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于2009年5月16日在戛纳电影节首映,12天后开始在韩国大规模上映。不过在戛纳没有入围主竞赛单元,只被分到“一种关注”单元,在亚洲则颇受赞赏,拿到了亚洲电影大奖的最佳电影。
10年后导演奉俊昊带着《寄生虫》杀回戛纳,勇夺金棕榈,次年又拿下奥斯卡最佳电影,如今已经成为蜚声国际的大导演。当然早在2003年奉俊昊就因为《杀人回忆》而受到关注。
《母亲》还拿到了亚洲电影大奖的最佳编剧,由奉俊昊和朴恩乔共同获得。这是朴恩乔参与的最知名的作品,另外她还是裴斗娜和孔刘主演的电视剧《寂静之海》的编剧。
《母亲》由洪坰杓掌镜,他的中文名字也有译为洪京彪的。在本片之后他又和奉俊昊合作了《雪国列车》和《寄生虫》。2018年李沧东的《燃烧》也是他的摄影作品。2016年和罗泓轸导演合作的《哭声》则拿到了韩国电影大钟奖的最佳摄影。
此外,《母亲》的幕后人员在亚洲影坛都相当活跃。比如负责美术的柳星姬参与了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负责视觉特效的李庸基参与了徐克的《智取威虎山》,负责动作特技的郑斗洪参与了张艺谋的《悬崖之上》。
东亚三国的部分观众平日里经常互黑,但创作者们却不拘泥于民族身份,交流频繁。
接下来介绍演员阵容,片名《母亲》指的就是金惠子所演的角色,她在八九十年代时,演技就获得观众的认可。在本片的演绎更是拿到了亚洲电影大奖的影后。
顺带一提,2010年汤唯主演的《晚秋》,翻拍自1966年李晚熙执导的同名电影。而在1982年还有一个翻拍版本,那个版本里汤唯的角色就是由金惠子出演的。
《母亲》中扮演智障儿子的是元斌,这个角色的中文名有译作道俊的,也有译作泰宇的。不过有一种说法是导演为了让元斌更加投入角色,特地取了一个跟他的原名金道振读音接近的角色名,那么以下就统称这个角色为道俊。
元斌的作品多数集中在新世纪的头十年,口碑较高的除了本片,还有2004年和姜帝圭合作的《太极旗飘扬》,2010年凭借《孤胆特工》拿到了韩国电影大钟奖的影帝,这部片子还有一个译名叫《大叔》。
扮演道俊的好朋友振泰的是晋久,是韩国演员中的熟面孔,总是很难演上男一号。但参与了不少知名的作品,比如电影《卑劣的街头》《只有你》,还有电视剧《阳光先生》《不夜城》《太阳的后裔》等。
以下内容将包含剧透,建议先看完原片
奉俊昊有着纯熟的类型片创作技巧,同时还能在里面加入个人的表达。他的电影总给人一种比较工整的感觉。
比如《母亲》开头这场戏,惠子在铡药材,眼睛望向对面,此时一阵光闪过,镜头切到对面的时候,我们看不到移动的光源,对刚才的光产生了疑惑,这时一辆车开过,我们看到了车窗反射的光,这才明白刚才的光是怎么来的。
如此强调这种闪现的光,其实是铺垫一种危机感,有光就有危险。
第二次切过来母亲的脸部特写,没有光闪过,再切回路面,有一辆车反方向驶过,没有反射到光,因为道俊在另一侧,所以这边的车对他构不成危险。
两次铺垫完毕,第三次剪辑加快了速度,电光火石之间,接入面部闪光、切到手指,以及道俊被车撞到三个镜头。
两段前戏结构工整,最后事件发生干净利落,是用心经营视听的结果。
这段设计到了后面还有一段与之呼应的戏份,是在母亲杀了捡破烂的老头之后,回到药店铡药材,这时她又望向对面,可我们都清楚道俊正在牢里,而这次她脸上没有光闪过,暗示没有危机。
接着镜头切换,街上站的是那位跟她比较熟的警察,整个镜头都没有车经过,警察甚至走进来,直接挡在母亲面前,这样光无法照到她的脸,代表道俊的危险已经解除。
上文说到奉俊昊能在类型片中加入个人表达,而在他的表达中,刻画阶级差异是个永恒的话题。
如果说影片前半部那群教授的情节是为了铺陈主角的生活以及精神状态的话,母亲找律师那段,对情节的推进作用相对是比较弱的,即使删去,对故事的影响也不大。
但奉俊昊似乎对阶级差异更感兴趣,所以还是要尽量把各种阶层穿插到故事中去,想要把这起事件所发生的环境也一同描绘出来。
