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梦核是使用阈限空间场景,配合噪点、低清晰度等怀旧特效,围绕“梦”元素进行创作的一种前卫的艺术表达方式。它通常以白日梦或噩梦为主题,通过图像、视频和音乐等媒介来描绘梦境的一般感觉。梦核的图片给人一种熟悉感,仿佛在梦中经历过,强调了对事物的模糊感。同时,“Dream”(梦)一词让梦核美学有了更多的创作空间,也使其拥有了更强的感染力。
梦核给我带来了人类恐惧未知的本能,感到了孤独和虚无缥渺的感觉,这种熟悉的感觉和说不上的窒息,全身处于压迫又轻松的状态,音乐用的也好,抒情而又夹杂着一份古怪,和诡异的图片搭配,产生了若隐若现的记忆,勾起了以前的回忆,这种感觉却是自己一个人去面对的,一切都离我而去,真的很无助……
我是06年的,我感觉这近二十年发展的特别迅速,我们县城几乎是一年一个样,各种高楼大厦不断建成,但很多老建筑也不断被拆,那种感觉也只有童年才有,特别是对于我来说,我小时候一个人的时候就喜欢发呆,对着电视机或者窗户,幻想着很多不切实际的东西,这种感觉一直藏在记忆深处,看到这些图片时虽有一些诡异但也带来了宁静和温馨的感觉.
千禧年左右出生的人,基本都有这种感觉。童年是模糊不清的,但是温暖,却又神秘得让人害怕,魂牵梦萦。异头,场景,压抑,。我喜欢。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梦核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没人
看到这些图片还是会带着久违的温馨感,记得那些无聊地一个一个翻着电视台的闲暇的下午,记得第一次玩臃肿的台式电脑的感觉,记得键盘在手里按下,会带着闷闷的响声,记得好不容易来一次的儿童乐园,玩到吃晚饭了才匆匆离开,坐在电瓶车后座上吃着棒棒糖,每一天都过的很漫长……
看到这些图片还是会带着久违的温馨感,记得那些无聊地一个一个翻着电视台的闲暇的下午,记得第一次玩臃肿的台式电脑的感觉,记得键盘在手里按下,会带着闷闷的响声,记得好不容易来一次的儿童乐园,玩到吃晚饭了才匆匆离开,坐在电瓶车后座上吃着棒棒糖,每一天都过的很漫长……
也许大家在学生时代都测过视力,下面这个图片不会陌生,童年的我第一次看到就恐惧到了,现在细看,那是因为没有任何 阴影(就是太阳照射下来的影子)会感觉存在有感觉很怪,小时候一直惦记着这个,在我心里有独特的地位
我的感觉是更偏向于上个世纪欧美初代彩色电视的那种画面,我想这和我们每个人小时候的经历有关,看到的画面,听到的声音,触摸过的质感,嗅到过的气味,就像我每过几年在路过一个地点的时候,就会有曾经在这个地方,同一时间,同样的事件,分毫不差的发生了,而且都是发生之后才发觉,我现在每次在一个地方呆上一段时间,临走之前都会四处转转,试图进入那种状态,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又会进入到那种似曾相识的境界。
我是00后,小时候在现实生活里就很喜欢看那些人都搬走的旧房子空房子,窥探的时候能从每一处感受到人曾住在那里,想象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满足,同时看着这些陌生但不完全陌生的房间又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继而引发恐惧,这种满足和恐惧交叠在一起,个人感觉和“核”差不多,个人来讲比较沉迷池核,也就几个月前好不容易结束了一场让我压力大得想吊一吊的考试,当天中午就梦到了池核的场景,后来上网无意看到我才意识到那就是池核……很奇妙。最近比较喜欢那种压抑感比较轻的池核,也有点梦核那味,说实话看了让人很愉悦?
平淡的场景更能唤醒内心深处的恐惧,可能是因为它们往往更加贴近生活,能够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焦虑和不安。同时,平淡的场景中往往存在着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或者暗示,这些细节可能会被人们忽略,但却在潜意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发人们的恐惧感。
好像有点扯偏了,梦核终究是恐怖的一部分,那肯定少不了游戏,它不像突脸一样给人惊吓,只是一张图片便能唤醒人对于未知的恐惧,后续自己的想象才是最吓人的。这才是梦核的恐怖之在。
游戏中的梦核一般是指游戏内的场景、氛围、音乐等元素所营造的一种梦幻、神秘、超现实的感觉。这种梦核通常在角色扮演游戏、恐怖游戏、解谜游戏等类型中较为常见。
梦核怪诞的原因在于它利用了梦境的不确定性和超现实感,通过非传统的艺术手法来表现主题,从而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在游戏中,梦核怪诞的场景和情节可以给玩家带来更加紧张和刺激的游戏体验,使我们更加喜欢这样的恐怖氛围
平淡的场景也可能会让人们更加容易陷入自我投射的状态,将自己的想象和恐惧投射到场景中,从而感受到更加真实和强烈的恐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