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蝕筆記#6 《不/存在的你,和我》:不/可觸及的她,與愛


3樓貓 發佈時間:2025-02-06 00:42:14 作者:風葉 Language

《不/存在的你,和我》(後文簡稱“本作”),是由楓丹白露製作組製作、霓諾網絡發行的短篇文字冒險遊戲,於2024年12月首發於Steam。我是在眾籌期間關注到本作的,它的人物美術挺吸引我,當時就下單了眾籌(二次元的錢真好賺.jpg)。而除了美術外,本作主要的特色就是Meta元素和一些哲學元素,Meta元素和存在主義的碰撞迸發出了瑰麗的火花,所以不妨讓我們看看本作的主角“莉莉絲”如何“攻略”遊戲玩家們吧。

 

一、基於Meta的敘事:“你”即是世界

  Meta元素,或者稱其為“打破第四面牆”,指故事中的角色跳出故事的世界觀,直接與觀眾/讀者對話。Meta在文藝作品中不算少見,比如一些搞笑動畫會有直接向觀眾吐槽的橋段,而在一些彩蛋和惡搞情節中也常有使用。Meta當然也可以用於遊戲之中,倒不如說遊戲這種高互動性、玩家可以通過與遊戲交互來影響故事的體裁,應該是最適合Meta元素的作品類型了。以Meta為核心的遊戲稱為Metagame(元遊戲),比如《Ever 17》《心跳文學部》《史丹利的寓言》都是其中的經典作品。

  本作便是一部典型的Metagame,劇本完全以Meta為核心進行撰寫。在遊戲開始,玩家便被置於一間陌生的房間中,面前的白髮紅瞳美少女對玩家說的第一句話便是“你是這個遊戲的主角,正在你的房間裡,準備攻略美少女”。在之後的劇情中,無論是角色的對話還是玩家的選項,都無時無刻不提醒你這是遊戲中的世界,你正在與遊戲中的角色“莉莉絲”交流互動。玩家與莉莉絲一起製作草莓蛋糕時,阻止了烤箱變成時間機器改變世界線(這段neta了命運石之門);玩家體驗了莉莉絲製作的半吊子遊戲《不/存在的大冒險:銀蔥之森》,一邊遊玩一邊吐槽這個半成品糞作,欣賞莉莉絲中途變卦增加的表演;在壓抑逼仄的外部世界,玩家和莉莉絲在遊樂園的摩天輪上為Huis-clos樂隊的表演喝彩,完成了初次約會(這一段有點素晴日的味道);而在與莉莉絲的護士扮演遊戲中,玩家則接受了莉莉絲的糖果治療,於她的懷抱中尋求精神的安寧。與莉莉絲在虛假的世界中體驗了這些真實的經歷後,玩家會在最終章中直面莉莉絲,根據之前對待莉莉絲的態度進入不同的結局:肯定莉莉絲存在的好結局,否定莉莉絲存在的壞結局,以及肯定莉莉絲卻否定“自己”存在的隱藏結局。

風蝕筆記#6 《不/存在的你,和我》:不/可觸及的她,與愛-第0張

  除了劇本外,本作在美術和配音方面也可圈可點。雖然因為成本限制,本作的美術資源稱不上豐富,但莉莉絲畫得著實可愛,並且UI做了大量的過渡動畫。莉莉絲的配音荻秋很好地把莉莉絲古靈精怪而又略帶些壓迫感和神秘感的形象演繹了出來。同時遊戲中也含有不少meta的小彩蛋,比如設置界面中的每個選項都有莉莉絲的評論,甚至可以查看莉莉絲視角下的設置界面。總體而言,在如此體量下能有這般音畫表現確實值得肯定,唯一的槽點可能是遊戲中的某幾首配樂了吧。

