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芽之旅】有瑕却又回味无穷的一次温柔而沉重的奇幻旅途


3楼猫 发布时间:2023-04-02 09:21:54 作者:BFDY Language

【铃芽之旅】有瑕却又回味无穷的一次温柔而沉重的奇幻旅途-第0张

有瑕却又回味无穷的一次温柔而沉重的奇幻旅途

时隔三年的万字影评——铃芽之旅

 

距离上一部新海诚的电影《天气之子》已经过去三年了,三年之后新海诚又带着《铃芽之旅》奔赴考场,实现了三年之约,给各位观众交上了自己再次沉淀三年的答卷,作为灾难三部曲的第三部,势必也会得到各位动漫和电影爱好者的关注,由于日本已经上映并且个人看的也不是首映,多多少少会看到网络上的一些评价,除了个别影响力高一些的up例如范式瓶子等人的评价还算可以外,路人口碑似乎不算优秀,甚至觉得差或者无聊的观点很多,有一部分认为比不上前作,这让我本就对新海诚的电影风格感兴趣的人更加关注,想着到底这部电影的水平如何,还是要亲自去看才知道,写这篇影评或者说是观影感受的时候已经离上映过了一周多甚至两周了,大部分想看的应该也去看了,实在不感兴趣的应该也不会再去,但这里还是想呼吁大家如果真想知道到底如何,自己想真的感受此次电影,还是去影院吧,从我个人角度而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哪怕你觉得有些地方不好看但大概率是不会觉得亏掉电影票钱的。(字数有些多,都是肺腑之言,以下有剧透,观看请酌情)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没有看太多不同人的观点和点评,也是为了避免被别人带了节奏,改变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开门见山的说,此次作品在整体的构思或者说整体的结构框架上以及中心立意的设置上来说个人认为已经是超越了你的名字和天气之子了,但是对于电影来说在叙事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问题,甚至如果特别在意某些情节(后面会详细分析)比如爱情的观众,会觉得很不自然很影响观感,我个人通过阅读小说,小说所表达的明显要比电影实际展示出来的效果好很多,所以,我在看完电影读了官方的原作小说之后,在回味的过程中带给我的情感十分复杂,这部作品不同于前两部,有一种难以用语言简练的说明的观影体验,虽然缺点令我感到遗憾——但简单来说这部作品的闪光点对我而言可以盖住原有的缺陷,绽放的烟火虽然暗淡,但也能在夜空中发出光芒,并且依然能给迷路之人照亮前进的道路,温暖每个人的内心。

 

因此对我个人而言,铃芽的旅途中确实是有着这样那样的遗憾和不协调的要素,但在这不完美的旅途当中却展现出了另一种,有别于新海诚过去两部电影所给观众表达的别样的温柔而坚强的憧憬与鼓舞,在我眼里可能算是另一种完美或是另一种优秀吧。对于新海诚的三部曲相比较的话,我个人能给到4分左右的水平,天气之子在3.5到4之间,你的名字4.5。

 

首先先来分析一下我认为的整部电影当中具体的不足,我也会结合小说的内容谈谈我整体的看法。

对于叙述包括故事情节这部分,我分成了两部分,一方面是感情线,也就是铃芽和草太之间的“爱情”线,也包括对二者人物的塑造方面,另一方面是主线故事“闭门”,分成这两方面来具体分析。

 

1.叙事和故事情节

 

1.1

先说感情线或者说男女主角的人物塑造,虽然“爱情”线在电影当中也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一个动力但我个人还是感觉应该剥离出来单说,因为从电影的角度来说,确实不够好,用大多数人的话说就是没有铺垫的“尬”,而且整体上和主线故事的对接不够顺畅有点割裂,也并不是本作故事所表达的中心和主题,故事的结局也并没有想和以往一样扣在所谓的爱情上,因此观感上和上两部以青年或者少年的爱情为主推动故事发展的叙事截然不同,如果作为观众,还是想主要用看爱情片的方式去看这部作品、去观看故事的发展,那一定会感到不适甚至所谓的尴尬,这也是这部电影的问题之一,本作由于故事节奏的“快”和内容的“多”(会在后面的主线分析部分细说),在短短不到2小时的电影中并没有也不能给到足够的时间来塑造两个时隔12年再次见面的人(这里如果说初次见面应该是不妥的,毕竟故事的开端是由铃芽的“在哪见过”展开的,铃芽在4岁时也确实见过草太,这里逻辑上个人觉得没有问题),本身相处时间不长,两个人在短短几天的旅途当中,由于男主设定问题,没办法和女主有更多的有效互动,两位主人公内心活动,尤其是作为旁观者视角的男主角的也是少之又少,而男主过于意识流的内心世界也不能做到有效的塑造,这就让推动主线发展的一个动力——电影当中所描写的“爱情”显得突兀、尴尬,以至于后续女主的有些台词例如“没有草太的世界,我很害怕”和最后“去喜欢的人那里”包括男主最后“明明见到了你...”等这类台词显得十分违和,生硬不自然,因此第一个所谓的大瑕疵,就在二人感情以及二人人物的塑造,对于二人而言,既没有完整的感情的互动也没有完整的个人内心想法的成长和体现,如果你在观影前不知道,就是冲着爱情片去看的,或者就是喜欢看爱情、想看爱情才去看的,那观影体验一定是差的。

