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几乎每年家里都会一起去旅游,但是在春节出去玩,今年还是头一回。在腊月二十五这个人们纷纷归乡的日子,我和爸妈登上了前往广西北海的飞机,开始了我们在广西——之前从未来过的南国的旅行。总共去了北海、南宁、桂林三站,本片是北海篇,之后两篇也将在不久后发布出来。
一下飞机,海滨的温润湿气就扑面而来,让早上还在下雪的北方一下成为上个世纪的记忆。乘着车,道路两旁是高大光滑的棕榈、大肚子带着刺的木棉、独木成林的榕树,还有许多没见过的树,都在向我们招手致意。到了旅店,我们把行李放在房间里,就迫不及待地前往了天下第一滩——银滩。

穿着铠甲的棕榈树

独木成林的榕树
北海银滩以纯白的沙粒和绵长的海滩闻名天下,虽然当天天气阴,但这并没有冲淡游客们的热情,漫漫数千米长的沙滩上到处都有游客,幸而也不至于拥挤。我拎着鞋袜,踩在洁白的细沙上,向大海走去。沙滩上有好多小洞,约小指粗细,密密麻麻的。仔细看,会有指甲盖大小的螃蟹偶尔从洞里钻出来。这些螃蟹非常谨慎,一旦有人靠近,就立刻钻回洞里了。有人试图沿着洞把螃蟹挖出来,但没有一个成功的,或许是这些洞彼此相通,螃蟹从此处进入,早就从他处逃生了。偶尔也有一些螃蟹一篇转圈,一边用脚把沙子堆起来,最后把自己包起来。所形成的沙堡有点像因纽特人用冰砖砌成的圆顶冰屋。这些沙滩上的建筑家的作品令人惊叹,我驻足欣赏了一会儿后,又继续向前来到海边。

某人在沙滩上留下的遗产

排队走过相机前的小朋友们
上一次见到大海是中考后的暑假在威海。虽然已隔四年,再见大海却不感到陌生,就像是老友重逢一般,平静又热切地投入海的怀抱。凉凉的海水漫过脚背,洁白的浪花冲上沙滩又缓缓退去,把沙子留在趾缝的同时,又将沙滩上的痕迹抹平,把人写下的字清空。海面上有人在湾摩托艇和帆船,而再远处,在海天相接的地方,隐约能看到两艘大船的身影。因为天色不太好,所以海也显得阴沉,是灰蓝色的。我们在海边停留了一阵后,步行到不远的桥港风情街里吃了晚饭。

阳光投射在大海上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乘船前往涠洲岛。涠洲岛是一座火山岛,七千多年前剧烈的火山运动塑造了这座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岛,在岛上鳄鱼山景区还保留着火山运动留下的痕迹。这座四周是沙滩的遗世小岛,现在已经被开发为热门的旅游地,幸亏我们在春节前来,加之有一天天气不好游船停航了,所以我们来时岛上人不太多。
上岛第一天我们先去了五彩滩,但这里沙质粗大且多岩石,景色和体验不佳,反倒是不算景区的南湾景色更胜一筹。这里是岛南侧的一个海湾,被当地人当作渔船的港口,停泊着很多渔船。这一带可能是岛上最热闹的地方。街道一侧,商店、餐厅、酒馆比比皆是,还有一座妈祖庙香火不断。街道另一侧就是沙滩。这里的沙质类似于银滩,也是洁白的细沙,从港口这边一直漫延到远处鳄鱼山脚下为止。坐在海边,吹着海风,我一时感觉好像穿越到海拉鲁大陆,坐在大陆南侧的小渔村沃特里村一般,耳边仿佛响起了沃特里村轻松闲适的背景音乐。在玩野炊时,我最喜欢的村落就是沃特里村,这里一望无际的碧蓝的大海,海边的椰子树,当地人悠闲的生活,让人感觉时间仿佛都变慢了。但是我不曾想到,游戏里的体验,竟然有朝一日能在现实中重现。

躲在海螺里的寄居蟹
恋恋不舍地离开南湾,我们向西来到石螺口海岸。这里是最佳的观日落点之一。我们来到这里时,天气稍微放晴了一点,太阳光穿透云层投射下来,形成一束束金黄的光柱,映照在微微起伏的碧蓝的海面上。曾经在天气之子中雨过天晴、阳光在空中形成光束的场景,这一刻竟然真实地呈现在我的面前,真是不可思议!夕阳西下,被残阳照得火红的海面微波荡漾,太阳的倒影化作粼粼波光。我们静静地坐在沙滩边看太阳落下,谁也不说话。

夕阳西下(右下轮胎就是我坐的小车)

