苏军退路。3月12日,大德意志师切入裂口,向别尔哥罗德冲去。3月13日,罗科索夫斯基调第21集团军至库尔斯克南部协助防御。
此时,德军猛攻64集团军和40集团军的结合部,试图分割两军。此举导致69集团军的装甲部队严重损耗。苏军指挥部迅速调遣坦克第三军和近卫坦克第二军支援69集团军,成功抵御了德军的攻击。五天后,69集团军撤至顿涅茨河对岸,由21集团军接替其防御任务,同时64集团军也加入顿涅茨河的防御。至此,坦克第1集团军在奥博扬集结完毕,著名的库尔斯克突出部形成。
经过苦战,哈尔科夫南部苏军第6集团军和波波夫集群再付出巨大的伤亡之后,终于撤退至顿涅茨河对岸,苏德双方在米乌斯河和顿涅茨河再次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双方指挥
此战被称为曼施坦因的巅峰之战,曼施坦因指挥10德军对抗攻势中的50万苏联红军,以少胜多,德军以伤亡1.2万左右的代价令苏军损失50个师,4.5万人阵亡,4.1万人受伤,另有1.4万到1.9万人被俘。这场10万VS 50万的战役也成为他指挥历史上最后的高光。
而他的对手瓦图京与戈利科夫两人。瓦图京由于原总参谋部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等上级的庇护,把罪责推到友邻部队身上才没有被撤职。倒是责任较轻的友邻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戈利科夫失去了上前线的权利,被调回后方任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主管干部工作)。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德语:Erich von Manstein,1887年11月24日-1973年6月9日),原名埃里希·冯·莱温斯基(德语:Erich Von Lewinski),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
尼古拉·费多罗维奇·瓦图京(Nicolay Fiadorovish Vatutin,1901年12月16日~1944年4月15日),又译瓦杜丁,在卫国战争期间曾任苏军副总参谋长、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西南方面军司令、苏联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等职。他被称为"闪电将军"和"小土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朱可夫、崔可夫等一样优秀的将领。
菲利普·伊万诺维奇·戈利科夫Голиков Филипп Иванович(1900.7.30-1980.7.29),1961年苏联元帅。他是一个多面手,苏俄内战期间当过政治委员,1935年被授予旅级指挥员军衔,大清洗后出任主管情报的总参侦察局局长,后来还当过外交代表和英法谈判,莫斯科战役时他的第10集团军在反攻时打的最远,1943年春季他是红军最成功的方面军司令,还担任过红军总干部部长、装甲兵学院院长、苏军总政治部主任,是赫鲁晓夫时期的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