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的一本书


3楼猫 发布时间:2025-01-05 22:12:54 作者:周不比 Language

大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位年轻的僧人跟随着流民离开了长安城,从此开始了他艰难的求法生涯。历尽艰辛,几经生死,这位僧人终于到达了他的求法的目的地:印度。后来他于贞观十九年返回自己的故土,他的两个徒弟慧立、彦悰把他的事迹记录了下来并命名为《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就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书,他主要记载了我国佛学大家玄奘大师的生平。他之所以能成为我最喜欢的书正是这部书的内容,玄奘大师的生平和用书中记载的事迹衬托的他的精神与高尚品德。 从这部书中我了解到了玄奘大师所经历的一切 ,并对大师产生了敬畏之情,也让我对这部书自然也是爱不释手。玄奘俗名陈祎,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幼年丧父,跟随自己的哥哥出家为僧。在梯度时有人问他出家意何所为。而书中记载玄奘回答“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那时玄奘时年仅11岁。可见弘扬佛法就是他一生中要做的事。而在书中也还记载了玄奘拜见唐太宗李世民时的一句话“玄奘少践缁门,服膺佛道,玄宗是习,孔教未闻。今遣从俗,无异乘流之舟使弃水而就陆,不唯无功,亦徒令腐败也。愿得毕身行道,以报国恩,即玄奘之幸甚。”这是玄奘与李世民在仪鸾殿中谈论,李世民看出了玄奘的大才想让他还俗为己所用,玄奘谢绝的话。时年玄奘44岁。这里不仅体现了玄奘大师的文学功底,更可见玄奘法师不仅从剃度开始弘扬佛法是他一生中要做的事,就算等到了功成名就的时候也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就算面对高高在上的大唐皇帝和让无数世人向往的富贵荣华也是一样。可见玄奘大师有个不忘初心、全始全终、不慕荣华的人。 玄奘大师不慕荣华富贵和不慕钱财还体现在他的西行之路上。行至凉州讲法散会时“散会之日珍施丰厚。金银之钱口马无数。法师受一半燃灯。余外并施诸寺。”玄奘只受了一半,用来燃灯供佛。其余皆布施给了寺庙,没有贪取所以。在印度“戒日王益增崇重,施法师金钱一万,银钱三万,上氍衣一百领;十八国王亦各施珍宝。法师一皆不受。”而且面对西域高昌国王的挽留和国王“虽葱山可转,此意无移。”的回答,玄奘依旧回答“但玄奘西来为法,法既未得不可中停。”的话,随后高昌国王便威胁玄奘留下,面对高昌国王的雷霆之怒,玄奘却说出了“只可骨被王留,识神未必也。”的毅然决然的话,可见玄奘大师不慕荣华和不惧强权的求法决心。 其实历史中的玄奘和以他的经历为原型的《西游记》里记载的不一样,他没有李世民的资助而是自己偷渡前往印度。书载“时国政尚新。疆场未远。禁约百姓不许出蕃。”而且玄奘也曾结侣陈表,但有曌不许。诸人咸退,唯法师不屈。玄奘是不幸的,同样也是幸运的。西行路上无数的人都在帮助他,惠威法师、瓜州刺史独孤达、州吏李昌、校尉王祥等这些本应被历史湮灭的人名在这部书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正有了这些“小”人物,才为这部书添了彩,也才让我更喜欢这本书。 在这部书中玄奘经历了太多的生死攸关的事情。还记载了玄奘太多的真情流露,读之使人流涕,这也正是我喜欢这部书的原因之一。 例如书中描写玄奘穿过大沙漠的一篇,从玄奘遇见一位胡人老翁时就先描写了这大沙漠“西路险恶沙河阻远。鬼魅热风过无达者。徒侣众多犹数迷失。”而面对所说的恶劣环境,玄奘说“贫道为求大法发趣西方。若不至婆罗门国终不东归。纵死中途非所悔也。”简短也有力,我读到这里心中为之一振,我被这位仅有二十多岁的僧人的毅力所一振。可见面对这样的环境,玄奘也已经为自己的事业所献身了。当时我不禁感叹:玄奘大师当时已经久居盛名,在他25岁是就被赞为“释家千里驹”且誉满京兆。他却可屈尊去西方求法不怕艰难,哪怕死在路上也不反悔,我感觉他好“傻”,但傻的让人肃然起敬,让人为之一叹。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莫贺延碛长八百余里。古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玄奘只有一马一影和水袋便踏入了这个死亡之地,玄奘大师行走百里后便迷失了道路且“下水欲饮袋重失手覆之,千里行资一朝斯罄。”无水无粮的情况下玄奘有些退缩了欲东归还第四烽。但他行十余里自念“”我先发愿: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今何故来?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于是旋辔专念观音西北而进。看到这里我头皮发麻,我原以为他会返回退缩,结果他却毅然决然的踏上这西行的路,决定拼却性命与这沙漠做斗争。去争取自己心中的事业,去开辟一条为自己为事业的光明路。后来经过四天五夜的时间玄奘终于获得了胜利,找到了野马泉,更经两日方出流沙到伊吾。 后面的一句话概括了玄奘所经历的生死瞬间“此等危难百千不能备序。”在伊吾书中第一次记载了玄奘走出沙漠后的真情流露“寺有汉僧三人。中有一老者。衣不及带。跣足出迎。抱法师哭哀号鲠咽不能已已言。岂期今日重见乡人。法师亦对之伤泣。”法师伤涕,我也为之流涕。是啊,劫后逃生,和他乡遇故人的心情怎不会流涕,这部书把这样一个小事也记录了下来,让读者产生共鸣,这也是我喜爱这本书的原因之一。后经过高昌国王的资助,玄奘平安的到底了印度,在印度留学数年,并学业有成,名震五印度。书载“大乘众号“大乘天”;小乘众号曰“解脱天”自是德音弥远矣。”这自然与玄奘法师的渊博知识和多年苦心钻研自是离不开。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多是运用语言和心理描写且有衬托,让人读之情随书中情节改变,与玄奘大师共情。也是可堪一绝了。而且这本书文辞华美仔细,让人心旷神怡。例如对大雪山的描写“其山叠嶂危峰,参差多状,或平或耸,势非一仪,登陟艰难。……方到山顶,而寒风凄凛,徒侣之中无能正立者 又山无卉木,唯积石攒峰,岌岌然如林笋矣。……此岭最高,虽云结雪飞,莫至其表。是日将昏,方到山顶,而寒风凄凛,徒侣之中无能正立者。又山无卉木,唯积石攒峰,岌岌然如林笋矣。其处既山高风急,鸟将度者皆不得飞,自岭南岭北各行数百步外,方得舒其六翮矣。寻赡部洲中岭岳之高,亦无过此者。”让一个难于登天的大雪山仿佛出现在了眼前。  

“践流沙之浩浩,陟雪岭之巍巍;铁门巉险之涂,热海波涛之路。始自长安神邑,终于王舍新城,中间所经五万余里。”这是对玄奘在奏书上所写,书中也有记录。不知他在写下这句话时又是什么感受呢,反正作为一个读者来说,这本书中让我学会很多东西,书里还有好多好的东西等着我和大家去发掘,这就是我喜欢的一部书。《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一个记录了一个平凡僧人不平凡的一生。它留给了我们不仅仅是玄奘大师的事迹还有他的精神与高尚品德。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书,也是我最喜欢这部书的原因。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