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一部超英电影,我之前有一篇关于超级英雄是否需要被法律束缚的文章想法也是来源于本部影片。
而该片当年在院线上映后的成绩并不理想,虽然在导剪版上到流媒体平台后口碑逐渐回暖,但还是有一些观众会不理解其中的人物逻辑与行事风格,当然还有口口相传的"玛莎"梗,所以本篇文章会结合角色视角与作者本身的理解来讲述,写的不好还望大家多多包涵。
曾经有一段时光,一切都很完美,犹如钻石,但世间万物都会陨落,而陨落的这一切,已然不复。在梦里,它们把我带上光明,一个美丽的谎言。
影片开头采用碎片化叙事交叉展现布鲁斯韦恩最恐惧的两个事物——蝙蝠与玛莎。
蝙蝠侠阴影小巷子似乎是蝙蝠侠电影中万年不变的一种起源定律,但本片与其他影片所不同的是,扎导是利用大量的慢镜头与无声来表达剧情与核心,观众只能听到悲怆沧桑的背景音乐与枪支、子弹壳掉落等自然生物发出的声音来集中体现布鲁斯内心的恐惧。
枪响声伴随着托马斯韦恩嘴中的一句"玛莎"而消逝,玛莎眼中原本清澈的瞳孔逐渐浑浊,这是小布鲁斯在那一晚记忆最深刻的画面,除此之外只有黑暗的包裹与无声的呐喊。
另一个场景则是布鲁斯因无法接受父母的死亡而掉入深井当中,黑暗中蝙蝠群涌而上,但布鲁斯却从一开始的恐惧转而变成适应,他仰望上方唯一的一抹光芒,被蝙蝠环绕在身边缓慢升空,对应台词"一个美丽的谎言。"
影片开头便由蝙蝠侠的独白视角来讲述,奠定了影片基调,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DC拓展宇宙还没出现过《蝙蝠侠》的独立电影,所以《BVS》的前半段更像是铺垫蝙蝠侠的故事,只不过不是起源,而是为后续的蝙蝠起源电影挖坑并铺垫人物情感。
紧接着时间来到了《超人:钢铁之躯》的超人大战佐德将军的时间线,这里的主观视角也从原先的超人转移到了布鲁斯韦恩的身上,少了《超人:钢铁之躯》电影中超人的怜悯之心与最后帮助人类的归属感。
而布鲁斯作为一个普通人亲眼见证了超人在大都市的破坏与罪行,就算是已经打击了二十年犯罪的他也从未见到如此可怕的场面。
众神之间的战争响彻云霄,人们走向死亡,就连妇女也在哭泣,孩子手牵着手在废墟中寻找父母,人们在原地祈祷着:"主啊!主啊!请帮助我们,在天堂指引我们吧!"
一种愤怒感在布鲁斯韦恩的内心油然而生,但随之而来的更多的是被绝对力量碾压的恐惧与无力感,这是人类的本能也是无法避免的。
仇恨的种子早已埋下,只差后天的滋养蓄意待发,而从此刻开始蝙蝠侠的内心有了第三个恐惧——超人。
十八个月后,第一颗硕大的氪石从一个小岛上诞生,刺眼的绿色光芒是神明唯一的弱点,为此布鲁斯不惜欺骗管家阿福是一颗脏弹,以此来自己行动,从莱克斯卢瑟的手中偷走这块石头。
而阿福表面装作不知情内心里却对布鲁斯早已渐渐失望,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坚守自己原则的蝙蝠侠,现在的他变得更加狂躁极端,甚至称呼自己为罪犯,但事实亦是如此,于是阿福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有人从天而降,诸神劈下雷电,无辜者丧命,改变就是这么开始的,狂热、愤怒、无能为力的感觉,会把好人变的残暴。"
为了追寻氪石的线索,布鲁斯追寻了整整六个目标,并且每一个罪犯身上都会出现关于蝙蝠标志的痕迹,以此来警戒所有罪犯为其带来恐惧,就连被绑架的民众也对之惊恐万分,甚至要高于罪犯,讽刺至极。
而在以布鲁斯的身份参加一次宴会时,他与记者身份的超人克拉克第一次有了接触,从当时就可以看出他们两的理念本就是产生极大分歧的,蝙蝠侠残忍并且凌驾于法律之上的行为是作为刚做超人不久的克拉克无法容忍的,而布鲁斯则认为超人的存在本就是凌驾于法律之上,不禁让人思考绝对的能力是否代表的就是绝对的权力。
晚宴过后因为一次事故而引发的火灾让克拉克不得不再一次以超人的身份去面对大众,但当所有被超人拯救的民众蜂拥而至时却是一副极具宗教意味的画面:
"一个身披红色斗篷的神明站在人群中央,如同救世主一般被大众所崇拜。"
与蝙蝠侠的出场风格截然相反,超人的每一次出场都会以人群仰头伸出手求救为基础画面,衬托出超人的高大与神明相对应的能力,超人的诞生已经偏离了超级英雄的路线,因为过于强大的能力让他成为了美国新的上帝,他身上代表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正义了。
我们常常说人类最伟大的就是探索精神,但当人们真正发现了新的东西却与现有的所有科学理论不符,那么它带来的就是争议与恐慌,而我们也深知我们在宇宙中并不孤独,那么对于超人来说他本身已经超越了人类所限定的规则,所以我们需要超人的存在吗?