对于我个人而言,电影当中包括铃芽台词的问题上,我的包容性还算可以,毕竟这种二次元少男少女的青春奇幻恋爱故事,也不用搞太明白,可能海量的番剧当中正常的也算少数,另外在此次作品中也不占主要部分,而且在新海诚的上部作品中我个人认为也存在一点这方面的问题,只不过没有太影响观感,毕竟还是以爱情为主来推进的片子,叙述方面肯定重点更突出描写的更多一些,而这一部就不是那样了,路人观众看不下去觉得这块“尬”也很正常,但我个人认为虽然电影当中的“爱情”线多余,其实对于电影而言并不太影响本作主要想表达的内容,这部分对我而言单看电影来说并不算太大的扣分项。

说完电影,我个人在看小说的过程中对于二人感情的描写我还是比较惊喜的,与电影不同,由于小说是以铃芽视角推动整个剧情走向,对于铃芽的内心描写比电影展现的要丰富很多,有好多都是电影中没能体现出来的,小说当中,铃芽视角下对草太的感情是有明显的表述的,从小说的描述中不难看出从最开始两人相遇直到草太变成要石,铃芽对草太的情感绝大部分是“两人都是一样的不顾自己把他人从灾难中拯救,一样的肩负着伟大使命的”战友情,而铃芽把草太当做是同伴或是战友,这对于铃芽自己也是亲近之人的存在,在小说当中能读到的更多的是这样一种情感,原文中多次提到“战友”以及“战斗”相关的内心表述,例如

“那时——在爱媛,在神户,我们曾是战友,所向披靡。我们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做了只有我们才能做到的事情。我们甚至在天空的最顶端一起留下来标记”

“你在做一件重要的事,默默无闻的在和一个谁都看不到的东西战斗,我的脑海浮现出那个为关上废墟的门而孤军奋战的身影,明明只是在一天前,我却感觉似乎是很久之前的事了。那之后,我渡海而来,因为你而被误认为是魔法师,不过也因为你,我可以做一件那么重要的事”

这也是我上文中对爱情加双引号的原因,另外从小说的描述是能了解到铃芽由于4岁时的海啸灾难,被夺走母亲,因此铃芽本身很害怕有东西再从身边被轻易的夺走,害怕自己再次回忆起当年的孤独,小说中有段原文是这样描述的

“我还在气恼。被随意给予,被单方面强加过来,又被毫无道理的夺走。我心想,还要再来一次吗?别拿我当傻瓜!我真想怒斥这世界的主宰,或是那些神灵”。

而铃芽认为草太是因为铃芽拔出的要石变成椅子,而又被强迫成为要石,这种失去战友失去同伴失去亲近之人的感受是铃芽最害怕的最不想看到的,因此后面铃芽不管想用什么方式,哪怕牺牲自己也要换回草太,这种情感其实在小说的描述当中也算是合理,至于何时从战友情过度到爱情,小说也并没有特别清楚的字眼直接表述出来,可能新海诚本身也没想写的太明白,有时候感情就是这么没有征兆的转变的吧,如果实在要脑补一下可能就是青春期懵懂的少女对有着生死之交的异性战友感情上自然的升华吧(笑),不过虽然如此,小说当中铃芽视角下对草太的情感确实要合理且丰富很多,但由于视角原因,草太也和电影一样并没过多表述,也是本来就有问题的地方。

