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遊記——北海篇


3樓貓 發佈時間:2025-02-16 23:03:21 作者:雙氯西林 Language

雖然幾乎每年家裡都會一起去旅遊,但是在春節出去玩,今年還是頭一回。在臘月二十五這個人們紛紛歸鄉的日子,我和爸媽登上了前往廣西北海的飛機,開始了我們在廣西——之前從未來過的南國的旅行。總共去了北海、南寧、桂林三站,本片是北海篇,之後兩篇也將在不久後發佈出來。

一下飛機,海濱的溫潤溼氣就撲面而來,讓早上還在下雪的北方一下成為上個世紀的記憶。乘著車,道路兩旁是高大光滑的棕櫚、大肚子帶著刺的木棉、獨木成林的榕樹,還有許多沒見過的樹,都在向我們招手致意。到了旅店,我們把行李放在房間裡,就迫不及待地前往了天下第一灘——銀灘。

南國遊記——北海篇-第0張

穿著鎧甲的棕櫚樹

南國遊記——北海篇-第1張

獨木成林的榕樹

北海銀灘以純白的沙粒和綿長的海灘聞名天下,雖然當天天氣陰,但這並沒有沖淡遊客們的熱情,漫漫數千米長的沙灘上到處都有遊客,幸而也不至於擁擠。我拎著鞋襪,踩在潔白的細沙上,向大海走去。沙灘上有好多小洞,約小指粗細,密密麻麻的。仔細看,會有指甲蓋大小的螃蟹偶爾從洞裡鑽出來。這些螃蟹非常謹慎,一旦有人靠近,就立刻鑽回洞裡了。有人試圖沿著洞把螃蟹挖出來,但沒有一個成功的,或許是這些洞彼此相通,螃蟹從此處進入,早就從他處逃生了。偶爾也有一些螃蟹一篇轉圈,一邊用腳把沙子堆起來,最後把自己包起來。所形成的沙堡有點像因紐特人用冰磚砌成的圓頂冰屋。這些沙灘上的建築家的作品令人驚歎,我駐足欣賞了一會兒後,又繼續向前來到海邊。

南國遊記——北海篇-第2張

某人在沙灘上留下的遺產

南國遊記——北海篇-第3張

排隊走過相機前的小朋友們

上一次見到大海是中考後的暑假在威海。雖然已隔四年,再見大海卻不感到陌生,就像是老友重逢一般,平靜又熱切地投入海的懷抱。涼涼的海水漫過腳背,潔白的浪花衝上沙灘又緩緩退去,把沙子留在趾縫的同時,又將沙灘上的痕跡抹平,把人寫下的字清空。海面上有人在灣摩托艇和帆船,而再遠處,在海天相接的地方,隱約能看到兩艘大船的身影。因為天色不太好,所以海也顯得陰沉,是灰藍色的。我們在海邊停留了一陣後,步行到不遠的橋港風情街裡吃了晚飯。

南國遊記——北海篇-第4張

陽光投射在大海上

第二天一早,我們就乘船前往潿洲島。潿洲島是一座火山島,七千多年前劇烈的火山運動塑造了這座中國最年輕的火山島,在島上鱷魚山景區還保留著火山運動留下的痕跡。這座四周是沙灘的遺世小島,現在已經被開發為熱門的旅遊地,幸虧我們在春節前來,加之有一天天氣不好遊船停航了,所以我們來時島上人不太多。

上島第一天我們先去了五彩灘,但這裡沙質粗大且多岩石,景色和體驗不佳,反倒是不算景區的南灣景色更勝一籌。這裡是島南側的一個海灣,被當地人當作漁船的港口,停泊著很多漁船。這一帶可能是島上最熱鬧的地方。街道一側,商店、餐廳、酒館比比皆是,還有一座媽祖廟香火不斷。街道另一側就是沙灘。這裡的沙質類似於銀灘,也是潔白的細沙,從港口這邊一直漫延到遠處鱷魚山腳下為止。坐在海邊,吹著海風,我一時感覺好像穿越到海拉魯大陸,坐在大陸南側的小漁村沃特里村一般,耳邊彷彿響起了沃特里村輕鬆閒適的背景音樂。在玩野炊時,我最喜歡的村落就是沃特里村,這裡一望無際的碧藍的大海,海邊的椰子樹,當地人悠閒的生活,讓人感覺時間彷彿都變慢了。但是我不曾想到,遊戲裡的體驗,竟然有朝一日能在現實中重現。

南國遊記——北海篇-第5張

躲在海螺裡的寄居蟹

戀戀不捨地離開南灣,我們向西來到石螺口海岸。這裡是最佳的觀日落點之一。我們來到這裡時,天氣稍微放晴了一點,太陽光穿透雲層投射下來,形成一束束金黃的光柱,映照在微微起伏的碧藍的海面上。曾經在天氣之子中雨過天晴、陽光在空中形成光束的場景,這一刻竟然真實地呈現在我的面前,真是不可思議!夕陽西下,被殘陽照得火紅的海面微波盪漾,太陽的倒影化作粼粼波光。我們靜靜地坐在沙灘邊看太陽落下,誰也不說話。

南國遊記——北海篇-第6張

夕陽西下(右下輪胎就是我坐的小車)

南國遊記——北海篇-第7張

上一張圖片太陽已經有點低了,本來大概是這種感覺(來自於《天氣之子》)

