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藥物和疫苗系列——|梅毒|


3樓貓 發佈時間:2025-05-19 17:59:15 作者:貓頭瀑布 Language

「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

李白或許也沒想到,他筆下的「花柳」會成為日後某些私密性極強傳染病的代名詞。

「花柳病」泛指主要通過性傳播,包括但不限於梅毒、淋病、尖銳溼溼疣等引起的疾病,在古時因患病之人常做尋花問柳之事而得此「雅號」。

中國史籍上最早記載或許可追溯至《華佗神醫密傳》,其中記載了約15種治療花柳病的藥方。

傳染病、藥物和疫苗系列——|梅毒|-第0張

摘自《華佗神醫密傳》

這次我主要介紹花柳病中名氣最大(個人認為)的梅毒。

上海交大附屬仁濟醫院的一篇科普提到:人類歷史上,梅毒的第一次大規模爆發記錄在1494至1495年的意大利那不勒斯,這種疾病迅速在法國(?)軍隊中蔓延,後又被歐洲各國士兵「傳播」至世界各地,梅毒因此被稱為「法國瘟疫」,而憤怒的法國人則稱之為「那不勒斯病」。拿國家來為一種臭名昭著的疾病命名的歷史「傳統」由來已久,包括後來俄羅斯人稱之為「波蘭病」,奧斯曼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稱之為「基督徒病」,印度人稱之為「葡萄牙病」。

傳染病、藥物和疫苗系列——|梅毒|-第1張

直到1530年,歐洲人才以吉羅拉莫·弗拉卡斯托羅的拉丁文詩歌《西菲利斯:高盧病》(Syphilis, sive Morbus Gallicus)的主人公為名,為梅毒正式命名為Syphilus,後英文稱為Syphilis。

梅毒的傳播不分高低貴賤男女老少,不少王公貴族和他們的後代都患有此病。

目前已知描繪梅毒最早的藝術形象可能是1498年杜勒在維也納創作的版畫《梅毒患者》。

傳染病、藥物和疫苗系列——|梅毒|-第2張
傳染病、藥物和疫苗系列——|梅毒|-第3張

野史記載清代同治皇帝就是因梅毒而死

直到1905年,梅毒的病原體才被科學家揪了出來——梅毒螺旋體(蒼白螺旋體)。螺旋體是一類介於細菌和原蟲之間,但更傾向於細菌的微生物,同樣對抗生素敏感。

梅毒感染在臨床上被分為後天獲得性(絕大多數由不安全x行為感染)和胎傳梅毒(又稱先天梅毒,生母為梅毒患者)。梅毒感染後,臨床會根據感染時常和進展分為一期、二期和三期(晚期,感染2年以上)。皮膚上生出密密麻麻的小結節、圓形潰瘍是最常見,也是大家印象最深刻的表現,多見於外。梅毒侵犯胃部臨床上極為罕見,容易發生誤診漏診,原因我不知道。

想放圖片,但怕被夾。

先天梅毒不僅極大提高了胎兒的死亡率,而即便或者出生,患兒也會因為梅毒的侵襲而面臨著各方面生長發育落後,甚至畸形的風險。

傳染病、藥物和疫苗系列——|梅毒|-第4張

Inheritance 愛德華·蒙克 [挪威]

部分患者會因梅毒螺旋體侵襲神經系統而表現出神經系統症狀,如頭痛、噁心、偏癱、失明、失聰等。

根據中華皮膚科雜誌的一片流行病學報道數據,我國梅毒報告發病率從2010年的26.68/10萬上升到了2023年的37.6/10萬,大家感興趣自行搜索文獻,看看哪些地方高發。

梅毒螺旋體的傳染性強,以性傳播為主要途徑,皮膚粘膜有輕微破損即可染病,母嬰傳播和血液傳播也有但相對更少。梅毒螺旋體在體外存活困難,不耐高溫,40℃下失去傳染性、遇開水立刻嗝屁,肥皂水、醫用酒精等其他常見消毒劑能輕易滅活。

未經治療的梅毒有著較高的致死性和致殘性,好在隨著抗生素的誕生,實現了梅毒的治癒。目前臨床常用的抗生素有苄星青黴素、普魯卡因青黴素、多西環素、頭孢曲松。然而梅毒導致的心血管和神經系統損害往往難以實現完全改善,因此需要早診斷早治療。

梅毒如今的殺傷力有限,但對聲譽的影響卻是毀滅性的。

傳染病、藥物和疫苗系列——|梅毒|-第5張

hy們玩遊戲之餘,要注意身體和健康行為哦!

本文由小黑盒作者:貓頭瀑布 原創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摘編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