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歡的一本書


3樓貓 發佈時間:2025-01-05 22:12:54 作者:周不比 Language

大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一位年輕的僧人跟隨著流民離開了長安城,從此開始了他艱難的求法生涯。歷盡艱辛,幾經生死,這位僧人終於到達了他的求法的目的地:印度。後來他於貞觀十九年返回自己的故土,他的兩個徒弟慧立、彥悰把他的事蹟記錄了下來並命名為《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就是我最喜歡的一部書,他主要記載了我國佛學大家玄奘大師的生平。他之所以能成為我最喜歡的書正是這部書的內容,玄奘大師的生平和用書中記載的事蹟襯托的他的精神與高尚品德。 從這部書中我瞭解到了玄奘大師所經歷的一切 ,並對大師產生了敬畏之情,也讓我對這部書自然也是愛不釋手。玄奘俗名陳禕,他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幼年喪父,跟隨自己的哥哥出家為僧。在梯度時有人問他出家意何所為。而書中記載玄奘回答“意欲遠紹如來,近光遺法。”那時玄奘時年僅11歲。可見弘揚佛法就是他一生中要做的事。而在書中也還記載了玄奘拜見唐太宗李世民時的一句話“玄奘少踐緇門,服膺佛道,玄宗是習,孔教未聞。今遣從俗,無異乘流之舟使棄水而就陸,不唯無功,亦徒令腐敗也。願得畢身行道,以報國恩,即玄奘之幸甚。”這是玄奘與李世民在儀鸞殿中談論,李世民看出了玄奘的大才想讓他還俗為己所用,玄奘謝絕的話。時年玄奘44歲。這裡不僅體現了玄奘大師的文學功底,更可見玄奘法師不僅從剃度開始弘揚佛法是他一生中要做的事,就算等到了功成名就的時候也依舊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就算面對高高在上的大唐皇帝和讓無數世人嚮往的富貴榮華也是一樣。可見玄奘大師有個不忘初心、全始全終、不慕榮華的人。 玄奘大師不慕榮華富貴和不慕錢財還體現在他的西行之路上。行至涼州講法散會時“散會之日珍施豐厚。金銀之錢口馬無數。法師受一半燃燈。餘外並施諸寺。”玄奘只受了一半,用來燃燈供佛。其餘皆佈施給了寺廟,沒有貪取所以。在印度“戒日王益增崇重,施法師金錢一萬,銀錢三萬,上氍衣一百領;十八國王亦各施珍寶。法師一皆不受。”而且面對西域高昌國王的挽留和國王“雖蔥山可轉,此意無移。”的回答,玄奘依舊回答“但玄奘西來為法,法既未得不可中停。”的話,隨後高昌國王便威脅玄奘留下,面對高昌國王的雷霆之怒,玄奘卻說出了“只可骨被王留,識神未必也。”的毅然決然的話,可見玄奘大師不慕榮華和不懼強權的求法決心。 其實歷史中的玄奘和以他的經歷為原型的《西遊記》裡記載的不一樣,他沒有李世民的資助而是自己偷渡前往印度。書載“時國政尚新。疆場未遠。禁約百姓不許出蕃。”而且玄奘也曾結侶陳表,但有曌不許。諸人鹹退,唯法師不屈。玄奘是不幸的,同樣也是幸運的。西行路上無數的人都在幫助他,惠威法師、瓜州刺史獨孤達、州吏李昌、校尉王祥等這些本應被歷史湮滅的人名在這部書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正有了這些“小”人物,才為這部書添了彩,也才讓我更喜歡這本書。 在這部書中玄奘經歷了太多的生死攸關的事情。還記載了玄奘太多的真情流露,讀之使人流涕,這也正是我喜歡這部書的原因之一。 例如書中描寫玄奘穿過大沙漠的一篇,從玄奘遇見一位胡人老翁時就先描寫了這大沙漠“西路險惡沙河阻遠。鬼魅熱風過無達者。徒侶眾多猶數迷失。”而面對所說的惡劣環境,玄奘說“貧道為求大法發趣西方。若不至婆羅門國終不東歸。縱死中途非所悔也。”簡短也有力,我讀到這裡心中為之一振,我被這位僅有二十多歲的僧人的毅力所一振。可見面對這樣的環境,玄奘也已經為自己的事業所獻身了。當時我不禁感嘆:玄奘大師當時已經久居盛名,在他25歲是就被贊為“釋家千里駒”且譽滿京兆。他卻可屈尊去西方求法不怕艱難,哪怕死在路上也不反悔,我感覺他好“傻”,但傻的讓人肅然起敬,讓人為之一嘆。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莫賀延磧長八百餘里。古曰沙河。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玄奘只有一馬一影和水袋便踏入了這個死亡之地,玄奘大師行走百里後便迷失了道路且“下水欲飲袋重失手覆之,千里行資一朝斯罄。”無水無糧的情況下玄奘有些退縮了欲東歸還第四烽。但他行十餘里自念“”我先發願:若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今何故來?寧可就西而死。豈歸東而生。”於是旋轡專念觀音西北而進。看到這裡我頭皮發麻,我原以為他會返回退縮,結果他卻毅然決然的踏上這西行的路,決定拼卻性命與這沙漠做鬥爭。去爭取自己心中的事業,去開闢一條為自己為事業的光明路。後來經過四天五夜的時間玄奘終於獲得了勝利,找到了野馬泉,更經兩日方出流沙到伊吾。 後面的一句話概括了玄奘所經歷的生死瞬間“此等危難百千不能備序。”在伊吾書中第一次記載了玄奘走出沙漠後的真情流露“寺有漢僧三人。中有一老者。衣不及帶。跣足出迎。抱法師哭哀號鯁咽不能已已言。豈期今日重見鄉人。法師亦對之傷泣。”法師傷涕,我也為之流涕。是啊,劫後逃生,和他鄉遇故人的心情怎不會流涕,這部書把這樣一個小事也記錄了下來,讓讀者產生共鳴,這也是我喜愛這本書的原因之一。後經過高昌國王的資助,玄奘平安的到底了印度,在印度留學數年,並學業有成,名震五印度。書載“大乘眾號“大乘天”;小乘眾號曰“解脫天”自是德音彌遠矣。”這自然與玄奘法師的淵博知識和多年苦心鑽研自是離不開。 