说完让人最诟病的电影当中感情线的问题,来看看人物塑造,在人物塑造上,小说当中草太还是一样塑造的不多这点没有怎么改变,但由于铃芽多了很多电影中没有或者很难表现出的细节和心理描写,让铃芽这个角色丰富很多也立体很多,有些人讨厌电影中塑造的铃芽,我虽然说不上喜欢还是讨厌,但也没太大感觉,不过看完小说我是真心可以体会到铃芽作为青春期少女的那部分性格和情感,可以感觉到铃芽的人物魅力和个人成长,尤其是作为同样经历过铃芽这个时期的人,铃芽对待亲人的那种表现和性格特点自己还是有点感同身受的,个人觉得还是很真实的。

首先,作为一个不算发达的小岛上长大的高中生,铃芽充满了对外面多彩世界的兴趣,文章好几段文字都是用来描写铃芽路途当中的激动和兴奋,如

“汽笛突然鸣响,音量大得仿佛要把人压倒一样,我突然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在兴奋的对我说“来吧,开始了”。到底是什么开始了?是旅行?还是人生?亦或只是新的一天呢?可周围的声音、气味、阳光、体温,都慌慌张张的嘟哝着“总之从现在开始了。”

“好兴奋!”

我凝视着沐浴朝阳的风景,忍不住脱口而出”。

而电影当中由于过快的“闭门”节奏,除了去东京经过的富士山这一情节外似乎并没有过多的对铃芽这一人物特点的表述。其次,文章中描述了铃芽4岁的过往经历,虽然电影中也有体现,但小说中明确交代了铃芽从出生就生活在单亲家庭,丝毫没有父爱的概念,而直到海啸后夺走了作为护士的母亲的生命,她才感觉到有父母的关爱是多么好的一件事,而文章多次用心里描写表达了铃芽害怕孤独的心理缺陷

“在这种地方,就我一个人。为何就我独自一人站在这里?怎么又是这样?仿佛是谁出了什么差错。导致本应从噩梦中醒来的我一直无法醒来,一种让人无可奈何的不安与恐惧从心底升起。我感觉自己就像的一个被遗弃的孩子,周围全是埋在泥土中的倾斜的屋顶,莫名其妙的直立的围墙,还有什么也映不出来的漆黑的玻璃窗......眼角的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以上两部分内容表现虽然对电影的主旨无伤大雅,但电影并没有过多的表述,也是导致铃芽的人物形象单薄的原因之一。

而最让我感到电影中很遗憾的一点就是有关铃芽内心的成长的塑造,而这段成长也是此次作品中主要要表达的主旨内容的一部分,电影当中却没能表达的很好,使得主旨大打折扣,也是我个人觉得电影的一大扣分项,小说和电影中一样两次提到了关于铃芽“不怕死”这一话题,但显然电影并没有处理好这两段内容,也是这两段内容引起了较大争议,第一次是在学校的废墟中“闭门”时草太问铃芽的对话,铃芽毫不犹豫的说不怕,但电影的表述有限,小说中还有额外的一段描写

“草太倒吸了一口凉气。不过,我真的不怕死,很久之前我就不觉得死亡可怕了。”

相信看到后面这段话有部分人应该会有所感受,尤其是真的从小就经历过重大变故,或者从小身边有重要的人离我们远去的时候,多出的这一段话,可以说是直接丰富了铃芽这个角色,在冒险的起初,铃芽的最初动力一部分是由于自己拔出要石闯祸,拯救草太,还有一部分就是,想靠着“自以为的看淡了生死”的性格来和草太一起拯救那些可能会再次经历当年自己经历过的被夺走家的那些人们,第一次对话当中铃芽的不怕死正好完美的体现了铃芽的动机以及她当时的内心想法。

而第二次被问不怕死,是在铃芽独自找到草太的爷爷后的对话,电影当中的这段对话也是饱受诟病的一部分演出,小说这里原文是这样写的

“你,不怕死吗?”

这个问题,让我不由得想起了草太的声音。那时——在爱媛,在神户,我们曾是战友,所向披靡。我们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做了只有我们才能做到的事情。我们甚至在天空的最顶端一起留下来标记。

“一点也不怕。”我盯着爷爷说到。

“生也好,死也罢,都只是命运,我从小就这么想。可是——”

可是,可是现在......

“没有草太的世界,我很害怕!””

