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聲明:文中所有數據均為肉眼觀測,請各位槓精隨便噴,反正不影響我,大不了無視。
本文一切數據以Y7S3測試服為準,希望正式服不會暗改。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試圖通過定量的方法來比較出新舊賽季所有全自動主武器槍械在前10發連續射擊時的子彈上跳速度。
實驗原理和實驗步驟全部在我的第一篇文章中,此處省略,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了解。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的實驗結果圖加入了水平後座。
本文為進攻方篇,防守方篇的數據在這裡。
新舊賽季後座力量化對比(防守方)
在本次實驗中,為了保證“原汁原味”的後座力,所有槍械均不使用任何配件,別問為啥,問就是你對。同時,鑑於社區的大家都前後做過類似的測試,本實驗將盡量數據化,不包含個人分析。
省流圖:
本實驗中的數據均為垂直方向,且對比主要針對前10發後座,首發後座放數據但不做處理;表格按照相對變化從低到高排序(相對變化=絕對變化×射速,以代表在不考慮倍鏡的境況下,垂直方向壓槍難度的變化指數),各位可以理解為越到後面的垂直後座變化越大(不考慮倍鏡)。6P41的數據部分灰色是因為其後座過大,十米靶牆中10發子彈會脫靶,因此灰色數據是在五米靶牆中測試得到。
Ps.由於是肉眼觀測,表格數據存在一定誤差,請大家儘量以後座圖為準。
以下是根據垂直方向相對變化排序的槍械後座圖: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16%
水平後座力變化:無
配件變化:+2.0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6%
水平後座力變化:小了一點點
配件變化:+拐角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3%
水平後座力變化:明顯減小
配件變化:無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4%
水平後座力變化:無
配件變化:無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17%
水平後座力變化:小了一點點
配件變化:+延長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14%
水平後座力變化:小了一點點
配件變化:ACE2.0→1.5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22%
水平後座力變化:更集中,更小
配件變化:+制退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29%
水平後座力變化:向右增大
配件變化:無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24%
水平後座力變化:無
配件變化:無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34%
水平後座力變化:向左增大
配件變化:無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25%
水平後座力變化:更集中,更小
配件變化:+延長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37%
水平後座力變化:更集中,更小
配件變化:+延長,+補償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49%
水平後座力變化:小了一點點
配件變化:+2.0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49%
水平後座力變化:小了一點點
配件變化:大錘2.5→1.5,+拐角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37%
水平後座力變化:更集中,更小
配件變化:+延長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51%
水平後座力變化:無
配件變化:無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49%
水平後座力變化:小了一點點
配件變化:無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53%
水平後座力變化:向右增大
配件變化:IANA1.5→1.0,NOMAD2.5→2.0,+拐角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59%
水平後座力變化:向左增大
配件變化:+拐角,+補償+制退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54%
水平後座力變化:無
配件變化:無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61%
水平後座力變化:小了一點點
配件變化:+拐角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56%
水平後座力變化:向右增大
配件變化:無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63%
水平後座力變化:更集中,更小
配件變化:+延長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78%
水平後座力變化:向右增大
配件變化:+拐角,+補償+制退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68%
水平後座力變化:無
配件變化:+延長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84%
水平後座力變化:更集中,更小
配件變化:無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72%
水平後座力變化:向右增大
配件變化:+制退,+激光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100%
水平後座力變化:向右增大
配件變化:+拐角,+延長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100%
水平後座力變化:小了一點點
配件變化:無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118%
水平後座力變化:小了一點點
配件變化:無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160%
水平後座力變化:向右增大
配件變化:2.5→2.0,+拐角
注意,由於6P41後座力過大,連續射擊10發會脫靶,故灰色數據為五米靶牆測試得到,但上圖依舊為十米靶牆的後座圖(左右均只射擊8發)。
垂直後座力絕對變化:170%
水平後座力變化:向右增大
配件變化:FINKA2.5→2.0,+補償+制退
—————————分割線—————————
關於槍械後座力的各種測試,目前可以說是告一段落了,如果沒有什麼突破性進展或者正式服沒有暗改的話,我應該不會再更新這方面的內容了。以後有空可能會用定量的方式去測試點別的,移速之類的,以後再說吧。
以上就是全部的內容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