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莎士比亞如是說。
前言
前兩年,一套名為“MBTI人格測試”的心理問卷火了一段時間——就如同大部分心理測試一樣,“MBTI人格測試”會要求測試者做一定數量的題目,而在答完所有題目後,該問卷將根據測試者的答題情況,從十六種“人格”中,分配給測試者一種。
恰好在前幾個月,筆者瞭解到一款與“MBTI人格測試”本質上頗為相似的選擇取向遊戲——《憶我:一個性格測試遊戲》,本作會通過玩家在遊戲內的互動選擇,而在遊戲結束後生成玩家的性格測試結果,那麼遊戲本身質量如何?它又是否真的能通過遊戲分析出我們的性格?以上,請聽筆者在下文慢慢道來。
“憶我”,讓我想起“勿忘我”
溫暖的棕黃色調,復古懷舊般的老照片視感
本作的色彩基調以“棕黃+淺白”的暖色調為主,在感官上給予人溫暖而舒適的視覺體驗,搭配遊戲內簡單的像素風格美術,在遊戲過程中,玩家可以度過一段閒暇而隨性的時間。
此外,遊戲整體畫面的給人一種老式相片之感。淡淡的褪色感,讓本作的設定好似發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日本,似乎有些漫無目的,卻又讓人意外能在遊戲裡感受到莫名催生的沉浸感。
悠揚的鋼琴曲,熾熱的電子音樂
其實,在體驗遊戲之前,筆者並沒有想到,本作的音樂部分質量能遠超我的預期——或者說,一開始就沒有思考過《憶我:一個性格測試遊戲》這款不曾主打過原聲音樂的遊戲能在聽覺部分做出什麼花來。
但實際上,整體體驗下來,反而是音樂最讓筆者感到耳目一新,先談一談我遊戲裡最喜歡的一首鋼琴曲“EndingTheme”,該曲的琴聲並不密集,然而,正是這樣悠揚的琴聲,勾勒出一筆筆淺色的哀悲,節奏忽而急促的變奏,似乎是遊戲裡的角色急切地想要述說著些什麼,然而,到了最後,琴聲還是逐漸稀落,直至一曲終了。
而除了讓人心中能夠深感安寧的鋼琴曲,遊戲內還有著幾首熾熱而激昂的電子音樂,諸如《BattleTheme》——這首留給我的印象最深刻,大概是緣於在今年上半年玩過的《神之天平》裡,有一首和它蠻類似的音樂?總而言之,遊戲內無論是鋼琴曲還是電子音樂,質量都可稱不俗。
概念新穎,但性價比有待商榷
正如官方所言,《憶我:一個性格測試遊戲》是一款新概念ADV遊戲,玩家要在遊戲做的,便是與遊戲內各種各樣的人與物互動,偶爾參與一些小遊戲,以此積攢“心心值”,並在遊戲的最後通過玩家整體流程的組成部分,來對玩家的性格進行判定——就像“MBTI人格測試”一樣,在二十多個人物標籤中挑選幾個在遊戲結束後展示給玩家。
老實說,這的確符合我對“新感覺”的定義,可是實際上,本作的性價比卻有待商榷,實際上,每次遊戲的流程都是一樣的,一樣的可互動物品,一樣的可觸發小遊戲,每次開始遊戲後,假如你想觸發不同的結局,只能嘗試與不同的物品和人互動——然而,先不說這與依憑潛意識與直覺的心理測試背離初衷,再者,本作的可重複遊玩價值實在不高,在通關一次以後,基本上便沒有再度嘗試的慾望了。
結語
也許大家還記著,在互聯網興起的某段時間裡,網絡上掀起過一陣關於“星座”的熱潮,我個人依稀記得,那時候網絡上存在各種各樣通過星座判斷個人運勢以及與他人相性的帖子和視頻——不過其實在當時,筆者就覺得這非常奇葩,為什麼“星座”這種毫無依據的東西,會有那麼多人信以為真,並且在社區內成群結隊抱團在一起呢?
而前兩年的“MBTI人格測試”的風靡,在評論區“i人”、“e人”們的抱團,其實倒是讓筆者終於有些瞭解其中的緣由了,大家只是因為所謂“標籤效應”,想給自己貼上標籤,想讓自己融入某個群體,想讓自己成為獨一卻又並非無二的人,簡單來說,大概就是在尋求認同吧。
只不過,哪怕一個人在早上和晚上的心態和想法都有可能發生天差地別,又遑論因為一個心理測試而給自己下長期的定義呢?當然,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許有人比較喜好抱團取暖,但對筆者而言,我又為何非要給自己加一個如石膏板一樣的定義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