其实从小说这段话不难看出,这里铃芽所说的害怕没有草太的世界,对应的其实是爷爷所问的“你不怕死吗”,而不只是大众理解上的“我喜欢草太,我不能没有草太,我要创造一个有草太的世界”的这种浅层意义的表达,从最开始的不怕死,到现在的不怕死实际上对于铃芽已经是两种不同的含义,铃芽从家乡一直和草太到东京,看遍了自己不愿意回忆的废墟景象,感受到了在废墟中曾经本该快乐生活的人,并且肩负使命,努力拯救了在过去的灾难过后活在当下的人,铃芽的内心已经从因为经历过小时候被夺走家人的孤独、破罐子破摔般的看淡生死,变为了现在亲近的人因自己被夺走,重新感受到当时的孤独,却又不想和原来一样轻易的放弃生的希望,要尽自己所能夺回亲近之人。

其实这两个不怕死的问话,应该也正是此次作品中想要带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内涵,这里应该也是想要对应最后草太在最后战斗中喊的那句台词

“我知道,死亡常伴我们左右,但我们还是祈求您,哪怕是一年、一天,甚至只是一时,我们也想活下去!”。

这部分的处理和对铃芽内心成长的描述,体现了本作的其中一个主旨,对生命和死亡的探讨,新海诚也给出了自己认为的答案,生命的确脆弱而短暂,但我们不能放弃生命的希望,今天不惧死亡的努力,应该是为了明天更好的活着。

这部分的展现和表达也是我比较喜欢整部作品的原因之一,但可惜的是,由于叙述视角问题男主角想要活下去的心路历程并没有很好的描写,小说也是如此,但小说当中女主角铃芽很多细节方面的内心描写,电影或是由于篇幅,或是由于难以更好的表现导致很多地方都没讲出来,初次观影时很难想到这方面的主旨内容,我是通过小说补全了一些相关内容后才理解到导演所要表达的这层含义是什么的,小说使得剧情变得更连贯也更合理一些,这对于电影来说确实是十分遗憾的,因此也是我个人觉得的一个很大的扣分项。

另外,有关人物塑造方面还让我比较惊奇的一点是关于亲情,电影当中这方面也有体现,但更多的是放在了故事后期环姨来到东京后的那段,电影本身对亲情的表达可能由于篇幅原因,也没能再多的表现,小说当中整体和电影对待亲情这方面的篇幅占比差不太多,但由于小说当中有许多细节描写,使得环姨这一亲情要素的人物实际上是贯穿了整个铃芽的路途当中的,铃芽在第一天坐船离开后,和环姨的种种对话包括发信息或是打电话等这些画面,在小说当中实际都是铃芽因为对环姨的了解而自己想象出来的,毕竟二人并没有见面,两人的情况只能靠彼此的了解和想象

“好啰嗦啊!我眼前浮现出一边说话,一边看满墙照片的环姨。环姨参加过我的学习成绩发表演出会、运动会,还有两次毕业典礼和三次入学典礼,每次必定会满面笑容的跟我一起拍纪念照,而一旁的我却没挂上太多笑容。那种照片在我家摆的到处都是”。

“屏幕上有一条信息通知,是环姨发来的,我赶紧把她划走”。

类似的描述还有很多,这种描写把电影当中看似和主线故事分离的亲情的描述结合到了铃芽的每次路途当中,另外除了铃芽和环姨有信息上交流的过程中会有描写外,铃芽每次到新的地点总会想到环姨提到环姨,

“我记得是上上个月才举行的生日会,我每一年一唱生日歌,她肯定会哭”

“我想起爱哭的环姨,还有他那又长又美的睫毛”

等等类似的心理描写贯穿了直到再次遇到环姨,可以说铃芽在遇到环姨之前的旅途中就慢慢的积攒了对环姨“过分的”爱的矛盾心理,知道环姨深爱着自己,但又觉得她太过“爱”了,不理解自己的想法,也不理解自己的感受。直到最后相见,二人不理解的矛盾到了高潮,新海诚巧妙的借了左大臣的力量“点燃了”环姨,让环姨说出了确实会这么想但正常来说肯定不会说出来的话,之后剧情来的到骑自行车赶路的最后20公里,铃芽和环姨相互理解,亲情升温,重归于好,同时也侧面交代了左大臣的动机

“我又突然想到,或许左大臣出现在之前那个地方,就是为了让我们一起笑吧。摇晃着上半身的环姨和我,在右侧地面上留下了长长的影子。

“对了”环姨面朝着前方,“我在停车场说的那些话——”

我看了看环姨,他被汗水浸湿的短发在风中摆动,我第一发现里面竟然掺杂着不少白发。

“的确在心里想过的......不过,不光是那些哟。”