 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多是運用語言和心理描寫且有襯托,讓人讀之情隨書中情節改變,與玄奘大師共情。也是可堪一絕了。而且這本書文辭華美仔細,讓人心曠神怡。例如對大雪山的描寫“其山疊嶂危峰,參差多狀,或平或聳,勢非一儀,登陟艱難。……方到山頂,而寒風悽凜,徒侶之中無能正立者 又山無卉木,唯積石攢峰,岌岌然如林筍矣。……此嶺最高,雖雲結雪飛,莫至其表。是日將昏,方到山頂,而寒風悽凜,徒侶之中無能正立者。又山無卉木,唯積石攢峰,岌岌然如林筍矣。其處既山高風急,鳥將度者皆不得飛,自嶺南嶺北各行數百步外,方得舒其六翮矣。尋贍部洲中嶺嶽之高,亦無過此者。”讓一個難於登天的大雪山彷彿出現在了眼前。  

“踐流沙之浩浩,陟雪嶺之巍巍;鐵門巉險之塗,熱海波濤之路。始自長安神邑,終於王舍新城,中間所經五萬餘里。”這是對玄奘在奏書上所寫,書中也有記錄。不知他在寫下這句話時又是什麼感受呢,反正作為一個讀者來說,這本書中讓我學會很多東西,書裡還有好多好的東西等著我和大家去發掘,這就是我喜歡的一部書。《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一個記錄了一個平凡僧人不平凡的一生。它留給了我們不僅僅是玄奘大師的事蹟還有他的精神與高尚品德。這就是我最喜歡的一部書,也是我最喜歡這部書的原因。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