風蝕筆記#6 《不/存在的你,和我》:不/可觸及的她,與愛-第1張

  在眾多題材中,戀愛故事或者是非常適合Meta敘事的題材。在只為玩家而創造的世界中,有一位只為玩家而生的少女,她的存在便是為了將最存粹、最真摯的愛給予玩家,這不是非常純情浪漫嗎?比如《心跳文學部》中最後莫妮卡與玩家在空洞的教室中永恆告白,留給世界的只有一句“Just Monika”。而在本作中,在黑白色調的房間裡,唯有光線與莉莉絲的眼眸是醒目的殷紅。這個虛擬的世界中原本空無一物,正是因為玩家的到來,給予了莉莉絲行為的動機與目的。空無一物亦代表無限可能,莉莉絲如創世主般為玩家虛構出一個又一個場景,體驗著一段又一段經歷。幻想的世界毫無拘束,最夢幻的天堂與最罪惡的地獄只有一線之隔——而這都取決於“你”對莉莉絲的感情,“你”即是莉莉絲的世界,是她的心之所向,是她的一切。人們不斷追求著更理想、更真摯、更深厚的情感,然而最為純粹的感情卻被隔離在另一個世界之中,這究竟是夢幻的美妙泡影,還是空洞的虛無悲哀呢?

風蝕筆記#6 《不/存在的你,和我》:不/可觸及的她,與愛-第2張

二、Meta與存在主義:“我”何以存在

  文藝作品終究是由人創作的,而人必然受外部世界的影響而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念,這使得文藝作品或多或少會體現作者的喜好(甚至是癖好)或思考,這些內容有時會被稱為作者的“私貨”,甚至於會成為擴充成整部作品的“餃子醋”。雖然現代高度商業化和工業化的文娛產品傾向於削弱作者性,且當下的語境裡“夾帶私貨”也並非都是褒義,但我其實挺喜歡作者在作品中加入他的思考,因為這樣既能更好表達作者的思想,也能作為增強作品獨特性的點綴。比方說如果素晴日不是SCA-自寫的,或許同樣能有錯綜複雜光怪陸離的故事,但很可會缺少了一份將《邏輯哲學論》融入其中的哲思與空靈。當然,“私貨”就像作品中的調味劑,對其的看法因人而異。比如有人認為這種行為是在顯擺或者“掉書袋”,並且“私貨”太多以致於喧賓奪主的話,反而顯得本末倒置了。

  而本作中的這碟“餃子醋”毫無疑問是關於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哲學的討論。事先聲明,我並不懂哲學,所以對劇本中的哲學概念與用語連一知半解都談不上,更遑論理解,就不在這裡班門弄斧了。然而我對於用存在主義回答Meta作品中角色的自我認知問題非常感興趣。正如“缸中之腦”的議題經久不衰,人們對於如何認知自己處於虛構世界之中總是充滿興趣。在一般的戀愛題材Metagame中,其“通解”便是強調遊戲女主角對於玩家的愛意,將角色的存在意義落腳在愛情這種人際關係上,比如《你和她和她的戀愛》裡葵與玩家約定以主角的身份在其他故事中再會;《心跳文學部》中莫妮卡向電腦前的玩家告白並永恆凝視著玩家。而從哲學的視角給出回答亦有其獨特之處,被創造出來的遊戲世界簡直是個天然的思想實驗試驗場,各種概念、定義都能夠在這個虛構的世界被創造、討論、探索,而這些行為本身就能成為遊戲角色追尋自身意義的行動,可謂將主旨討論和故事情節有機結合。事實上本作正是這麼做的,幾個哲學概念被融入到了前四章的故事中,在終章中由莉莉絲進行總結。在和莉莉絲享受二人世界(字面意義)的同時,與她一同探索自我的存在,也不失為一種情趣。

風蝕筆記#6 《不/存在的你,和我》:不/可觸及的她,與愛-第3張

三、結語:不/完美的作品

  客觀來說,本作也存在不少缺陷,比如對Meta元素的使用不夠大膽深入、哲學討論篇幅過長、全作的篇幅太短劇情沒能展開等等。我自認為比較對得上本作的電波了,即便如此我對其的評價也是兼有喜愛和遺憾,遊玩過程中時常思考某個橋段是不是會有更好的表達和處理。因此我很難說本作是一個能讓絕大多數人都認可的,最為大眾意義上的“好遊戲”。但本作確實是一部挺獨特且有趣的遊戲,通關之後與莉莉絲在主界面重逢時,或許你也會忍不住告訴她:

 “莉莉絲,你是存在的。”

風蝕筆記#6 《不/存在的你,和我》:不/可觸及的她,與愛-第4張

PS:能不能讓莉莉絲把我帶到一天可以玩二十五小時galgame的世界啊,莉莉絲你帶我走吧莉莉絲QAQ

風蝕筆記#6 《不/存在的你,和我》:不/可觸及的她,與愛-第5張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