“嗯,我明白的。”

“完全不止那些哟。”

“我也是,对不起,环姨。”我轻轻的笑了

说完,我就将手放在了环姨的肩上,把脸紧紧的贴在了她的后颈,问到了环姨的气味,那是我喜欢的气味,就好像太阳公公的气味一样,无论何时都能让我安心。”

整个对于铃芽和环姨亲情的描写,虽然所占笔墨和电影一样不多,但确实做到了从始至终贯穿了铃芽的整个旅途,不断积攒矛盾,最后爆发高潮,其实结合小说再回想电影当中的片段,确实是令我心中一暖,那样不懂事的少年,谁没当过呢,而自己对至亲之人的情感,又有谁没有过呢。

 

1.2

再说回主线故事,对于主线故事的闭门而言,这部分电影的观感虽然强于男女主角塑造,但还是给人差那么一口气的感觉,其中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上文当中说过的节奏的“快”和内容的“多”。

整个电影体验下来,或许是由于篇幅原因,铃芽的旅途当中要不断的经历战斗、接触新人物、还要追逐旧人物(大臣),照顾旧人物(代表亲情的环姨),因此要在有限的时间处理好这些全部事情,节奏的推进一定是很快的,但是对于每到一个新地点遇到的人和战斗由于和中心主旨挂钩,又要慢下来花时间去叙述去表达,因此这就导致主线的推进出现问题,该快的地方随着铃芽的奔跑,急促而紧张的略过,该慢下来的地方又因为篇幅问题和内容过多没能达到应有的叙事效果,有些地方还会给人一种囫囵吞枣缺乏细节不太流畅的感觉。

简单来说就是从影片开始铃芽遇到草太,意外拔掉要石,草太变成椅子开始,整个故事展开的非常之快,主角团跟着大臣的脚步随着电影的进度条一幕幕的快速推进,到一个新地点,遇到新的人物和事件、蚓厄出现、念咒、关门,然后下一个地点,如此循环直到东京,对于主旨而言,电影的前半段直到东京的这个过程应该重点表述的是铃芽遇到当地人带给铃芽的感受,以及铃芽在“闭门”中所体会到当时人们的心情与心境,通过感受灾难到来时人们的感受以及灾后活在当下的人带给自己的心灵感受,进而实现铃芽心境上的变换,从而到最后结局点明主旨。可惜电影当中一方面对新地点铃芽所接触到的人的描写有些情节节奏略快,有些不协调没那么丝滑,另一方面电影当中对铃芽“闭门”时的感悟描写的太过含蓄,以至于可能有观众看了会感觉莫名其妙,本身电影当中也没解释为什么关门之前要去用心感受当时活着的人们的心情,电影本身又是在大荧幕中给观众用画面来展示情节,因此电影当中的这点太过于含蓄,我个人虽然很容易的就get到他在表达什么,他想表达什么,但可能对部分人而言并不能直接的感受到这个情节所传达的信息,这点是我认为电影当中第二大扣分项。

也正是由于这点的表现效果的不足,最后并没能更好的拖住结局更深刻的立意(至于立意部分会在后面说到),对于这点不足,我看到有人说即使再深刻再优秀的立意,没有准确完整的表达给观众,那就是空中楼阁毫无意义,我个人也是这个观点,但我并不认为本作电影在表达主旨当中有着那样致命的问题,这个电影表现和这个观点并不冲突,诚然由于叙事原因并没能向观众清晰的传达好要表达的主题,这是事实,也是人人都感受的到的问题,但对我自己而言,看电影时确实是能感受到导演所要通过故事情节所传达给我的东西的,而导演在传达的这种主旨也并不是通过简单的反复点题反复僵硬的重复一个词语或者说重复一句话一个画面来实现的,只不过导演所要表达的主旨由于情节的演出问题太过含蓄,太过克制,或许也是导演想不到更好的展现方式,导致不那么明显,效果没能到达预期。

对于小说这部分的描写,首先小说当中每段旅程都是加入了很多细节,有些是电影中很难注意点,有些就是电影中没提到的,例如到达第一个地方爱媛之后和千果的对话

“你好幸运,”千果笑着说,“我家刚好是经营民宿的,今晚就住我家吧!真是命运的安排,对吧,铃芽!””

