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一個半月不到,我已經玩了兩個小時了,縱使它有著令人苦惱的各種bug(發售之初),有一些逆天的機制,但是我還是熱愛且一直玩下去了。作為一個上班族,能幹到200個小時是真的很不容易。
前言
回到正題,上週五晚上co終於修復了郵件和物流,這真的是一個令人興奮的事情,伴隨而來的是大堵車的時代,加之原來地圖的高架高速過於醜陋,於是我在週五肝了一個通宵把高速,快速路,鐵路,工業區重新調整了下。也終於把海島的主島主幹道規劃修建完畢,話不多說看下圖:
物流運輸量激增
全局鳥瞰圖
主島鳥瞰圖
咱們暫且以該圖為基準,以後我會按照上北下南為方位進行描述。看過我上個帖子的盒友們,應該知道原來主島的南邊是光禿禿的,只有基本的環島高架。經過我一晚上的翻修,南邊已經初具規模了,主幹路網也已經定型了,同時整個主島的海岸線已經完全開發完畢,形成了環島經濟圈。目前以島北為中心城市建築十分密集,島南等dlc內容出了後再繼續開發成城鎮型。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整張地圖的道路圖
整體線路規劃
交通流量
人口統計
可以看到更新以後運輸量確實有一個質的提升,不管是物流還是公共交通。但好在道路修的夠多,規劃先行,抗住了堵車的壓力。在這張地圖上,我基本上規劃了四級道路:高速,高架快速路,主幹公路,街道。在街道選型上基本以雙向四車道的街道為城市中心幹道,搭配不對稱三車道。而高架快速路為了省事都是用雙向公路。主幹公路則是使用雙向公路連接城鎮和高速。高速則多為單向雙車道公路或者三車道公路。
教育統計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相比上個帖子,新翻修的道路和立交吧。
立交1
魔改版半苜蓿葉立交
這個立交主要是互通環島高速和穿島快速路而搭建,
橋下風光
可能有些人會奇怪為什麼要用兩條單車道雙向公路的橋樑來連接兩條單向的公路,這樣是會使得通行效率有損失,但是誰叫這個橋樑顏值高呢,很適合作為初始橋墩,其他的單向二車道以上的橋樑,出了主橋墩外,初始橋墩部分十分簡陋,搭配上這個就能很好地提高顏值,同時還能實現橋上掉頭
立交2
互通2:雙喇叭立交魔改
立交航拍風光
這個地方因為地形限制不方便展開做成雙喇叭那就只能壓縮體積進行魔改了,這個互通的作用就是溝通環島高速和工業區快速,以及連接南北方向道路主幹。該立交位於主島的最東南方向。
立交3
鑽石立交
風景欣賞
這個立交就是標準的鑽石立交互通了,這個地方緊接著上面那個立交,本來是想直接接入工業區,但是一想單向兩條道直接接入顯得不美觀,故再規劃了一個立交,橋下是工業區聯絡道:鏈接貨運火車站和工業區,同時也是環島公路的一部分,而立交的出口抬升做成城市快速路,接入前面的環島快速路,也就是立交1:橋下風景圖的那個高架了,這樣既保證了貨車能快速從高速出入,也保證了貨車能繞過工業區進入城區送貨。最後說一句,這個立交的綠化是我一顆一顆數栽出來真的很不容易,當然成果也是很好看的,物有所值。
立交4
皇崗立交
位於島東南
該立交和立交1是一條道上的,均為穿島高速溝通環島高速。這就是基於深圳的黃崗立交的模型復刻而來,當然因為地形和縮減佔地面積的原因,會有一點不一樣。正好周天刷b站找靈感刷到了,就馬上覆刻起來
立交5
這個立交就比較獨特了,作用是連接城市主幹街道和環島高速,而在下出口還集成了一個小的跨線橋,可以看成一個佔地極小的三向立交,用以連接環島快速路,快速路的左邊接入的是城內高架快速路和回收站的郊區入口,右邊連接的則是立交3(即鑽石互通立交引出的工業區高架快速路)。回到主體結構,又是還是苜蓿葉系立交我是真的愛苜蓿葉,壓縮了橫向佔地面積,通行效率要高些,就是美觀度比較差。
立交6,7
立交4
立交5
這二者都是差不多,利用一個環島來節省苜蓿葉立交的部分佔地面積,本質上就是苜蓿葉立交的變體,一個是溝通水岸區域和環島高速,一個是高速出入口,因為兩個地方交通流量並不大加上要節省面積,故都偷懶採用了這種方案。我個人是很喜歡苜蓿葉立交,主要是對縱向空間不高,利於魔改減少佔地面積。