关于超人的神性与人性的讨论愈演愈烈,许许多多的民众纷纷开始抵制超人,而布鲁斯的噩梦也彻底加剧了他要铲除超人的想法。
超人掌权之后的世界充满着荒芜和死寂,人们见到超人会像迎接上帝一样跪地,君主集权制度重新回到了布鲁斯的眼中,那是比任何暴君都更加恐怖的存在。
而之后更是有一个陌生人穿越到了他的梦境当中,提醒布鲁斯他对超人的看法是对的,这一处剧情很明显借鉴了DC的《不义联盟》和《正义联盟:闪点》漫画,陌生人则是还未登场的闪电侠,证明蝙蝠侠的想法并不是无稽之谈。
管家阿福看布鲁斯越发深陷对于超人的执着,便直接拆穿了他的谎言,而被拆穿谎言的布鲁斯也并没有感到一丝歉意,十八个月前两个超人类的战争造成了大都市成千上万人的伤亡,而其中也包括布鲁斯大厦内的朋友。
这时的布鲁斯已然只有恐惧与绝对的理智,恐惧来源于内心对于神明的恐惧,如果真的要发动战争那么他就要一个人面对能轻易撕碎他的神。而绝对的理智则是关于人类的最后一丝倔强,超人对于人类来说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这些年布鲁斯经历了太多的背叛,而也正是因为他相信超人具有人性所以才认为超人并不完美。因为人性就是难以预测的,万一他最终屈服于权力遭殃的就是全人类,哥谭这么多年还剩下多少好人,又有多少好人会一直如初,就连蝙蝠侠也一样,他们一直都是罪犯。
最终一场大爆炸彻底点燃了布鲁斯心中的定时炸弹,超人在听证会现场竟然没有发现遥控炸药,而这一疏忽间接导致了整个听证会的楼顶炸毁,所有群众全部遇难,唯有超人呆站火光之中,与此同时布鲁斯也收到一份写满了亵渎布鲁斯家人的报纸,战争已无法避免。
超人的人性在《超人:钢铁之躯》中早已体现的淋漓尽致,事实上《BVS》中人们对于超人的激烈讨论与本能的恐慌也是当年超人养父所担心的,所以养父在临死之前也依然阻止克拉克拯救自己,当世界上最强大的人物出现,那么他就是一个具备争议的人物,养父并不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那样的人。
也正是因为父母的良好教育让克拉克与布鲁斯是镜子一般的存在,而在跟自己族人的最终决战中,他选择杀死了自己的最后一个同胞来解救与自己血统完全不一的地球人,自此他成为了世界上最后一个氪星人。
但以超人的身份面世后却他变得更加迷茫,这也让他更具备“人性”的特征,超人只是一个农夫的梦想,而褪去了纯真这个梦想就变得更加遥远。
人人都在讨论世界上是否需要超人,但只有超人的母亲不希望克拉克成为超人。克拉克从来不欠这个世界什么。
比起蝙蝠侠,超人的经历与特征更像是一个超级英雄,太阳赋予他能力,而父母赋予了他人性,这也让超人不论何时看起来都像是从阳光中沐浴的孩子,他天真所以迷茫,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犯下了什么罪行。
所以在影片的最后卢瑟以母亲的生命来威胁超人与蝙蝠侠对战时他也表现出了愤怒与无力,甚至说出了如果有必要他会杀死蝙蝠侠等言论,这也是作为一个人类该有的私情。
而身为人类代表的蝙蝠侠却表现的丝毫不像是一个人类,动用私刑,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再也不在乎自己的不杀原则,民众也对其产生了极大的恐惧,甚至说自己见到的不是一个"人。"
蝙蝠侠确实是出于人类本身的利益而站出,但实现的手段违背了常规的人道主义,那么做完这一切后他还能被称之为"人"吗?