等我們回到旅店時,天色已經變了。島上起了北風,把雲層吹得越來越厚。早上起來時,天完全是陰的。看到在這種天氣還要出門的我們,旅店的主人有些驚訝。然而出於不願白白浪費在島上的一天,我們還是頂著狂風出門了。從沒見過這麼大的風:路上滿是昨夜今朝吹落的枝條,小一點的灌木和草像被河水衝過一樣倒在地上,高大的樹木也在空中瘋狂抽打著自己的枝條。走了路上,我們的衝鋒衣被風吹得像旗一樣飄,帽子像是鼓起的帆。好在坐在車裡時能暫時逃出風的魔爪。

目的地聖堂景區,是清朝來島避難的第一批先民受西方傳教士影響修建的。潔白的石砌高牆,高聳的尖頂和高懸的“天主堂”匾額,使這座聖潔的建築在周圍低矮的居民樓裡脫穎而出。步入教堂,一排排紅漆跪椅,彩色的玻璃天窗,聖體和耶穌受難像,都是曾在圖片或影視作品裡見過的教堂的形象。唯一不同的可能是周圍牆上掛的聖經故事,兩側裝的對聯是漢字寫的。教堂的右側是教堂草坪,其間有高大的木棉、芒果、楊桃和龍骨,環繞在草坪中央的大理石噴泉。草坪的另一側是一座二層的修女院,是修女和居士們的居所。參觀完教堂,我們前往不遠的貝殼沙灘,路上經過了教堂的墓地。墓地裡層層疊疊的有很多墳包,相同的是墳包前的墓碑上都畫著大大的紅十字。出於尊重我們沒敢拍照,願這些葬在海島上的基督徒們安息。貝殼沙灘和昨天去的石螺口海岸比較像,不過今天的大海在狂風中波濤洶湧,呈現出鐵青色。我們沒有太多停留,又乘車回旅店休息了。下午我在旅店臨摹完了一幅涼仙貝。

南國遊記——北海篇-第8張

教堂正面

南國遊記——北海篇-第9張

教堂內部

南國遊記——北海篇-第10張

教堂草坪,圖中是菠蘿蜜樹和芒果樹

南國遊記——北海篇-第11張

修女院旁盛開的百合花

南國遊記——北海篇-第12張

下午臨摹的涼仙貝🤗

等到狂風漸漸嘶啞,太陽再次升起時,這已經是我們在潿洲島的最後一天。中午要乘船回北海,所以我們早上抓緊時間去了最後一站鱷魚山。鱷魚山是潿洲島西南的最高處,山頂建有一座燈塔。這裡也是數千年前的火山口所在地,現在仍遺留著大片漆黑的火山岩,在海浪的侵蝕下千姿百態、怪石嶙峋。站在鱷魚山上可以看到南灣的全貌:潔白的沙灘後是一排低矮的房屋,齊齊地佈滿了整個海灣。房屋後高大的椰子樹,此時就像是小火柴一般高。而經過昨天狂風的洗禮,今天晴空萬里,大海也恢復了我想象中的顏色——是湛藍一面鏡子。而在遠方,那淺藍的天和湛藍的海交界處,有兩個隱隱約約的船的身影,又在視野中漸漸消失了。游完鱷魚山回到西角碼頭,我們乘著與來時同一艘的北遊21回到北海,再乘高鐵去到旅行的下一站南寧。

南國遊記——北海篇-第13張

從鱷魚山看南灣

南國遊記——北海篇-第14張

小島盡頭,海枯石爛

回顧一下在北海的這幾天,說說我的感受。北海雖然是地級市,同時也是全國有名的旅遊城市,但並不算繁華,也沒有太多的高樓大廈,是海濱的一個小城。潿洲島的景色確實獨一無二,但是可能是因為缺乏統一管理,建設還不全面,在島上的旅遊體驗並不令人滿意。島上原住民基本都離開了,現在島上大多是做生意的外地人,尤其是東北人。聽著滿島的東北腔,讓人有些恍惚。

島上的吃喝住行都不便宜,租60元一天的電動車已經是最實惠的出行方式,打車至少每人10元起步,公交車5元一人次。打車打的是私人的觀光電瓶車,存在要價不合理、宰客的現象。在島上建設方面,除了景點建築設施比較完備外,島上其他區域就都是村莊的樣子,環境比較簡陋,在路上有時能看到垃圾。陸地上除了作為民宿的居民房就是大片香蕉樹。吃的方面,島上飯店不多,主要是海鮮、麵食、川菜和豬腳飯,價格是平常的一倍半到兩倍,且味道很一般。這可能是由於島上食材種類比較少。我們做攻略時曾聽說潿洲島上很坑,經歷後確實有所體會。島上的景色確實很不錯,但是景區運營的規範化、島上環境的改善、更多遊樂設施的建設、對小島定位的提升等等問題,還需要當地政府和景區運營認真研究和規劃。否則這樣美麗的小島,可能會由於日漸下降的風評和跟不上的服務而越來越不受遊客青睞。

南國遊記——北海篇-第15張

島上隨處可見的楊桃樹

南國遊記——北海篇-第16張

天天吃香蕉,但還是第一次見香蕉樹

南國遊記——北海篇-第17張

樹一樣高的三角梅

南國遊記——北海篇-第18張

長成大樹的仙人掌(其實是龍骨)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