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劇透)給同人電影寫一封短評。也談我對故事的看法


3樓貓 發佈時間:2025-03-09 04:45:26 作者:Awakeey. Language

先下結論:同人電影基本上符合我對這個短篇故事的所有期待。


有一個關於彼她劇情的經典問題:二週目的aliya是不是原來的aliya?持不是觀點的朋友一般都主張“二週目的aliya不是我遇見的那個aliya\二週目的aliya缺少相關記憶”。這裡的爭議起因我認為在於:二週目的時間線被推到了“相遇之前”。而電影恰好彌補了這一點:電影的時間切入是“去科朗2-c之前”,這個節點屬於“確實是一週目的aliya,但是缺乏獨特記憶”的“交匯點”,在這個階段上的“玩家”已經洞察到了未來,但並沒有拿到密鑰(劇情展開需要)。

所以在顯性的層面上電影主要講述的是這個矛盾:要不要去賭一把未知信號源?而相對隱藏起來的是那個經典問題:這個aliya是不是玩家心目中的那個?

從劇情的設計上來看,“賭未知信號源”這個故事成功做到了邏輯自洽(雖然引入了量子態的“俗氣”設定,但至少沒有bug;也不應當苛求製作組非得在這個地方弄出新意,全無必要)。故事基本上沿用aliya的經典人設(口頭禪也是,感謝製作組用心了)以及通過“植物制水”和“trpg(我也很喜歡)”兩個小插曲來塑造一個相對更加完備的aliya形象,通過植物和旅人暗喻aliya的想法,至少我是代入感拉滿了(再次感謝製作組)

同時也在探討深層次的“是或不是”問題。這一點上個人認為最值得說的在那個001大成功。跟原版幾乎如出一轍的設定很難不讓人聯想到製作組是否有意在塑造“命運的軌跡”或者是希望我們更好代入“一週目aliya”的角色,也就是製作組給出的答案是“是”,並且在接觸到最後的聯繫裝置時設計了“看向未來”的情節。(我非常喜歡這一點:aliya-17最終成為了獨特宇宙永遠留存的一部分,我認為再精修一下可以跟原結局媲美了)那麼,一個未曾經歷過卻看到了後來記憶的aliya是原先的aliya嗎?很難給出所有人都同意的答案,但我認為aliya一直是“那一個”。

個人看法,彼方的最大魅力是“距離感”,即“用現實身份對話虛擬朋友”塑造出的“錯位相連”感(1000光年),兼顧了沉浸代入感和虛擬的美,玩家同時作為“旁觀者”和“參與者”,造成的一種“虛擬和現實的交融(在一千年外看著對方的眼睛)”從而產生出的一股獨特的後勁:我有一位朋友,她死在一千年以後。

這一刻,aliya存不存在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兩者之間的聯繫是真實存在的:沒關係,愛是真的。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