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云了一下《使命召唤:黑色行动6》,打算稍微说说游戏中反派阵营“万神殿”杂兵佩戴的 IBH头盔。看看门道提不上,希望给大家添点热闹。
这也不是IBH第一次在游戏中登场了,可是每次出现都好像是一些龙套角色。早在2014年的《使命召唤:高级战争》中就出现在了朝鲜人民军士兵的头上(???)。然后是2021年的《战地2042》里作为角色头部的一部分。不得不说,这一次在《使命召唤:黑色行动6》里算是适用范围最广的一次,尽管还是反派杂兵装备吧...
顺嘴说一句ILC Dover这家公司吧,ILC Dover是一家特种工程开发和制造公司,总部位于美国特拉华州的弗雷德里卡。公司专注于高性能柔性材料的使用,服务于航空航天、个人防护和制药行业。(又是航天又是制药,维兰德是吧?)。谁能想到,ILC Dover 最初只是国际乳胶公司的一个分支,该公司由 Abram Spanel 于 1932 年创立,后来更名为Playtex,以制造女性内衣而闻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际乳胶公司为美军提供了各种乳胶产品,如攻击艇、救生筏和水壶。到了1947 年,做大做强的国际乳胶公司分为了四个部门,其中一个部门,即金属部门,最终成为 ILC Dover。
关于公司的历史,我就直接摘了wiki给大家分享一下:
1965 年,ILC(当时称为国际乳胶公司的政府和工业部门)凭借其在充气服中设计柔性接头的独特方法,获得了阿波罗月球航天服的主要合同。 ILC 成功设计并制造了阿波罗计划中宇航员穿着的航天服,包括尼尔·阿姆斯特朗在第一次月球行走时所穿的航天服。 到 1969 年,ILC 的员工人数扩大到 900 人,它通过生产阿波罗航天服和保护美国第一个空间站天空实验室的遮阳板来支持太空计划。
1974 年,“天空实验室”计划结束,ILC 面临着产品多样化的迫切需求。同年,ILC向美国空军交付了第一架浮空器(aerostat,一种大号气球)。 随后,ILC 进军个人防护装备 领域,为工业防护服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例如Chemturion防护服系列。后来,他们防护装备的开发扩展到军用化学、生物、放射和核 (CBRN)面具和头罩系统(例如 M43、M40、MBU-19/P)。M40 /M42 口罩成为美国陆军的标准野战防护面具,同时也是GWOT(全球反恐战争)时期曝光率很高的一个系列。截至 2010 年,已生产和销售超过 200 万具。
1977 年,ILC Dover 与Hamilton Standard合作,开始研发和生产舱外机动装置(EMU),这是宇航员在航天飞机和空间站舱外活动(EVA) 期间穿着的服装。ILC 继续支持太空计划,同时扩大其个人防护和轻于空气 (LTA)飞行器系列。
1994 年和 1995 年,ILC 与德国 Zeppelin Luftschifftechnik GmbH 公司和美国 Blimp Corporation签订合同,为每家公司生产气囊。在接下来的十年里,ILC 继续生产 LTA 飞行器,2001 年,ILC 与 TCOM 和 Uretek 合作,为德国布兰德的CargoLifter开发和制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增压 LTA 飞行器。
1994 年,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与 ILC 签订合同,为火星探路者号任务开发和制造气囊着陆系统,该系统成功为 1997 年 7 月 4 日的探路者号着陆保驾护航。也就是同时期,ILC获得了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研发一体化防弹头盔IBH(Integrated Ballistic Helmet)的合同。在《使命召唤:黑色行动6》的时间背景下,IBH计划大概率还在酝酿之中,交付装备给“万神殿”的一线部队装备使用,是属于COD宇宙一大特点(科技超越真实时间)
20 世纪 90 年代后,ILC 进入制药行业,设计和生产灵活的密封系统,用于在强效药剂的生产过程中提高操作员的安全性并确保产品的纯度。(其实还是老本行)
进入21世纪,在火星探测漫游者号 (MER) 任务中,ILC 的气囊系统帮助“勇气号”和“机遇号”安全着陆。
