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本文涉及大量劇透,請謹慎閱讀。
筆者其實沒玩過幾個galgame,所以見識難免狹隘,寫這篇賞析也是為了抒發自己胸中不吐不快的感想,同時記錄一下這近10小時的遊戲歷程。
先看看《茸雪》的敘事結構:故事在一個雪山上的小木屋中開始,也在番外篇中小木屋燃燒時的火光當中結束。除了簡單的幸福結局之外,每一個結局都以小木屋的場景作結。雪山上的小木屋本身就是一個文學隱喻,它用惡劣的環境將故事與外界分隔開來,也是遊戲的三位主角(男主、小茸、番外中的小雪)的孤獨身份的映襯。同時它也為遊戲中期的雙線敘事提供了舞臺,以便於從男主和教授兩個視角為玩家層層揭開實驗的面紗。
客觀的講,茸雪本身對戀愛過程的描寫顯得力道不足(不過當初也是通過外國友人因為作者沒談過戀愛這事而好評才第一次聽說茸雪的哈哈)。遊戲前中期顯得無聊沉悶又沒什麼看點(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自己的問題呢)。說起來,《小白兔電商》好像也是類似的感覺()
但是直到男主回憶起了對妹妹做過的不好的事,同時經過男主(同時也部分的代表了玩家自己)對小茸的層層追問和教授對記者的回答,道出了美好溫馨的小木屋日常背後的違反科學倫理的實驗真相,這才使故事一步步地推向高潮。這才使玩家意識到遊戲前期那麼多關於愛情本身的反思和鋪墊的意義:哦,那愛情是什麼呢?教授和男主的觀點又是什麼呢?他們探索的結果又是什麼?
到這時,遊戲就變得更富於哲學意味了,教授簡直是妙語連珠,金句頻出,一句“既反抗專制,又反抗自由,既反抗自由的專制,又反抗專制的自由”向我們揭示了作品的另一個主題:自由的本質。到這時,教授又變成了一個存在主義哲學家,給出了遊戲當中人的存在的答案:“意識到自己被操控——就已經擁有了自由,因為那時他已經擁有了反抗的能力”“人生而不自由,人之所以為人,不是因為自由而是因為反抗”。這其實已經與加繆筆下的西西弗斯有了異曲同工之妙。最終的結果就是遊戲作者借教授之口說出了本作對存在主義的詮釋與理解:“我們反抗,所以我們存在。”到了這裡,遊戲對自由的理解就將近結束了。
《茸雪》式的西西弗斯
那麼,另外一個主題,“愛情”的答案呢?在本篇和番外當中,遊戲作者給出了兩種答案。
先講講本篇,男主和小茸都已經不是曾經的那個自己了,離開了實驗之後,他們對愛情產生了懷疑,從來不會爭吵的兩人從此也在感情上出現了裂隙。所幸,兩人自始至終都沒有真正拋棄過對方,最終選擇了繼續對愛情的實踐,痛苦、辛酸、絕望的實踐,因為他們之間的現實與曾經的幸福感的落差格外大,所以他們要承受的痛苦也格外多,但是他們最終彼此牽掛、彼此糾纏、彼此依賴,平平淡淡,倒也幸福美滿,為愛情寫下了一個生動的註腳。
至於番外則似乎有一些爭議。我可以說是強忍著噁心玩完了番外,但是推完了之後,確認了遊戲作者真的沒有喂shit,而是認真地完成了一部悲劇,揭開了美好本篇之後血淋淋的殘酷現實,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玩家看。用極端的、黑暗的筆觸展示了實驗的另外一種可能性,而且幾乎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一種結局。最終,小雪也給出了自己對愛情本身的看法:“看起來無緣無故的愛——其實都是有條件的,條件就是對方值得去愛。”
小雪的醒悟
小雪用一盆開水毫不留情地揭開了肥豬(性慾的代名詞)虛偽面目後的醜惡嘴臉。
在這之後,小雪用最原始最粗糙也最根深蒂固的求生本能反抗了最神聖最精緻也最脆弱不堪(在遊戲當中)的愛情。
頗顯諷刺
小雪用最決然、最激烈的方式完成了復仇,也完成了對自我的救贖。
教授用技術反抗了專制的自由和自由的專制,在結尾,小雪用孤獨反抗了強加於她身上的“愛情”和世人對她的漠不關心。在這個意義上,她們都是自由的
總之,《茸雪》用唯物主義的視角剖析了愛情的歷史淵源和社會發展(私以為作者一定讀過恩格斯),對愛情本質究竟為何進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同時通篇故事充滿了存在主義的哲思,讓玩家也陷入到了對自身存在和自由本質的反思當中。實在是一部當下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啊。#單機遊戲# #gal g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