开头道俊被车撞后,他的好朋友振泰还带着他去高尔夫球场报仇。这一段有一个镜头是振泰从草地里冒出个头来,之前他帮道俊报仇是一副气焰嚣张的状态,到了球场却如此渺小。
振泰以卖渔具为生,跟道俊一样是底层阶级。之后还有一个特写镜头对准了富人车上的球杆,然后道俊出来拦路,手上拿的却是树枝,跟球杆一比高下立判。
几番推搡后,振泰拿着树枝出来追车,我们可以看到他把手中的树枝扔出去,撞到了球杆上,马上就被弹开了,非常直观地演绎了“以卵击石”四个字。
此后电影陆续带出了其他阶级的代表人物。比如公务员的太太, 她劝惠子不要无牌行医,但并不是担心误人性命,而是怕先生管辖的区域出丑闻,影响仕途。
她本人则应该是商人,因为她让惠子对外宣称一些外地的次等药材是本地产的,以提高售价,还有刚才提到的律师,也是唯利是图的形象。
此外片中所描绘的当地警察,不仅有逼供的恶行,而且断案十分草率,根据凶案现场的高尔夫球就断定道俊是凶手,之后仅凭另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衣服上有死者的血迹,就推翻之前的判决,锁定了另一个凶手。
至于杀人动机,他们实际上并不关心,认为这些人精神不正常,肯定不干好事,随便找个罪名就定罪了。
那么底层阶级,是不是就严守道德底线呢?显然不是。
片中的底层看似良心未泯,但凡事都是有预设条件的,振泰在帮道俊报仇时,不忘私藏高尔夫球杆,被道俊的母亲诬告之后,先索要赔偿,再答应帮道俊调查。
他们心中或许有正义,但并非放在第一位,总有其他东西排在前面,比如振泰心中,钱财是第一位,母亲心中,儿子是第一位,所以才会为了帮儿子洗脱罪名,自己犯下更大的罪。
多数成年人,其实都能理解这种现象,但同时又无法完全不在意道德和正义。因为这是多数人小的时候接受的教育,可是长大之后发现现实往往跟以前大人们说的不一样。
道俊是成人的身体里有一个小孩的脑子,他杀人的动机,是别人叫他智障,此前他去高尔夫球场报仇之后,虽然被母亲责怪,但在责怪之前,母亲认为他报仇是痛快的。
有可能母亲从小就教育道俊不要被人骂智障,要懂得反抗,这是很基本的是非观与正义感。
而道俊杀死的文雅中,家里只剩祖母一人,生计都要靠这个中学生来主持,她与道俊相反,是未成年人的身体里有一个成人的脑子。
在她死后,警察讨论着这个镇上已经很久没有发生命案了,说明这里阶层已经固化,人们都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忙于盘算各自的利益,无暇反抗。
过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人反抗了,结果却是一个心智不成熟的人发起的,而且还是底层之间的杀戮,实在讽刺。
道德准则虽说不能时时约束成年人的行为,却在他们的精神里挥之不去。母亲为了庇护道俊杀了人,而她心里明白道俊并没有被冤枉。如果她毫无道德准则,是不会受到精神折磨的,但此刻她所有不道德的回忆就是痛苦的源泉。
片中关于回忆还有一种特别的拍法。道俊入狱不久,母亲带着律师来见他,让他仔细回忆当晚发生的事,这里道俊的背后有许多窗口,从纵深角度看,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像一口井一样。
道俊努力回忆,想到的却是后视镜之类跟本案无关的事情,而最重要的那件事仿佛就在离他最远的井底,他怎么想也想不起来。
最后警方抓到了所谓“真凶”,道俊的母亲还来看他,跟他说完话后有一个镜头,是在这个场景的另一端往回拍,这样我们看到母亲好像身处井底,她深陷在那些痛苦的回忆里,被罪恶包围。
母亲见到过文雅中那位神志不清的祖母,在凶案发生后,没有意识到孙女已经不在,这对她来说是多幸福的事情。最终母亲也选择了这条道路,针刺大腿穴位,加入路人的狂欢之中。
而片中那些教授、公务员、商人、警察,正是因为忘却了那些只有小孩子才会坚持的是非观与正义感,才心安理得地经营着自己的事情。他们早就刺过了那个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