上一张图片太阳已经有点低了,本来大概是这种感觉(来自于《天气之子》)
等我们回到旅店时,天色已经变了。岛上起了北风,把云层吹得越来越厚。早上起来时,天完全是阴的。看到在这种天气还要出门的我们,旅店的主人有些惊讶。然而出于不愿白白浪费在岛上的一天,我们还是顶着狂风出门了。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风:路上满是昨夜今朝吹落的枝条,小一点的灌木和草像被河水冲过一样倒在地上,高大的树木也在空中疯狂抽打着自己的枝条。走了路上,我们的冲锋衣被风吹得像旗一样飘,帽子像是鼓起的帆。好在坐在车里时能暂时逃出风的魔爪。
目的地圣堂景区,是清朝来岛避难的第一批先民受西方传教士影响修建的。洁白的石砌高墙,高耸的尖顶和高悬的“天主堂”匾额,使这座圣洁的建筑在周围低矮的居民楼里脱颖而出。步入教堂,一排排红漆跪椅,彩色的玻璃天窗,圣体和耶稣受难像,都是曾在图片或影视作品里见过的教堂的形象。唯一不同的可能是周围墙上挂的圣经故事,两侧装的对联是汉字写的。教堂的右侧是教堂草坪,其间有高大的木棉、芒果、杨桃和龙骨,环绕在草坪中央的大理石喷泉。草坪的另一侧是一座二层的修女院,是修女和居士们的居所。参观完教堂,我们前往不远的贝壳沙滩,路上经过了教堂的墓地。墓地里层层叠叠的有很多坟包,相同的是坟包前的墓碑上都画着大大的红十字。出于尊重我们没敢拍照,愿这些葬在海岛上的基督徒们安息。贝壳沙滩和昨天去的石螺口海岸比较像,不过今天的大海在狂风中波涛汹涌,呈现出铁青色。我们没有太多停留,又乘车回旅店休息了。下午我在旅店临摹完了一幅凉仙贝。

教堂正面

教堂内部

教堂草坪,图中是菠萝蜜树和芒果树

修女院旁盛开的百合花

下午临摹的凉仙贝🤗
等到狂风渐渐嘶哑,太阳再次升起时,这已经是我们在涠洲岛的最后一天。中午要乘船回北海,所以我们早上抓紧时间去了最后一站鳄鱼山。鳄鱼山是涠洲岛西南的最高处,山顶建有一座灯塔。这里也是数千年前的火山口所在地,现在仍遗留着大片漆黑的火山岩,在海浪的侵蚀下千姿百态、怪石嶙峋。站在鳄鱼山上可以看到南湾的全貌:洁白的沙滩后是一排低矮的房屋,齐齐地布满了整个海湾。房屋后高大的椰子树,此时就像是小火柴一般高。而经过昨天狂风的洗礼,今天晴空万里,大海也恢复了我想象中的颜色——是湛蓝一面镜子。而在远方,那浅蓝的天和湛蓝的海交界处,有两个隐隐约约的船的身影,又在视野中渐渐消失了。游完鳄鱼山回到西角码头,我们乘着与来时同一艘的北游21回到北海,再乘高铁去到旅行的下一站南宁。

从鳄鱼山看南湾

小岛尽头,海枯石烂
回顾一下在北海的这几天,说说我的感受。北海虽然是地级市,同时也是全国有名的旅游城市,但并不算繁华,也没有太多的高楼大厦,是海滨的一个小城。涠洲岛的景色确实独一无二,但是可能是因为缺乏统一管理,建设还不全面,在岛上的旅游体验并不令人满意。岛上原住民基本都离开了,现在岛上大多是做生意的外地人,尤其是东北人。听着满岛的东北腔,让人有些恍惚。
岛上的吃喝住行都不便宜,租60元一天的电动车已经是最实惠的出行方式,打车至少每人10元起步,公交车5元一人次。打车打的是私人的观光电瓶车,存在要价不合理、宰客的现象。在岛上建设方面,除了景点建筑设施比较完备外,岛上其他区域就都是村庄的样子,环境比较简陋,在路上有时能看到垃圾。陆地上除了作为民宿的居民房就是大片香蕉树。吃的方面,岛上饭店不多,主要是海鲜、面食、川菜和猪脚饭,价格是平常的一倍半到两倍,且味道很一般。这可能是由于岛上食材种类比较少。我们做攻略时曾听说涠洲岛上很坑,经历后确实有所体会。岛上的景色确实很不错,但是景区运营的规范化、岛上环境的改善、更多游乐设施的建设、对小岛定位的提升等等问题,还需要当地政府和景区运营认真研究和规划。否则这样美丽的小岛,可能会由于日渐下降的风评和跟不上的服务而越来越不受游客青睐。

岛上随处可见的杨桃树

天天吃香蕉,但还是第一次见香蕉树

树一样高的三角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