“千果说自家的民宿是家庭式经营,平时偶尔会有帮手,但基本是父母、千果和她读小学的弟弟一家四口在支撑。像今天客人多的日子,他也会穿上女招待员的衣服接待客人。晚上十点前的这个时间,客人们已经吃完晚餐,她总算可以休息一会了”

一方面是小说这种载体的原因,电影中紧凑的节奏反而没那么突出,另外还有许多电影当中没能提到的细节补充,小说中这段旅途的描写阅读感受上是要舒服很多的,至于铃芽闭门时对当时灾难之前人们生活的感受,大体上和电影类似,也有一些补充的细节,大多都是铃芽在感受到当时人们的心情后的一些内心想法,

“那遥远的声音,仿佛将褪色的场景带到了我的面前。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大家都坚信未来会更好。在我出生之前,这里的一幕又一幕——”

这种夹杂着铃芽内心的描写,再加上不同于电影这种体裁的小说独有的特点,不同于电影当中过于含蓄的表达,小说这种描写把铃芽感受到到过去的人们对未来对当下的憧憬与希望含蓄的表现给读者,虽然也并没有太多语言来描述,但就是比电影来的含蓄的恰到好处,可能因为小说体裁的特点弥补了电影当中的不足,电影中没能展现给观众的,小说则刚好能较为清晰的展现给了读者,也让后续铃芽内心的成长有所铺垫,电影这一点确实是扣分点。

以上就是我个人结合小说认为电影当中存在的最大的扣分项,这里再结合小说补充下其他情节上有争议的地方。

 

关于大臣/左大臣

有关具体的日本神话故事我也没太深入研究,也不再赘述应该有好多up都有相关说明了,我主要想结合小说谈一下这两个所谓的要石或者神明的具体动机,关于最先出现的也就是故事开端的大臣,是铃芽拔出的要石变换而来,也是神明所幻化的产物,小说当中有具体描写

“草太淡然的说着。我几乎听不懂,但他的话使我记起了初见要石的情景。夏天那空无一人的废墟,冷的几乎结冰的水洼,孤独伫立在其中的石像。那时,我一碰它,就感觉它想跟我说话似的。那难道不是一只厌烦了百年使命的猫,在发现玩伴时自然流露出的喜悦吗?不知为何,我的想象与草太的话正好吻合。草太似乎看懂了我在想什么,说:

“九州的要石,现在变成猫的样子逃走了。””

通过这段话再结合草太所说的

“喜怒无常是神明的本性啊。”

大概能得出大臣的动机其实就是被铃芽无意间的激活后,发现铃芽对自己的温柔,由于喜怒无常的性格而凭借神力想要自由的肆意玩耍的一种心理。而关于打开的后门,小说中模糊的说明了并不是大臣自己打开的,应该是大臣在指引主角二人去关门

“大臣,你难道——”一个想法突然闪现,“你不是打开后门,而是把我带去后门的?””

至于后面大臣为什么又要牺牲自己换回草太的心理转变,小说和电影一样都没有具体说明,只能靠观众读者自己去脑补了,但铃芽的内心情感小说当中额外描述了一下

“大臣?”

“用铃芽的手,放回去吧。”

我捧在手中的小猫变成了石像,一个短杖形的石像,跟我在九州拔出它时一模一样。大臣变回了冰冷的要石。眼泪突然涌了出来,我强忍住哭声,尽管这是我在整个旅途当中一直期待的事——我还是哭了”

另外对于到底是不是大臣把草太变成椅子化作要石,是不是大臣有意而为,小说也并没具体阐述,反正不影响最后表达的效果,具体是什么原因可能导演也选择了留白。

而对于左大臣更是少之又少,除了上面附身环姨的情节中小说点明了一部分左大臣出现的原因,通过草太的话说明了左大臣是第二块要石之外,对于出现的原因和动机也没再说明,我不记得电影中有没有左大臣的台词,但小说中确实是有一句大概可以看做是交代动机的句子

“所有人都凝视着我旁边的黑猫。黑猫——左大臣,它仰起头,用绿色的眼眸盯着芹泽,又慢慢转向了我。那双眼睛渐渐清晰的透着一种知行

“借助人手,恢复到从前”

“猫——”芹泽和环姨同时惊叫起来,“猫讲话了?””

