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朱塞佩·託納·託雷導演的《海上鋼琴師》,時空三部曲中的一部。
=這部電影我看過不下五遍,因為關注點不同,所以每一遍都會有新的感受。
當我聽到那悠揚的樂曲,隨著鏡頭緩緩而下的階梯,我想:又要見到他了,“康恩”。那個幽默樂觀的小號手,1900唯一的朋友,聽過海上鋼琴師演奏過最美妙的樂曲的少數人之一。
電影由康恩的描述展開,將兩個時空交錯纏繞在一起,主要講述了一個名叫“1900”的棄嬰在Virginian號上與鋼琴結下不解之緣,成為鋼琴大師的故事。那是什麼樣的不解之緣呢?
從被拋棄在鋼琴上開始,到丹尼重傷死去,在海葬時,遠處傳來的音樂,當大廳裡傳出他奏響的第一個音符,我們便知道,這個男孩的一生將與鋼琴相伴。沒有出生證明,沒有戶口,對世界、世人來說,1900是不曾存在的人。
1900的不曾存在不僅僅是說他沒被世界記載身份,他的音樂,他的生活態度,他的精神、所思所想,都是獨一無二的,不曾在這個世界存在過的。中國有句古話: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對Virginian號上的人來說,1900的音樂便是如此。著名的爵士大師傑利會去挑戰一個藉籍無名無名的鋼琴師,因為人們說他彈出了最好的爵士。
爵士樂是怎麼產生的呢?
18世紀,由於法國、西班牙等殖民者的寬鬆管制,新奧爾良市逐漸發展成了一個相對自由的地區。於是,這裡成了眾多在奴隸貿易中被賣到美洲的非洲黑人嚮往的地方。這些攜帶著優異的音樂基因的黑人從美國南方和加勒比群島的奴隸主手中逃到新奧爾良,在這裡重新獲得了自由。自由劃重點。爵士的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自由。
“自由”的傑利在彈奏陸地,在彈奏紅燈區,在彈奏男歡女愛。
自由1900在彈奏大海,彈奏人生,在彈奏每一個人。
最後傑利輸給了1900,傑利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嗎?在紅燈區為了不打擾曖昧氣氛的自由?真是引人發笑,他難道能比從未被世俗束縛的1900自由?傑利的失敗從開始就註定了。
1900的一生都在船上,他在陸地與陸地之間往返,卻從沒踏上任何一片土地。為了心愛的女孩,鼓足勇氣準備離開自己生活了大半輩子且從來沒有離開過的Virginian號,踏上美國的大地時,他望著這所城市,停留在了舷梯上,他看到的不是與每個到達美國人眼中一樣的自由,他只感受到:All that city you just couldn’t see an end to it(城市那麼大,看不到盡頭),他從沒在無限的琴鍵上彈奏。
其實我第一遍看到這的時候,我想:這人不就是慫了嗎?樓太高,廈太多,能見的天空太小,要走的道路太錯綜複雜。總之,我認為是他從沒到過陸地上,所以對未知的生活感到害怕。最後看到他的獨白的時候,更是印證了我的想法。而當我再看第二遍、第三遍,我越來越覺得,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1900為什麼不下船?
(電影本就是一門藝術,對於藝術的解讀可以有很多種,我在這裡僅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1900從小生活在這艘輪船上,他可以從船頭跑到船尾,熟悉船上的每一個方寸之地。
1900也彈得一手好琴,鋼琴鍵上每一個黑白鍵瞭如指掌,一雙手彈出來了兩雙手的神乎其技。
輪船和鋼琴對1900如此重要,甚至內化為他的一部分,而這兩個部分最重要的特點就是“確定”與“有限”。
而城市是無限的、是不確定的,下船後的自己可能也如大海里的一葉扁舟,陷入隨波逐流,失去控制的境地。
他並不是害怕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因為他意識到,在這樣看似有許多選擇的環境下,他失去的將不僅僅是可以掌控的確定感,還有1900靈魂裡的自由。
康恩告訴1900,像他這樣的天才下船之後可以獲得非常高的名聲,獲得大量的金錢,獲得房子、車子,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這些對於1900來說其實本就是可有可無的東西,他擁有著他覺得更為珍貴的可以掌控的快樂與自由。
而他下船的動力我更認為是來自於愛情的鼓舞,來自於那個讓1900一見鍾情的女孩,那個讓他情竇初開,偷偷親吻的女孩。
或許他也曾幻想過,他可以去找到那個女孩,可以和她結婚生子,擁有一個家庭。但是最後他還是放棄了,因為船、音樂、自由,這些已經內化為他自己的一部分的東西,他無法放棄。
1900經過糾結嘗試後做出了選擇,即使再愛一個人,也不能丟失了真正的自己。
1900曾經對康恩說,人們總是浪費太多時間在為什麼上?
是啊,人們總是想要知道每一個問題的答案,想要知道別人過得怎麼樣,想要知道自己應該怎麼樣生活,可能想一輩子也想不明白那個哲學終極三問,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去做什麼。而這些問題對於1900來說一點都不復雜,他這一生就在這艘輪船上,這一生也就做了彈鋼琴這一件事。
他是1900,他是海上鋼琴師。
所以1900不會被世俗的這些問題困擾,他是自由的,他從內而外的都比我們要更加自由。
1900的故事是傳奇的,倘若他下了船,那麼這個故事又免不了的庸俗,不過是一個擁有比較特殊的童年,最後在陸地得到成功的人士,說不定他去陸地還能找到自己的生父,或許是那個“檸檬大王”
也正因為他選擇了做自己,才成就了“海上鋼琴師”這樣傳奇的故事,讓我們感慨於這樣一個“不曾存在”的人竟然“存在”於這個世界上過。
最後再與大家分享1900說過的我非常喜歡的一段話:
陸上的人喜歡尋根究底,虛度很多的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遲來,夏天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你們不停到處去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並不羨慕。
其實1900說的也未嘗不是事實,俗語可見“得不到的總是在騷動”,所謂“白月光”,所謂“硃砂痣”。
但我想我們也可以去做到享受於當下,釋放自由的靈魂,享受春天的青草,夏天的雨水,秋天的紅葉,冬天的白雪~live in the moment
正如疫情期間雖然被封校封樓的我,也有了更多時間沉浸式觀影、寫作,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