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 引言——《勁樂團》迴歸Steam了?
在音樂中輕鬆休閒,在音樂中建立友情,在音樂中炫出自己,一切盡在勁樂團!
——有多少玩家還記得當年《勁樂團》的這條宣傳語呢?
幾天前,《O2jam》(國服名為《勁樂團》)這個名字久違的出現在了國內Steam玩家的視野之中。要說《O2jam》,當年的音遊玩家們可不會陌生,這款來自韓國的音遊作品,在零幾年的網吧流行過一段時間,也是當年讓網吧老闆最頭疼的“鍵盤殺手”之一。這款作品,也是很多玩家下落式音遊的啟蒙。(以《Beatmania》為代表的日系音遊在國內知名度並不高,而《DJMAX》和《O2jam》這樣的韓系音遊更為人熟知。)
當年的《勁樂團》遊戲界面
不過,這個名字再次被更多玩家注意到,卻是因為《三國殺》玩家在Steam上面為其刷好評的消息登上了遊戲資訊的熱搜。不過,Steam版的《O2jam》何德何能跟《三國殺》在差評榜一較高下?
補充背景:《三國殺》玩家們為了表示對運營的不滿,在其登陸Steam之後進行了差評轟炸,將其送上差評榜榜首。同時,如果有其他作品“威脅”到《三國殺》榜一地位的話,玩家們便會組團去其他作品下面刷好評,除了這次的《O2jam》之外,國內的《崩壞3》《鬼谷八荒》也曾成為過目標。
一、 總評——體驗極差的移動端移植作品,甚至比移動端更拉跨
本作在Steam上的名稱為《O2jam Online》,以下簡稱《O2jam》
Steam版的《O2jam》並非是當年PC版的復刻,而是直接移植了2019年發佈的移動端作品《O2jam-Music&Game》,並且對其進行了部分刪減(體積減少了約30%),歌曲方面差異不算大,同時添加了7K譜面。此外,Steam版在遊戲系統上也有一部分“反人類”設計,在後面會詳細說明。
而Steam版的飽受詬病的,是其付費模式——雖然移動端也採用了月卡訂閱制,但PC版的價格貴的離譜,甚至移動端本體的部分歌曲在Steam版之中也轉為付費,對於長期遊玩玩家及其不友好。
二、 遊戲模式——新瓶裝舊酒,甚至口味還不如以前
本作幾乎是直接移植幾年前移動端的《O2jam》,採用了 “3D斜軌下落式”的玩法,主打3/4/5K模式(除此之外添加了7K模式),基本上就是前作《O2jamU》的復刻重製,玩法基本相同,曲庫也一脈相承。
《O2jamU》基本上是最早期的一批移動端音遊了,發佈於智能機時代初期,有過一段時間的流行,那時的移動端音遊市場還算是一片空白。
2019版的移動端《O2jam》還算是勉強及格,畢竟基本上只是個復刻,保留原玩法和曲庫的基礎上,重新制作適配新設備的界面,付費也在可接受範圍內,畢竟現在還在堅持這類“過氣遊戲”的玩家圖的都是情懷。
而直接移植過後的Steam版,就毫無誠意可言了,依舊不變的3D斜軌界面,雖然增加了7K譜面,但實際體驗也沒什麼亮點。其實,3D傾軌界面在PC端的體驗並不算太好(至少相當一部分音遊玩家是這麼認為的)。
參考Steam的同類作品,《同步音律喵賽克》在PC端推出了2D平面軌道模式,而《Deemo:重生》則捨棄了滑鍵的特殊玩法(改成了空格自動滑鍵),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移動端音遊直接移植會有些“水土不服”。反觀這次的《O2jam》,基本上沒做過什麼PC端的人性化設計。
三、 遊戲界面——完全沒做PC端適配,bug時常出現
拋開遊戲的玩法和模式不談,直接沿用移動端的遊戲界面,“手遊風”濃厚,雖然勉強算是能夠接受,但一些細節還是顯得粗糙了。比如,彈出窗口的文字,感覺沒做過縮放以適配PC端,比例怪怪的。
遊戲內的演奏界面,用高情商的說法來說是“極簡風”——
基本沒什麼辨識度,對移動端來說尚可,但放在PC端來說似乎有些簡陋了。(個人看法,其實《O2jamU》的演奏界面更有特色。)
瞎眼的打擊特效(開啟視覺效果)
