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版本“數值強大”其實已經不算是版本之子的條件了,真正的版本之子是一些國家,擁有的機制違背了遊戲的設計哲學,比方說eu4最重要的哲學——擴張是需要消化的,消化能力是有限制的,擴張收益是邊界遞減的,代為消化的附庸數目是有限的。
所以現在版本最bug的版本之子是奧斯曼,那個核心行省不佔用外交關係,附庸獨立傾向只算自己的實力,只要打得快,根本不需要考慮自身的消化能力和行政容量限制,甚至不需要打仗,純粹拉關係、外交附庸也能擴張,無論是對外的侵略擴張,還是對內的過度擴張,玩家都完全不需要考慮,唯一要考慮的是玩家多線開戰的操作手速。
其次是遊牧,對征服的土地有燒地能力,一方面降低待消化的發展度,另一方面增加消化能力(加錢加點數),但是遊牧太窮,戰爭的體驗不如奧斯曼好,對新手也不太友好。
跟這兩種bug機制的國家相比,其它任何大英、法妖、板鴨、沙俄的強度都不值一提,但是說實話,我覺得二者強度雖高,但是可玩性並沒有那麼好,尤其是奧斯曼手握一百多行省的時候,管理行省變成了很煩人的事情,這說明遊戲製作者並沒有做好新機制和老系統的結合。
我認為萬王之王dlc更新的的波斯,是設計很傳統、但體驗比較好的一個國家,以阿爾達比勒為例,與拜占庭、亞美尼亞和格魯吉亞相比,雖然同屬孤兒宗教、超小國、難以結盟,但是文化上擴張起來很舒服,什葉派也能稍微找到一些盟友,沒有那麼極端孤兒。並且只要成立了波斯帝國,內部就相當穩定。
波斯兵種質量也會很強,士氣爆表,打仗再也不怕打不過,交戰主動性交給了玩家,是一種久違的快感,甚至玩奧斯曼、法國的軍隊打仗都沒波斯爽。不管什麼山地河流,波斯大軍衝上去就完事兒了,而不是像別的國家一樣,打呆仗、堡堡為營、互相支援,時刻擔心部隊落單、照顧不及時、被大軍吃掉。最重要的是,玩家兵種質量高,但AI對此不太瞭解,不會自認為打不過,就躲著、繞遠路奇襲玩家、和玩家換家,而是更願意正面交戰,這一點更具有歷史性和遊戲性。
有人說波斯弱,因為沒造核,也沒有奧斯曼行省。但我覺得這種傳統意義上的歐陸風雲4體驗已經不多見了,現在大家追求的都是極端的燒地、全騎、特殊附庸國、猴戲、搶皇位、壟斷教廷監護、解散神羅,甚至繼承不了勃艮第都算是個人失敗了,在這個情況下,玩一玩傳統體驗的波斯,做任務、種田、擴張到歷史疆域就看海,也不怕鄰國做大、玩家打不過,還是很舒服的。
首先,能成立波斯的四類國家是阿爾達比勒、馬贊德蘭諸國、黑白羊和帖木兒諸國,每類國家建立的波斯,任務樹裡有兩個小任務有所不同,但這都是中後期、國土和部隊規模很大了,才能體現的區別,對於成立波斯以及波斯初期,影響微乎其微。無論是哪個國家開局、最終選擇了哪個宗教,最重要的事情都是結盟馬穆魯克和波蘭,來遏制奧斯曼的發育。
四類國家包括:
1.阿爾達比勒,真實歷史中最終成立波斯的國家,特色是能給省份建立薩法維教團,開局就能用神權能力,能招奇茲爾巴什特殊部隊,但是我覺得二者都沒啥用,對破局沒啥幫助。宗教追求代入感就選擇什葉派,但可能是遊戲系統的問題,玩家征服也門後,選擇教法學派清單裡,就會少了那個增加戰鬥力的宰德派,一直都沒有再出現過,最後我只能選加商人的沙斐儀派了,戰鬥力很虧。