相信看完我上述所讲的人物解析应该是能理解停战的理由的。
《BVS》的蝙蝠侠并没有明确的漫画借鉴,狂躁与愤怒是大本蝙蝠侠的第一印象,而影片不光开头就为结局的停战理由做铺垫,中间也穿插着许多布鲁斯扫墓的片段,玛莎在他心中所代表的就是最后一丝人性。
哥谭打击犯罪二十余年不光让他的身体越发消沉,性格也变得更加暴躁,一代罗宾的死让他无比疲惫以至于往后也再也没有引导过任何一个罗宾,《BVS》的蝙蝠侠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在接受一切,这也让他的人性在逐渐涣散。
你就是个笑话
但超人就不一样了,他的人性更加具象化,你能从他的身上看到太多人类该有的情绪了,而讽刺的是超人身上所体现的就是淳朴的人类情感,他比任何人都更像是一个"人"。
所以在最终决战超人之所以说出母亲的名字是因为他把最后的一丝希望放到了眼前这个即将对他下死手的人身上,而蝙蝠侠听到这个名字后则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最后一丝人性——玛莎。
而这仅仅是让蝙蝠侠停手,并没有抹除掉自己的杀意,真正让他放下武器的是露易丝赶到解释了那个名字是超人的母亲之后,他意识到自己是在杀死一个母亲的儿子,自己似乎变成了儿时枪杀父母的罪犯,变成了一个没有感情的"人"。
布鲁斯的眼中泛起了一丝泪花,这是观众第一次在影片中看到蝙蝠侠作为人类的情感,而不光是情感让他放下杀手,其中也存在着理性,因为布鲁斯早在大战之前就看到了更多超人类的资料,这个世界不仅仅只有"超人"一个神明,理性让他知道未来很有可能会诞生比超人更恐怖的存在,届时只有眼前这个孩子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而影片结尾出现的毁灭日与超人的牺牲也让布鲁斯的内心产生了自责,他作为一个凡人见证了天神的威力,超人的牺牲也让地球失去了最有力的保护罩,于是才有了后来的《扎克施耐德版正义联盟》。
《BVS》通过各种宗教文化与天神论展现人类与超人的冲突,而片中的反派莱克斯卢瑟仅仅是加快了冲突的步伐,真正的仇恨早已在影片开头的大都市战争中便埋下了伏笔。
在超人的视角中他的所作所为可以称得上大义灭亲,所代表的精神就是无私但却充满悲剧,而从蝙蝠侠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看超人本身就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两者的对立关系不论是从身世还是理念上都是有所体现的。
为了写这一篇文章我特地与我一个对DC毫无兴趣的朋友重温了这部影片,因为我是粉丝对影片的评价肯定不是那么客观,而根据我的朋友反映,该片不论是作为艺术作品还是商业作品都不够成功。
我个人其实是非常理解这种说法的,从商业上来讲《BVS》没有漫威影片的大场面,整体节奏比起漫威也要慢了不少,而如果从艺术的层面上来看该片的深度并没有称的上多深,顶多讨论了超人类与人类之间的冲突,就算其中有许多致敬与宗教图画,许多观众也并不了解。
恶魔从天而降
但为何我那么喜欢这部影片呢?可能一方面确实因为我是粉丝,另一方面《BVS》的角色塑造实在是太优秀了,我很喜欢扎导的镜头语言,没有多余的话语和画面就能表达出剧情核心,铺垫人物内涵,甚至还能顺便利用彩蛋满足粉丝,这种感觉在其他超英电影中我真的体会不到。
不论它的深度挖的有多深,至少它所展现的深度部分表现的很好,可能唯一的问题就出在它是超英片吧,并且是一部DC宇宙的超英片,那么它必然逃不过为别的角色铺垫,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之所以成功有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它独立于DC宇宙之外,不用牵扯太多的东西,《守望者》也是一致。
这也是为什么2018年上映的《小丑》不论是在票房上还是质量上比起同期的DC电影都要更胜一筹,也是为数不多能进入奥斯卡最佳提名的超英电影。
我并不是歧视漫威的商业电影,每一种类型都有它存在的必要,《银河护卫队》作为一个爆米花电影来说一样很成功,但不得不说漫威影片的整体观感确实存在着同质化的问题,同时也让部分观众对超英片产生了刻板印象,认为超英片就该以"爽"为主,殊不知漫威也有类似于《夜魔侠》这种不以特效为卖点的高分美剧。
超级英雄电影本身就被其框架所束缚,DC的超级英雄则更难拍了,拍成爆米花电影,就会跟院线版的《正义联盟》一样,至今都是笑柄,而拍的深沉一点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铺垫,上映后还很有可能面临删减的风险,导致剧情产生割裂,只能说这是一个注定难以两全的问题,如何把控就要看导演的水平了。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啦~如果你喜欢不妨给我充个电支持一下,呜呜写文章实在是太辛苦了,尤其是电影赏析,卖力不讨好啊~
#神来之作第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