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荒原狼——黑塞著,姜乙译
我对荒原狼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临近结尾的那些描写,是真的将嗑药的人精神状况描写得淋漓尽致,莫名其妙的结尾也让人实在摸不着头脑。整体来看荒原狼将一个狼性和人性并存的主角形象切实地分析,同时将读者内心的一些黑暗面甩在书上让读者去看。
黑塞很擅长用小说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悉达多到荒原狼,所有的故事情节都带有象征意义,无不为了表达某种思想。在荒原狼中,我想黑塞所想表达的也许是个体和群体的割裂。主角的个人意识旗帜鲜明地对抗群体,使得小说从头到尾伴随着一种孤独的氛围。如果你觉得最近过得有点太好了,那就不得不看看这本书了。
“他因为自己的天性命运,陷入了多么深重的孤独,以及他是多么自发自觉地认识到,原来这种孤独就是他的命运本身。”
2.小径分岔的花园——博尔赫斯著,王永年译
只有叫错的名字,没有取错的外号。博尔赫斯被称为作家中的作家实在是太形象不过了。小径分岔的花园这部短篇小说集是博尔赫斯对小说这一载体究竟能载多少东西的深刻探究。我们从小径分岔的花园中看到选择的无限,通天塔图书馆中看到由书组成的宇宙,巴比伦彩票中看到可能性的无限。也许除了博尔赫斯,没有任何作家能够在一万字不到的短篇小说中塞满如此精巧的故事架构和如此绝妙的哲思。
而在小径分岔的花园这篇短篇小说中,最迷人的设计就在于偶然的选择,故事里出现多次偶然的事件,最经典的就是小孩准确说出主角要去往哪里。通过这种偶然来推动情节,让我们不得不幻想这些偶然之外的故事应该是怎样的。如果我们这么幻想,那么博尔赫斯的目标就算达成了。因为只有我们不断对小说内容进行幻想,那么小说才会是无限的。无限,正贴切了小说的主题。
“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在某些时间,有你而没有我;在另一些时间,有我而没有你;再有一些时间,你我都存在。目前这个时刻,偶然的机会使您光临舍间;在另一个时刻,您穿过花园,发现我已死去;再在另一个时刻,我说着目前所说的话,不过我是个错误,是个幽灵。”
3.恶心——萨特著,桂裕芳译
萨特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下文将推荐的另一篇也是出自他之手,更能体现他对于存在主义的看法。而在这篇小说中,萨特也将他的主张贯彻到底。通篇有许多描写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无意义,读完这篇小说需要的是和读尤利西斯一样的耐心。也许刚读完这篇小说后会觉得白白挥霍了时间,但正是这些无意义的内容构成了小说的整个主题:无意义。
如果这么说有点抽象,那也许换种说法会更好。恶心这篇小说就像是尼康相机一样,风景刀锋般锋利,人物奶油般化开。我推荐看的时候不用细究,否则很容易钻牛角尖。
“恶心待在这里,待在黄色的光中。我很快活,寒冷是如此纯净,夜晚是如此纯净,连我自己不也是一股冰冷的空气吗?没有血液,没有淋巴,没有肉体。在这条长长的通道里朝着远处苍白的光线流动。只有寒冷。”
4.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萨特著,周煦良、汤永宽译
如果有人看完了恶心而对其不知所云,我特意贴心的再推荐了一本萨特的著作。这本书并非小说,而是萨特对存在主义的解释。由于当时许多人(特别是教会)对存在主义的抨击,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萨特不得不进行回应。而这篇文章就是其回应内容。萨特在本文中用词非常简单,也许意在让普通人也能明白。因此,本文用来了解萨特的思想和存在主义究竟为何物实在再合适不过了。当然,其小体量自然是难以承担存在主义的全部内涵,再加上本书是为了反驳而不是科普,所以本书并不能代替其它哲学类读物。
“人性是没有的,因为没有上帝提供一个人的概念。人就是人。这不仅说他是自己认为的那样,而且也是他愿意成为的那样——是他(从无到有)从不存在到存在之后愿意成为的那样。人除了自己认为的那样以外,什么都不是。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则。”
5.生死疲劳——莫言著
很遗憾的是,生死疲劳这本书通常是用来攻击莫言的一本书。但本文并不想对莫言的政治问题进行讨论,就事论事来说,莫言的文字感染力在国内作家来说是首屈一指的,我至今忘不掉在看檀香刑时,里面对行刑的描写让我几乎也屁股发疼。莫言的优秀笔力完美驾驭了生死疲劳几十年的时间跨度,一口气读下来就如灌足高粱酒一样畅快。虽然收尾写的有点匆忙,但光论前三世轮回,就让本作成为国内魔幻现实主义不可多得的佳作。
另外,生死疲劳的叙述方式也颇有新意,防止剧透我不多谈,只要看到最后,我想读者自会明白。
“西门牛,你抖抖颤颤地站立起来,你肩上没有套索、鼻孔里没有铜环、脖子上没有绳索,你作为一头完全摆脱了人类奴役羁绊的自由之牛站立起来。你艰难地往前走,四肢软弱,支撑不住身体,你的身体摇摇晃晃,你的被撕裂的鼻子滴着蓝色的血、黑色的血汇集到你的肚皮上,像凝滞的焦油一样滴到地上。总之你体无完肤,一条体无完肤的牛能够站起来行走是个奇迹。是一种伟大的信念支撑着你,是精神在行走,是理念在行走。看热闹的群众都睁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没有声音,云雀的一串尖叫,在云端里,是那样的凄楚、悲凉。牛,一步步地向我爹走去。牛走出了人民公社的土地,走进全中国唯一的单干户蓝脸那一亩六分地里,然后,像一堵墙壁,沉重地倒下了。”
6.侵蚀——残雪著
残雪是国内最近少有的作品没人看但作者本人广受批判的严肃文学作家,而她写的先锋文学又很被看明白,使得目前批判残雪成了一种主流风气。侵蚀这部短篇小说集中将残雪的先锋文学特质展现的淋漓尽致:没有逻辑的故事,有点掉san的设定,奇异的人物设定。再加上残雪冷峻的笔锋将这些融合升华,最终诞生了一部说其为中式克苏鲁也颇有几分吻合的小说集。
我个人比较希望不要以先入为主的观念去读残雪,如果在读之前就已经觉得她不过是个故弄玄虚的作家,那就会错过一场冷雾般迷幻的旅行。尽管残雪被人称为中国的卡夫卡(有人说其是自称,但我搜了一下发现这么说的人是瑞典学院院士马悦然),但我个人觉得两人间的作品还是很有差别。尽管两人都很擅长隐喻,但卡夫卡使用隐喻是为了小说的主旨,而残雪更像是在用隐喻完成自己的小说。
“早上刚一睁眼,脑子里又有不祥的念头。于是又拔腿往楼上去。刚刚在楼顶站稳就看到它在试飞。也不知它哪来的那么大的勇气,居然飞过了我竖在那里的围栏。这时我听见自己嘴里发出一声怪叫。
它落在下面地上,它真的死了。因为它并不会飞,所以是栽下去的。它在我的掌心中渐渐变冷、变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