说回IBH头盔的事,美军特战司令部对于旗下不同作战单位在各自使用场景对头盔的需求进行了调研,并以此制定了技术规范。由于各单位的需求各异,其中不少部分需求相互矛盾,考虑到需求和费效比,最终采取了模块化解决方案。考虑到IBH将会用于近距离作战(CQB)、突入行动(Breach)以及突袭航行中的船只(VBSS)等行动使用,因此重量应尽可能轻,以提升机动性,能够伞降使用,并且可以浸水。众所周知,在这些环境中头盔通常会成为妨碍因素。在当时已有的头盔设计中质量和惯性,以及头部和头盔的摩擦力,使得使用夜视仪和其他装备非常不便,而且缺少模块化通信系统,说白了就是各自“打架”。咱们能从一些影视作品中看到这种问题,如《黑鹰坠落》的夜战戏,三角洲和游骑兵想要佩戴an/pvs-7夜视仪时需要佩戴单独的“skull crusher”头架,这种情况在现实中也有发生,虽然配发了相应的头盔底座,但是由于重心问题,使用起来也非常难受。IBH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以上所有因素,引入了可靠的模块化系统。(下列组图可见,anvis航空夜视仪底座可通过手拧快拆进行装卸,通讯耳机组件也是通过快拆支架直接与头盔连接)
我们通过官方报告来看看IBH这个头盔的设计过程,顺便来对90年代此类“高科技”产品的设计进行“管中窥豹”。
IBH头盔壳体为头部、太阳穴、耳朵和颈部区域提供弹道保护,以减少弹道弹药造成的伤害。头盔还为悬挂系统、通信系统和视觉增强系统(夜视仪)提供了刚性安装平台。该系统的外部轮廓已被最小化,以便与各种类型的防护设备、支持设备兼容,并方便武器操作时的贴腮与抵肩动作。
在设计中运用到了许多咱们在现在司空见怪但在当时比较先进的数字化工业设计技术,例如使用CAD软件进行的基于头骨的“向外搭建”设计,以数据化标准头型为基准,构造出头盔内表面,再以此演算最合理的盔体结构与衬垫设计。项目以.stl文件的形式输出,还用到了立体光刻(SLA)与层压板对象制造(LOM)设备来进行原型的快速制作(属于现在已经普及了的3D打印了)。话说这可是90年代初期,距今30年前,那时候的电脑还是这样婶儿的...
IBH在满足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USSOCOM)提出的极度轻量化要求,L码重1.6磅(0.726 kg)。如果不太直观,同时期的PASGT的最小尺码重3.1磅(1.41kg),轻了太多。
IBH头盔使用了凯夫拉KM-2防弹纤维和军规基质树脂。KM-2纤维由850丹尼尔纤维编织,基质树脂是由50%苯酚甲醛和50%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的催化混合物。是防弹复合材料使用的混合物.头盔内外侧被喷涂高附着力的黑色聚氨酯,构成非光滑表面,防止反光和剐蹭。
头盔针对NIJ IIA级弹道威胁进行了穿透和瞬态变形测试,在测试期间未遇到任何贯穿,瞬态变形限制在22-25毫米之间。之后以NIJ IIIA级别进行测试,通过率也较高,基本上能达到PASGT头盔差不多的防护等级,可以有效抵御小口径武器和破片的威胁。(我其实对游戏里大老远手枪一枪爆头的表现呈老人看手机状)
至于IBH划时代的一大特色,也就是集成化能力,可以通过模块化组合的形式来装配各种组件。盔体本身的通讯耳机模组在不同需求情况下可以通过插口结合/拆卸,防弹材料的耳机罩通过摇臂结合在盔体上,其上还配有接口连接面罩系统。夜视系统也可以通过头盔正面的底座进行连接。这个底座系统甚至可以徒手操作,通过手拧的方式拆卸/组合。
夜视仪系统可以通过更换底座来配合:
AN/AVS-6/9
AN/PVS-7
AN/PVS-14
AN/PVS-15
AN/PVS-18等
通讯系统经过测试能配合:
Harris AN/PRC-117B
Harris AN/PRC-117D
Magnavox PRC-113
Motorola MX300R
Motorola Saber等
防核生化与伞降组件可配合
M-40 防护面具
M-45 防护面具
MCU-2/P 防护面具
MBU-12/P 氧气面罩
PHAOS 氧气面罩
SWDG 风镜
IBH头盔作为现代模块化头盔系统的开山鼻祖,从最初的设计来装备少数精锐单位,到现在全面推广普及,从首先使用更加先进的设计工具,到设计理念升级,无不走在了世界前列。这么一款划时代的头盔怎么会被人遗忘?可能是限于存世稀少,获取不易,大家对它还是相对陌生。作为收藏者,我也只能期盼未来能够在更多的影视和游戏作品中看到它的身影。
最后放一些IBH头盔在美军中装备的真实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