阿爾達比勒開局要拉穆沙沙的關係,結盟之,就可以免於被黑羊宣戰,然後努力結盟巴赫曼尼,就可以免於被任何鄰國宣戰了。然後找機會吃希爾凡和馬贊德蘭小國,再等黑羊或者阿賈姆局勢變化,一般都是黑羊叛亂頻出,又被暴打,此時就可以吃黑羊,有一定體量之後,巧用阿爾達比勒和大不裡事兩地的城堡和山地地形,防守反擊吃阿賈姆。但是這個機會要等很久,此時周圍一圈國家(奧斯曼、帖木兒/河中)都坐大了,讓人很難受。
阿爾達比勒緊鄰奧斯曼和他的老婆白羊,很容易被白羊拉著奧斯曼一通暴打。奧斯曼肆意擴張,有60k大軍的時候,玩家只能機會主義地擴張,最多20k陸軍上限。1500年前後,奧斯曼初吞敘利亞,有100k大軍的時候,玩家終於養得起40k兵了,遊戲體驗極度憋屈,也根本阻擋不了奧斯曼吃馬穆魯克進一步坐大。玩家好不容易結盟匈牙利或波蘭,但奧斯曼單盯著你的盟友馬穆魯克打,定期宣戰,還是能坐大,很難受了。
阿爾達比勒最垃圾的是他的任務樹,前面幾個任務還算好完成,最後兩個任務分別是1.吃乾淨西波斯(包括法爾斯和霍爾木茲),需要和帖木兒甚至馬穆魯克開戰,以及2.吃30個波斯地區省份並且成為列強,獎勵還算豐厚,但是任務樹的設計者有沒有想過,成為列強並不是玩家可以決定的,小國吃地不如大國快速,越拖越成不了列強,這個任務完成標準極其嚴苛,根本完不成。我保持阿爾達比勒去拿這個獎勵,還不如早點成立波斯哩。
此外,阿爾達比勒任務的問題是初期幾乎沒有任何buff,像拜占庭那種短期的士氣buff也沒有,就是乾巴巴的一個5%士氣而已。奇茲爾巴什特殊部隊在前期的唯一好處,是打75折,也沒什麼用。
我的建議:如果玩家堅持玩阿爾達比勒,那就多吃點阿賈姆,成立波斯,拿了成就就棄檔,改玩帖木兒波斯,因為之後的遊戲體驗很差勁。現在的eu4就是競速遊戲罷了,一地小國起點低,又只能等機會擴張,競速是競不過別人的,尤其是挨著奧斯曼。我在此不建議新手玩薩法維波斯,吃苦是福,福如東海。
2.馬贊德蘭諸國,是正統的波斯人,應該就是《阿提拉全面戰爭》裡那個德萊木重步兵的來源地,p社給它的設定是薩珊遺老,適合成立祆教波斯的國家。沒有獨有任務樹,最大也是兩地小國,戰鬥力還不如阿爾達比勒,更不推薦。
3.黑白羊,特色是成立波斯之後可以完全騎兵流,在此應該推薦白羊,雖然實力較弱,但是外交環境較好,可以結盟奧斯曼當打手,但坐大之後很容易被奧斯曼翻臉,心驚膽戰,我沒怎麼細玩,在此按下不表。
4.帖木兒諸國,尤其是帖木兒,有奶就是娘,唯一真神,我欽定的波斯帝國的正統繼承人。(帖木兒開局對阿賈姆宣戰,割他所有的波斯文化地和兩個附庸國,就能壓住自己的附庸國了,兩個附庸國的盧爾文化地不要納入直轄。然後先吞附庸法爾斯,波斯文化佔比就會恰好51%,可以轉波斯主流文化了。)以上內容是變革之風dlc之前的攻略,現在早已過時。
隨後可以打一打印度和烏茲別克,吃一些北印度的地,或者幫河中收核心,等吞掉自己所有的附庸,就能成立巨型波斯了,這個時候才1470年前後,簡簡單單,舒舒服服,錢多兵廣,比奧斯曼大一倍。我建議新手玩這個國家。
