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引戰。
![關於中國式科幻——製作團隊的理解|行界:重構 - 第1張](https://img2.tapimg.com/bbcode/images/4b26502abe06e472bbf0e7771860dfac.jpg)
機器人穿個漢服打架就是中國式科幻了嗎?科幻還分國界?
靈感的最初其實很單純,來源於團隊中人員對內容的偏執,團隊都是科幻愛好者,並且主文案又極其熱愛傳統文化,我們希望把這兩個各具魅力的內容結合在一起,畢竟創作來源於狂熱的愛好。
最初的行界,以科幻為主,在設定和背景方面用了一些中國元素作為特別的添頭。我們虛構了一個以我們所熟悉的文化原型為背景的城市。以古代官署命名的機構、來自古代神話的機器人的命名體系、參考了國風衣著的服裝設計,襦裙,盤扣,中山裝等、城市裡的雕樑畫棟、充滿煙火氣的地攤招牌,大家在pv裡可以看到的“蓬萊大藥房”“招待所”,堅持用國語作為劇情配音等等……從古代的瑰寶到今日我們身邊的特色元素,我們盡力地脫離國外作品的桎梏,嘗試創造一個我們所熟悉的故事環境。
![關於中國式科幻——製作團隊的理解|行界:重構 - 第2張](https://img2.tapimg.com/bbcode/images/517e2473f4115fef6b442f3a8d1b0679.jpg)
19年《流浪地球》春節上映,整體將國內的科幻推高到一個臺階,我們看到了春節十二響,看到了國人獨有的對故土的依戀感,帶著地球一起流浪。有了更深的一些啟發,我們希望在遊戲中加入更多屬於我們特色的故事,後面測試大家能有機會看到,比如一些普通公民需要還房貸,青少年的升學壓力,甚至有一些“打官
腔”的描寫(寫到這裡有點害怕,大家把保護打在公屏上TAT····)都能讓大家在看到的時候會心一笑,感覺到行界是一個很有溫度的故事。
而再往上走,行界想要講述的核心,在於中國式的精神內核。我們不敢妄下結論,對家園的熱愛,勤勞勇敢,自強不息,這些都是偉大的民族精神,但它並非是中華民族所獨有的。而我們想要用行界這個故事來表達的一個核心精神是——天人合一,人定勝天。
這裡的“天”,指的是自然規律,是“神”這個象徵。天人合一,和諧相處,共生共榮,是農耕文明對土地的眷念。對於這片土地上的人來說,“天”,是一位朋友。那麼,當這位朋友翻臉了,怎麼辦?《尚書》裡“天命靡常,維德是輔。”這句話的意思是,上天給予的天命是不固定的,它只輔助有德行的人。這句話是對君權的一種解釋,有它的時代侷限性,但我們可以從中獲取到一些本質的信息:首先,上天對於人,不是安排,而是輔助。第二,既然天命是無常的,那人憑什麼要聽天由命呢?憑什麼?
中華民族,不看誰的臉色而活,天也不行。
“洪水從天上漏下來?那就把天補上。”
“九個太陽使民不聊生?那就把它射下來。”
“想知曉太陽的盡頭在哪裡?那就去追逐。”
“滄海葬送了生命?那就把它填上。”
“門前的山擋住了自己的路?那就把它移走。”
你是我的朋友,我就跟你和諧相處。
你要給我帶來災難,我就戰勝你。
在過去,在神話裡,歷史裡,我們與天戰鬥。
在現在,在2020,我們與天戰鬥。
![關於中國式科幻——製作團隊的理解|行界:重構 - 第3張](https://img2.tapimg.com/bbcode/images/d0494e38c116914a740b95f961bd6c86.jpg)
在《流浪地球》裡,劉慈欣老師對這種偉大的精神內核進行了深刻的描繪:太陽要拋棄人類,怎麼辦?離開它,尋找新的生路。不想放棄家鄉,怎麼辦?那就帶著家鄉,一起離開。跟天比起來,人類很渺小。與天的戰鬥裡,人類很脆弱。但那又如何?即使是需要耗費千百代的時間,我依然要戰勝你。國外的作品,當然也不乏描繪人類戰鬥的故事,但從來沒有哪個國家的人像我們這樣,從神話到現實,都在書寫一部與“天”、與命運的戰鬥史。
遊戲中,我們設定了一個虛擬的“神”的形象。這個神由人創造,在它的幫助下,一代代的人們堅守著、建設著自己的家園,但有一天,它不再提供幫助,而是帶來了傷害。怎麼辦?那就戰勝它。在虛構的未來、虛構的世界,我們建設,我們堅守,我們保護,我們打破方圓,與天戰鬥。
——我命由我不由天
感恩相遇,期待行界能讓大家喜歡。
![關於中國式科幻——製作團隊的理解|行界:重構 - 第4張](https://img2.tapimg.com/bbcode/images/9b429199ee40d63d590455819634139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