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自刎是整個中國文學史上尺度最大的表達。中國小孩的一生一直重複哪時自勿那一幕,割肉還母,剔骨還父的同時控訴著:你給的血肉在禁錮我,我不想要,還給你,把我還給我自己。
哪吒這個角色無論在哪個故事裡都有一個極度悲涼的底色,反映的是中國特有的親子關係即便被父母逼死過一次,也擺脫不了父母。儒家推崇的孝道,也是為了忠,本質是社會推卸養老責任,利於維護階級統治。
私以為感情是需要培養的,不是血緣的贈品。
可是到最後你看有任何改變嗎?沒有任何的改變,哪怕最後剔骨還父割肉還母,再以蓮花的形態復生,可是他的父親仍然對他吆五呵六。人倫的大綱,其自私性完全超脫了所謂的血脈與親情。
東亞小孩對死亡最頂級的幻想,應該就是想象讓父母跪在屍體前哭天搶地的場景。
他們看到我的屍體會想什麼?會不會懊悔,會不會愧疚,會不會後悔用那樣的方式打壓我,責罵我?或許每個東亞小孩都思考過這樣的問題。愧疚感是父母給孩子拴上的最沉重的枷鎖,孩子想要用最極端的方式把這套枷鎖拴回父母身上。死亡不是一種解脫,而是一種扭曲的復仇。
可是死了以後又怎麼樣呢?幻想的場景到底會不會出現呢?哪吒的故事給了東亞孩子們一個答案。縱使割肉還母剔骨還父,李靖見到復活的哪吒後,也不過是冷冷的一句逆子。
我感覺哪吒自刎是為了自由,是對封建禮教的反抗,削肉還母、剔骨還父,剩下的才是自己。但是從結果上來看,即使哪吒已經做到這種地步也還是失敗了,蓮藕重塑身,壓迫依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