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言說當我閒逛Steam時發現安迪在商城偷摸上架了新作那種興奮,這使的我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這件事。
此次作品和我們所想不同,並沒有作為閃打正傳的延續出現,而是使用了新名字《A ARMY BASE》,並在副標題中闡明瞭這次作品為閃客快打系列的外傳,更準確來說是閃七中A兵團的外傳。
遊戲標題
雖然我個人對新作不是正傳略有遺憾,但在簡介中安迪烙表示該作品為他更換unity引擎的首作,有很多不完善和bug,也能理解幾分。新作大概率也不同於過去閃七的團隊而是個人開發,不以閃客快打的名號出現,或許也是不想讓系列粉絲有過分的期待。
接下來我將結合演示視頻順序和遊戲簡介簡單向大家介紹這次的新作演示視頻都展示了那些內容。
·遊戲風格和玩法·
新作依舊為2D橫版遊戲,並在畫面上保持復古,與閃七畫面風格較為接近,可以看的出來應該沿用了不少前作的美術素材。同時素材拼貼的生硬痕跡依然存在,遊戲特色。
在遊戲的核心玩法上,結合簡介,大致猜測我們將扮演一位A兵團戰士。白天搜刮物資,製作武器裝備,晚上抵抗喪屍入侵基地。當我們的角色戰死時,遊戲將使用直升機為我們補充新的A兵團戰士接管基地,繼續戰鬥,這也貼合了遊戲“永久死亡”的tag。
·物品製作·
在大致對遊戲畫面有了初步印象後,玩法演示首先向我們展示了新作的全新系統“物品製作”。在簡介中,安迪表示,該作會完全摒棄金錢設計,資源都由製作生產,並提供了可供研究新品類的研究室。
演示中角色簡單向我們展示了一件揹包的製作到穿戴的全過程,並在過程中演示了物品的拾取功能。並在裝備後再次演示了武器和投擲物品的製作。
物品製作
武器製作
拾取功能的演示並非順帶,而是該遊戲的物品製作採用了生成掉落再拾取的設計,在後面的燃燒瓶製作中也印證了這一點。關於這點繁瑣設計是否會影響玩家的遊戲體驗我們後面會說到。
·人物裝備·
新作的人物裝備依舊開放了大量的插槽可供玩家的自定義,從面具到護甲,該有的的都有。同時,在攻擊性裝備上,也保留了長槍,手槍,和近戰武器的設計。
從揹包的屬性描述上來看,該作應該添加了角色的負重系統。
在物品欄中,遊戲也簡單的將物品的堆疊功能一筆帶過。相較閃八簡直技術爆炸(
物品欄與揹包詳情
·攀爬系統與多角色操控·
緊接著,安迪向我們展示了新遊戲的攀爬系統,人物藉助梯子攀上瞭望塔為遠處集進行操作的隊友提供掩護。應該是在拆卸挖機的汽車部件,簡介中簡單提及了汽車殘骸的搬運和維修。
畫面一轉,我們再次回到基地,這次安迪向我們展示了遊戲的多角色操控,在一人對汽車進行維修操作的無法操控時,安迪使用左上的頭像切換到女角色進行簡單的移動操作。
在簡介中安迪表示,該作支持本地五人聯機,支持四個手柄玩家和一位鍵鼠玩家。若沒有多人遊玩的條件,則可藉助遊戲都多角色操控系統進行單人切換角色。
同時,遊戲也為我們所操作的角色提供了換名與捏臉功能。
·載具/機甲系統·
在完成了汽車的維修後,演示繼續向我們展示新作的載具系統。在簡單的移動操作後,安迪在後續的演示中向我們展示了載具的換色,武器,後備箱裝載車載武器彈藥和其他物品的功能
讓人眼前一亮的的是,新作增加相較與前作更為成熟的機甲系統。整體造型大概參考了《阿凡達》的AMP機甲。
·角色物品交換與彈藥分類·
在載具系統演示中,安迪才想起來人物物品交換的展示並在中間插播了一段。在演示中,安迪首先對先前為何採用製作物品先掉落再拾取的繁瑣設計,在一名角色製作道具時,玩家可操作一名角色在一旁拾取並整理產出的資源。
結束製作後,安迪打開了另一名角色的裝備欄,向我們展示遊戲的物品交換功能,兩名角色可在各自揹包欄互相拖拽道具完成交換,並在中間穿插了道具的數量拆分功能。
同時結合剛製作出來的武器彈藥,我們發現在這作中安迪對武器所使用的彈藥做了簡化。僅對武器的大體類別進行彈藥的使用區分。不再像某幾作,有武器和使用彈藥一一對應這樣的繁瑣設計。
·戰鬥部分·
結束了遊戲都基礎功能演示後,安迪在最後向我們展示了遊戲的戰鬥部分。
在戰鬥中我們能看到喪屍在擊倒後有明顯的布娃娃效果,安迪也在簡介中表示能在unity中實現這一新效果很開心。同時載具也對爆炸做了相應的物理效果,在面對爆炸時載具能反饋出相應的物理掀飛效果。並對載具戰鬥效果,做了更細節的展示,包括對機甲的近戰功能演示與轉輪機槍的遠程射擊演示。
其餘整體戰鬥部分暫時感覺與閃七的效果大差不差,這裡不再贅述。
·角色狀態系統·
終於來到了新作的最後系統演示。
以下是來自簡介的描述,很全面,這裡補充圖片後也不在贅述。
“遊戲中的人類摒棄了傳統血條顯示生命的設計,使用了新的設計,除了會餓、會渴,會困、會累等基本需求,在受傷時會流血、憤怒、害怕、會自我治療。流血、受傷治療會顯示在角色身上,隨著角色的傷情,角色相應的虛弱,直至爬行或昏迷。使用繃帶止血,使用藥物回覆,或睡覺來恢復。”
角色狀態
人物休息
·結語·
看完了整體玩法演示後,開始的興奮逐漸趨於冷靜。也能看出這部新作的整體體量不大,內容甚至有點平庸,大抵又是一部粉絲向的作品。值得慶幸的是,這部作品讓我知道安迪並沒有放棄閃打這個IP,也沒有放棄遊戲製作。多的就不說了,期待安迪後續更好的作品。
最後感謝大家對閃打的關注和對我文章的閱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