關閉視覺效果之後,感覺沒太大區別
而音符的擊打特效,在PC端大屏上游玩有些過於“炫目”,對讀譜產生一定影響。雖然這是對原版《O2jamU》特效在一定程度上的還原,但移植後仍然保留此特效,直接影響PC端的打歌體驗。(設置中提供了視覺效果的關閉選項,但是關閉前後似乎沒什麼差異)
V3是這個封面?這麼多年我白玩了?(封面串了)
而bug也是時常出現,據玩家反饋,顯示錯位、按鍵失效等問題經常出現,而我自己也遇到了曲繪和歌曲信息顯示錯誤的問題(還不算少數)。而這,已經是官方進行過bug修復的版本(初版bug應該更多)。
還有一些我沒有體驗到的bug
實際佔空間1.7G,甚至低於移動端
四、功能缺失&優化擺爛——影響正常遊戲體驗,令人惱火
比如,設置菜單之中,竟然沒有音量調節選項(大概是移動端版本不需要這個功能,畢竟手機可以直接調節音量)。
而延遲調節居然要玩家鼠標拖動按鈕調節,並且沒有提供任何FAST/LATE參考乃至沒有對音的功能,完全依賴玩家的音感。
同時,PC版音符流速調節的功能,相比移動端原版居然還有所閹割:原版提供±0.5級別的調速,到了移植版卻只支持±1.0級別的調速。我甚至開始懷疑移植的時候優化有問題,因而選擇用這種方式來掩蓋優化問題。
調速只能是整數倍
不知道是不是我個人的設備原因,只要譜面到達變速段,感覺畫面就開始卡頓,將核顯切換至獨顯依然如常。如果有相似體驗的玩家,可以在評論區分享一下。
五、曲庫&音效
曲庫方面,提供了50首左右的免費歌曲(暫且稱為“本體”吧),其餘100餘首歌曲均為付費曲目,並且被分割成了若干個曲包,還不能一次性買斷,純粹是在賣弄情懷。
而作為一個2023年的音遊,依然沒有Key音,甚至只是單純的打擊音都懶得做,更不用說需要對音源進行拆分的“切片”Key音了。在其他音遊其中,玩家在遊玩的時候,或許會關閉Key音,但連是打擊音都沒有,在當下顯得就有點敷衍了。(在《O2jamU》之中沒有Key音,不過在新推出的音遊中,很少沒有Key音的。)
六、訂閱制付費——貴得離譜,定價專坑Steam玩家
作為一個暴力移植作品,在PC端的體驗其實比不過移動端,但是開發商對Steam版非常有“自信”,定價是移動端的數倍——
App Store中的原版
雖然移動端是需要購買本體的(iOS付費,安卓似乎是免費?),但是摺合下來,24元的售價其實不算特別貴,並且本體的可遊玩曲目就非常豐富了,其中很多都是Steam版的付費曲包內容。而且,移動端的月卡僅需要7元的訂閱費,還算是可以接受;
氪金的匯率
13刀一個月,值麼?
反觀Steam版這邊,雖然開放約50首免費曲目,但是細分出多個付費曲包(並且是有期限的,甚至還有7天限時包)。而月卡的價格是80多元一個月,直接比移動端的貴了十倍都不止,我在此說一句吃相難看,不算過分吧?
雖然KONAMI旗下的SDVX、IIDX家用版都是月卡付費制,並且月卡動輒百元,但是它們對標的都是街機體驗,《O2jam》和它們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
七、總結——純純拿著《O2jam》的名字兜售情懷,非常不推薦
Steam版的《O2jam》不過是對前幾年的勉強及格的復刻版進行的暴力移植罷了,而且付費價格根本對不起這個質量,何況體驗更好的移動端價格甚至不及其1/10,就更沒有理由選擇這個失敗的移植版了。
當年的《O2jamU》
即便當年的初代《勁樂團》算是當年優秀的音遊,而後來的《O2jamU》也曾引領過移動端音遊的潮流,承載著許多玩家的回憶,也無法讓玩家對Steam上這款毫無誠意的作品心甘情願地買單,甚至有很多玩家表示這款作品不配叫《O2jam》。
Steam上某位玩家的評價
某種程度上,Steam版的《O2jam》和《三國殺》都有“異曲同工之妙”,兜售情懷,玩弄玩家的感情,還是讓它們一起上差評榜爛一塊兒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