我个人的记忆里电影中左大臣没说过这句话,说话的是大臣,这句话也没在电影当中出现过。总之小说通过左大臣也简短的介绍了动机和目的。

至于为什么要石能被铃芽拔出来,为什么在铃芽所在的废墟之处小说也没有解释。

另外,我看到好多人在看完电影后对大臣抱有同情,不喜欢女主铃芽的做法,除了外观方面我个人是没能get到大臣吸引人的地方,不太能理解这些人的想法,我持保留意见。

 

关于铃芽的一些争议的举动

对于铃芽的一些在电影当中的所谓“逆天”情节,例如铃芽的最初关门的动机,铃芽不管不顾也不解释就追着草太和大臣走上旅途,还有电影当中你可能感觉到不和谐不符合逻辑的小情节,包括草太变成要石,为了拯救东京的铃芽内心的挣扎以及抱起大臣想要向地面发泄愤怒的内心想法等等,小说当中都是有足够的心理描写的,可惜电影当中有些地方确实没能具体表现,例如有关铃芽看到草太关门时的最初的内心想法

“这个人——我突然想哭,莫名的想哭。这个人在做一件必须有人要做的重要的事情,可是无人知晓,更无人看到。有种东西在我心中萌动,他改变了我

我想他靠近,拼尽全力装向那扇门”

铃芽在下定决心追逐草太和大臣时的内心

“得去追!可转念一想,我是不是精神错乱了?今天感受到的恐怖、紧张和错乱,在我脑子里一下苏醒过来。蚯蚓和地震?会说话的猫和会跑的椅子?这些都和我无关,最好是不要和它们掺和。我在想,自己的世界不在那里,但也一直不知道在哪里。环姨。绚还有真美,亲人朋友的面孔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可是,可是,那些是只有我们能看到啊。”

还有许多内心描写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感兴趣可以自己去读一读,确实再结合电影会别有一番感悟,读完你会更加感受到铃芽的人物魅力。

 

关于草太

唯独这部分,小说和电影几乎是没啥区别的,关于草太的描写包括草太的爷爷,闭门师这个职责,还有锁门时的操作逻辑,都没有具体阐述,都作为留白给了观众和读者。

 

有关亲吻椅子的情节

对于电影当中的这部分,有些人也觉得难以接受或是难以理解,过于突兀和梦幻了,而在小说当中,由于草太化为椅子后其实是自己本身的意识会在梦中逐渐消亡,与椅子融为一体,靠外界的力量很难唤醒,因此最开始铃芽想到的亲吻,是因为好朋友千果的提醒,这在铃芽看来是一种无计可施后最后唤醒草太的方法,而最后靠亲吻凳子把化作要石的草太唤醒,我个人感觉更多的是从战友情同伴情到真正爱情的一种表达,另外亲吻这一方式也把沉睡的草太和铃芽的内心联系在一起,这才打开了草太内心的门唤醒了草太,个人感觉小说当中还是比较合理的,不过电影的演出效果确实有些问题。

 

2.画面和音乐

 

画面和音乐这部分,也没啥太多可说的,有些人觉得挺好,有些人觉得不如前作,我个人觉得这次的画面音乐虽然加分点没上两部那么多,但其实不算扣分项,我简单谈谈我的看法,实际上这次的音乐和画面水准还是新海诚电影的正常水平,只不过有点不同,音乐上非常克制,没有跟前两部一样到音乐MV的程度,还用了好多老歌,另外本作的主旨内容还是比较压抑不算快活的,因此音乐克制了一点感觉也合情合理,评价有好有坏,我个人觉得恰到好处,音乐没有喧宾夺主,有些人可能觉得过于克制了,但比较可惜的是虽然结尾曲很好听,我最爱的女声主题曲没能在剧情中完整出现一段,只有前奏。

而对于画面,其实这部作品虽然还是新海诚前两部那样温情风格的作品,但这部的主旨由于还是比较沉重的,战斗场面也偏暗色调,较为压抑,因此本身这部作品的画面对于有些人感觉不如之前的唯美和震撼也是能理解的,我个人到十分喜欢关门的演出效果,加上咒语,还是挺带感的。而有一部分人认为审美疲劳,我个人觉得从2016年开始6年间三部电影,说是审美疲劳感觉有点太过了,而且本身是灾难三部曲,虽然这三部电影整体的故事大框架类似,但三部作品要展现的东西其实不太相同,尤其是此次作品,最起码对我来说这方面不算减分项。

