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娃娃》这部电影正式上映时间是7月16日,但早在7.13-7.16这段时间这部电影的热度和讨论度已经热火朝天。
同时我们也恭喜马丽成为影视上第一个“200亿女士”。
沈腾、马丽,喜剧、影视圈的一对黄金搭档,有他们出现的作品,通常不会太差。
这部电影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讨论度和话题热度,一部分是影视公司在媒体的大力宣发,更重要的一部分,则是“酒香不怕巷子深”。
早在七月初,我就注意到其预告片,是以极其悲壮和凄凉的二胡曲目配乐,将电影开场分镜加以剪辑,放入那几分钟的预告片当中。
预告片似乎讲述了“穷人的儿子早当家”这幅画面。
而这正好是这整部喜剧最大的反差与矛盾。
矛盾既对立又统一,从高中哲学学习后我就一直不甚理解这句话,这部电影非常好地展现了这句话的含义。
贫穷和富裕,这本是一对自古以来天大的矛盾。
剧中沈腾扮演的男主从小在贫苦的家庭环境中摸爬滚打,最终成为了这部电影中的“西虹市首富”。而为了培养自己的二儿子接手自己的家庭产业,他坚信“穷养”法,决心带儿子和妻子,以及带领一整支教育、“特务”团队过贫穷的生活,并在过程中不断培养自己儿子的品行、学业,并期盼他考上“清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这个专业的原型,应该是清华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是世界一流的工商管理学院。
这样,儿子就成了他的接棒人。
本文写于影片正式上映当晚,为了不剧透,就不再过多叙述电影当中的过多情节。
总之,在父母的精心“扮演”和苦心“伪装”下,他们的儿子也慢慢地成长为他们想要的样子。
“有了财富那就有了权利,有了权利和财富他就有了更大的欲望,有了那更大的欲望他就抵制不住诱惑。”
像这样极为通透的教育、做人理念在电影中总能以笑料的形式出现。
并且,再每次观众被剧情带动出现情绪波谷,也就是感受到影片当中环境氛围情感变得压抑或悲伤时,总能反转得恰到好处,全场爆笑。
不得不佩服编剧与演员身后的写作功底和演绎水平。以贫富悬殊作为矛盾点,他们过得是苦日子,但他们背地里却拥有着西虹市首富般的财富与权力,这重身份地位的巨大反差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喜剧基调。
同时,也照顾到了年长观众与底层百姓之间的情感共鸣。影片开头,将滴满水的水桶提起倒入水缸,洗漱刷牙,自己准备早餐,给奶奶熬“中药”,拿出火炉中用炉灰焙热的土豆,火炉上还有几个橘子……
这些画面会让年长一些的观众联想到自己的童年……
人们总说:“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那这部电影由富人扮演穷人,两个对立统一的阶级最终糅合于一方窄窄小小的院子当中,这期间发生的笑料便自然而然的呈现了出来。
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都有人性的弱点。
不论贫富。
中国式教育最大的弊端在于忽视情绪价值。
家庭教育是以一个巨大的“我”这一思想形态对子女进行培养教育。
正如剧中儿子问出的那句话“你们也这么爱读书,那为什么你们还是这么穷呢?”最后家庭的爱与关心其实都出自于自身需求对子女的映射和投影。
说难听些,也就是父母做不到的,父母希望且一定要让子女做到。
这就构成了“家庭控制论”的底层逻辑,对孩子独立人格和情绪价值的忽视和控制。
有些家庭对于孩子采取绝对的控制、监视,干预孩子们的社交、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
小时候可能还好,等到孩子逐步探索形成独立人格和自尊性格的时候,对孩子无异于是一种伤害和人格的践踏。
普通家庭的教育方法便是潜移默化至上个时代,上个社会的那些控制教育方法,如今信息的发达更是提前了孩子们对独立人格的理解和认知。
而沈腾扮演的“马总”,为了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也逃脱不开这套严密控制和管理的教育方法。
过得是穷人的日子,用的是富人的手段。严密地监控、监视、分析,请专业团队来负责孩子的身体情况、教育情况、社交情况……
当我看到电影中其中一段分镜给到了夫妻二人在观看监控里的孩子睡觉,以及整个家中的一切时,欢笑之余也有些共情了——我若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得知真相后会窒息甚至情绪崩溃的。
我也在感慨富人们动动手指就能翻云覆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我被西虹市舞蹈学院提前录取了,还免学费书本费,父母陪读,还给了我们一间公寓。”
儿子的教育团队十数年来一直围着这么一个孩子看,这可真是“从小把你看大的。”
如果换做是我,得知真相后可能是疑惑不解甚至愤怒,但更多的是骄傲自豪甚至自负。
也许会转化成报复性消费等情绪报复反应。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总有露馅的时候。当一切真相大白过后,那一整段孩子看到真相时的镜头,都带给观众压迫和无助的感情。
以至于当我观看预告片以及实际观影时还在庆幸这二人以及编剧团队终于摆脱了“小品电影”的公式化套路,将思考、教化内容完全融入笑料,或者说那些思考和教化内容本身也是笑料的一部分。
但是我还是错了,结尾还是难逃真相大白后的残酷与压抑。如果不是这份喜剧电影的糖衣在,这二人的教育方法,放在哪个子女身上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折磨。
从小因为穷苦就要自卑,家庭不断地鼓吹多吃苦多吃亏才能成为人上人,而不是怎么避免吃苦的轮回,避免吃亏上当……还要遭受同学们的冷眼和无意中的对比以及自卑带来的孤独和寂寞。
真相大白时,从小被监控着长大的苦恼,到最后无法相信生活的事实,最好的结果是影片中展现的孩子要走自己的路。
最坏的结果是精神分裂,崩溃,成为一个真正的废物。马总雇来的团队实打实照顾他一辈子,给他演戏帮助他让他精神平稳一些。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其有独立的人格,以及相应的对社会的适应和规则的遵守,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走向成功。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化,教会人们运用知识,培养独立人格,成为真正的人。而迫于社会压力和外部客观环境因素,这样的教育目标似乎难以实现。
但起码我们都该意识到,自己是个人,是个个体。孩子们也是,情绪价值和物质价值同等重要有时甚至更加重要。
人们总会将尊重、包容和真正的爱传达给外界,因为在外界这样做似乎有利可图,而家这样无私无太多利益纠葛的感性世界之中,尊重个人人格、性格和尊严却会变得很难。
情绪价值也是价值,孩子也是人。
抓娃娃,不要变成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