島南總體規劃欣賞
島北交通流量圖
以上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島南的整體規劃了,修建好了島上的火車機務段和機車庫,也把地鐵的也修了,接入地鐵緩解公交壓力,後面我會講一講我的地鐵初步規劃。而主島上是沒暫時沒打算修建客運火車站,至少高架換乘樞紐車站沒出來前是不會修的。目前只在島的南北兩個工業區內修建了貨運火車站,鏈接港口,開通了三趟聯運班列,再次減輕卡車貨運帶來的交通壓力。目前港口不堵車了,就只剩下兩個貨運站堵車(貨運站機制原因),還好做了分流不影響城內正常交通。而郵件分揀站則放在貨運站,方便郵件運輸,同時也是造景的一部分。對面至於島南的一大塊未開發的優質土地就留給dlc內容吧,目前來說不急於開發。
監獄
戒備森嚴的監獄
不同於其他博主的離島監獄,我選擇了在主島上規劃了一座監獄,這個監獄搭配防火瞭望塔和隔音牆的造景,顯得十分戒備森嚴。周圍也有護岸和森林隔絕,防止可疑人員偷窺監獄,進行不法活動。
副島一覽
副島交通流量圖
副島完成度95%了,基本上沒什麼可以再改的了,相比於上個帖子,副島的尾巴部分更加豐滿了,同時交通要道也優化完畢,即使是面對新版本下的港口貨源修復帶來的激增貨運流量也依然能做到城區不堵車(港口概率性門口會堵車),繼續來簡單地道路規劃設計把
複雜的港口快速路
副島面積小,高速主幹道規劃在島中心穿過,本島規劃有:三個區下轄六個小城鎮一箇中心區域,一個帶火車站貨運港口,一個火車站,一個地上地鐵站,五個立交,一個條直達的港口高架快速路。所以說本島的土地資源是十分緊張的,在這種狀態下,立交就沒辦法修的得體和大了,正像圖中所示,用小環島去代替一部分的立交功能,同時配上渠化匝道能較好地代替立交缺失的部分。
港口立交
高速連接高架快速路,通過喇叭形立交直通港口專道。出口處搭配解鎖的特色建築十分美觀。
本圖未來的第二中心
上週我還花時間建設了國際機場,通過填海獲得了一個和主島差不多大小的島嶼,預計會作為副中心進行建設,一起來看看吧
機場島的初步規劃
第一個六向立交
六向立交流量圖
其實我一代玩的並不多也不是很深入,立交也畫的比較少,這個六向立交是我玩天際線2的第一個,也是我整個天際線生涯的第一個,為了保證佔地面積足夠小我採用了較多的交流匝道,車輛交織點比較多,目前來說沒有發現堵車問題。圖中也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六項立交的作用即是作為:穿城高速,機場高速,城市快速路三者的樞紐,從目前車流量來說,肯定還是穿城高速作為大動脈最多,其次就是城市快速路了,而機場高速則是為了投資未來。
在本島上目前規劃有一個帶火車站的城鎮(鏈接主島和機場車站),一個工業基地+核電站,國際機場。而大大小小的立交總共有六個,未來可能還需要規劃一部分。可能下週的規劃中心就在這邊了,目前機場人流量不高,必須把這塊帶動起來。
為什麼把高架高速換成了貼地高速
細看過上個帖子的盒友們不知道記不記得,我說過要把高架拆了改成貼地的高速,這周我基本完成了。至於原因,我認為一味地高架顯得十分單調,且不好搭配景觀,雖然貼地模式佔用空間稍大,但是有更多的造景發揮空間,所以我在本圖中,除了高架快速路外,更多的採用的是貼地的模式設計高速。
結尾
感謝盒友們能看到這裡,十分感謝,天際線2實在是太喜歡了,直接把我從膠片攝影坑生拉硬拽了出來,從月均5k的消費降到了週末只需要一包泡麵一頓外賣的程度。200個小時都是非掛機時間,我玩的時候經常都是在思考該如何發展,然後也會花時間去解決一些突發問題。所以在城建方面並不是很快。一味地格子城堆人口和一股腦得建造那種板正高速不是我想要的。這些字也是晚上慢慢碼的,也是想和大家分享交流一下。存檔的話,應該下週一可以分享出來了,那時候應該能把一些爛尾工程搞完。最後還是想感謝大家能看到這裡!,如果喜歡的話可以多點贊,留言,我儘量回
#模擬經營遊戲# #遊戲推薦# #城市:天際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