综上所述,我个人觉得的主要问题结合小说已经说的差不多了,本次电影部分路人口碑不算友好,我个人觉得有几点原因,首先就是感情线和人物塑造确实出了问题,我本人因为打了预防针,并且对爱情没那么重视,不是重点去看爱情的因此觉得爱情确实一般但还能接受,再加上后期读了小说,能理解二人真正的情感转变,大部分差评的人,都是受到了新海诚前两部作品的影响,觉得应该还是按照前两部作品的观看重点去看,受众上可能也是这样,因此会导致有极其难受的观看体验。还有一些人注重故事的完整和逻辑严密,因此本部作品当中并没有根小说一样有完整的表述,过多要素导致的不充分的表达,导致故事的完整程度并不高,观感自然达不到逾期,还有就是为了去看新海诚的音乐和动画风格的,由于本作主题相较于过去的作品更为压抑,虽然叙述风格依旧温柔,但这次也不会像前两次一样看的视觉和听觉上感觉很爽,有些人还觉得审美疲劳云云,因此整体上口碑的不好我也能理解,电影相对于小说也确实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不足之处差不多说完了,接下来就是我认为的本作的亮点所在,也就是整个作品除了对生命和死亡的探讨外的更深一层的中心主旨的表达,其实这部分也没啥好说的,更多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吧,能get到的就觉得是很好的结局和主旨,get不到,别人说的再好也没啥作用,当然对我而言此次作品的结局和主旨也是我个人觉得能单凭亮点盖住电影的不足的地方,看完电影回味了好久,依旧能感觉到内心所受的触动。

个人认为此次新海诚和以往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用温馨且温柔的奇幻冒险故事表达了一个份量很足,十分沉重的话题,最后以一个梦幻而又温暖的结局收尾,结局可谓是点睛之笔,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我个人觉得结局这部分中心的表达是能够掩盖住整部作品的不足,是狠狠的一个加分项。

实际上从铃芽小时候的日记能看到,铃芽在遭受灾难后心理创伤严重,日记上画满黑线,而画黑线的原因在小说中提到了

“我每天都想在日记里写下:今天我见到了妈妈。可我没法这样写,就想抹去事实,每晚都将日记本涂得黑黑的。我一直用黑色蜡笔认真的、用力的涂,不让那一页留下一点空白。”

日记的黑线时间是3.11也就是日本9.0级大地震的日期开始的,铃芽从小就因为灾难失去了家人,被姨妈收养。灾难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但心灵的创伤却很难愈合,也正是这样,铃芽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的性格,逆反、冲动而有责任感,自己引发的问题想靠自己解决,但内心深处从小失去亲人的痛苦却又随着睡梦一次又一次的侵蚀着铃芽的内心,能够合情合理的展现在影片当中,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铃芽的那句“我不怕死”背后的份量感是十足而又有说服力的,从小面临过生死,见证过别离,心灵的创伤让铃芽对死亡的实感变得畸形,此时的铃芽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战斗,见证了灾后人们的生活后对生命和死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如今的不怕死,是为了自己、爱着自己的人以及自己所爱的人的明天能够更好的活着,铃芽毫不犹豫踏上了属于她自己的最后的战斗

“这里就是常世?”

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常世——我想起草太爷爷说过的话。果真如此,我恍然大悟。十二年里,原来一直在我脚下,在深深的地底之下永远如那天一般燃烧着,还在燃烧着。”

铃芽直面了当年夺走她母亲的那场灾难,和草太一起,伴随着新的对死亡和生命的理解亲手打败了过去的恐惧。而最后的结局,把铃芽这一路甚至是这十二年来所积累下来的内心成长作为引燃烟花的火苗,随着最后的对话,绽放出虽有些许暗淡但依旧夺目的光芒。

“几道流星从夜空中划过,草原对面的天空随即被染成了粉红色,清晨来了。我凝视着沐浴在晨光中的铃芽,又说了一次:

“你将在光芒之下长成大人。”

说完,我抱着椅子站了起来。铃芽抬头望着我,讶异的问道:

“姐姐,你是谁?”

“我啊——”

和煦的风儿吹过,脚下的花草迎风招展,仿佛跳舞一般在我们周围摇曳着。我躬下身子,将黄色的椅子递给铃芽:

“我是你的明天。”

就像铃芽对自己的救赎后说的那般,

“所有重要的东西——在好久之前,就已经拿到了。””

而那重要的东西,对铃芽来说可能是铃芽从灾难当中失去了母亲后乃至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而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灾难的确会带给每个人伤痛,甚至夺走每个人珍视的东西,但我们仍旧有着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也是灾难永远也夺不走的,属于我们每个人的明天。

 #动漫生涯#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