成立波斯之後,可以選擇分支任務,玩了那麼多年的奧斯曼了,肯定要換換口味,選擇什葉或者祆教。帖木兒波斯由於體量大,自保容易,轉教時的動盪容易挺過去,三個教派都可以選擇,我一般就玩祆教了。我本身是不太喜歡近代祆教復興這個元素的,太架空了,沒有什麼代入感。我之前玩ck2重建波斯帝國,那個祆教元素設計得才讓人喜歡,忍辱負重、暗中做大、起義打敗阿拉伯帝國。
並且在真實歷史裡,在“現代性”上祆教搞種姓制,搞血脈純潔的那一套,我覺得還不如穆教,個人不太認同這個古老宗教。但是p社設計穆教太古怪了,我反而最終選擇祆教了,理由如下:
什葉有點偏向於加強外交附庸流,用那個波斯影響力把阿拉伯等一眾小國波斯化,然後附庸之,有點怪異。並且什葉派能用一切穆的偉大工程,還包括什葉派專屬的伊瑪目侯賽因與阿巴斯聖陵,滿足我的強迫症了。但問題在於我之前說的學派消失bug,以及波斯影響力數值有點緊缺,導致什葉波斯的強度和代入感都有點欠缺。
我覺得祆教偏向於戰爭一些,那三個聖火能力也都更有用一些,並且聖火點數非常餘裕,屬於是玩家熬過轉教的動盪,帶來的獎勵了。我比較不滿的是,穆教這種比較普世、社區自治的宗教,被設計成了一個“波斯化”的能力,而祆教這種比較民族化、官方宗教、有點等級制的宗教,被設計成了一種“邀請加入宗教社區”的能力,p社你的機制設計是不是搞反了?
成立波斯之後,無論是什葉還是祆教,戰鬥力將會進一步增強,先前玩家可以1:1擊敗奧斯曼,現在可以1:1.5擊敗之了,更不用說1:2狂虐印度老哥了,很爽。我就是要東征西討,在亞美尼亞山區修滿城堡,防守反擊狠狠地給奧斯曼放血。玩家如果打得夠快,完全可以不和馬穆魯克結盟抵禦奧斯曼,而是直接吃馬穆魯克。
後面的玩法就比較隨意且爽快了,我一般是建立土剝、緬甸、哈薩克-吉爾吉斯、諾蓋、內志-邁赫拉、漢志、突尼斯、埃塞俄比亞八大附庸國,而建立霍爾木茲附庸國事件,千萬不要因為代入感就選建立附庸,而應該選擇直轄,因為“海外祆教徒”任務要求玩家直轄霍爾木茲北部的那個地塊。
而對於奇茲爾巴什/阿斯瓦蘭,由於後期要攢轉職度上限,我建議全招成騎兵(我最多招了42隊),然後直接取消掉奇茲爾巴什和古拉姆階層的所有特權,奇茲爾巴什部隊也不會消失,這些特權都沒啥用,真的。我兵種配比步騎炮是8:6:6,因為波斯騎兵加成比較多。開的理念是行政-神聖-防守-影響-進攻,後邊已經天下無敵了,隨意選。
波斯任務系統裡“征服”的內容其實沒那麼多,內政、建造的內容非常多,大部分描述都很有代入感,我很喜歡。但是任務完成條件有點“反邏輯性”,設計的不是特別完善,完成起來非常苛刻,上來就列出需要滿足的八大條件、十二個地名。我覺得有一種拿黃瓜雕花的既視感,任務設計者再怎麼折騰,不還是那一套玩法嗎?也顯示出eu4窮途末路,即將完結了。
總而言之,波斯的遊玩體驗較為傳統(吃地、造核),沒有奧斯曼一地小行省那麼煩人;戰鬥力極強,前期不虛奧斯曼,後期不虛西方列強;帖木兒波斯開局極其強大舒適,薩法維波斯純屬自虐;祆教波斯缺乏歷史代入感,但是數值強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