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 引言——《劲乐团》回归Steam了?
在音乐中轻松休闲,在音乐中建立友情,在音乐中炫出自己,一切尽在劲乐团!
——有多少玩家还记得当年《劲乐团》的这条宣传语呢?
几天前,《O2jam》(国服名为《劲乐团》)这个名字久违的出现在了国内Steam玩家的视野之中。要说《O2jam》,当年的音游玩家们可不会陌生,这款来自韩国的音游作品,在零几年的网吧流行过一段时间,也是当年让网吧老板最头疼的“键盘杀手”之一。这款作品,也是很多玩家下落式音游的启蒙。(以《Beatmania》为代表的日系音游在国内知名度并不高,而《DJMAX》和《O2jam》这样的韩系音游更为人熟知。)
当年的《劲乐团》游戏界面
不过,这个名字再次被更多玩家注意到,却是因为《三国杀》玩家在Steam上面为其刷好评的消息登上了游戏资讯的热搜。不过,Steam版的《O2jam》何德何能跟《三国杀》在差评榜一较高下?
补充背景:《三国杀》玩家们为了表示对运营的不满,在其登陆Steam之后进行了差评轰炸,将其送上差评榜榜首。同时,如果有其他作品“威胁”到《三国杀》榜一地位的话,玩家们便会组团去其他作品下面刷好评,除了这次的《O2jam》之外,国内的《崩坏3》《鬼谷八荒》也曾成为过目标。
一、 总评——体验极差的移动端移植作品,甚至比移动端更拉跨
本作在Steam上的名称为《O2jam Online》,以下简称《O2jam》
Steam版的《O2jam》并非是当年PC版的复刻,而是直接移植了2019年发布的移动端作品《O2jam-Music&Game》,并且对其进行了部分删减(体积减少了约30%),歌曲方面差异不算大,同时添加了7K谱面。此外,Steam版在游戏系统上也有一部分“反人类”设计,在后面会详细说明。
而Steam版的饱受诟病的,是其付费模式——虽然移动端也采用了月卡订阅制,但PC版的价格贵的离谱,甚至移动端本体的部分歌曲在Steam版之中也转为付费,对于长期游玩玩家及其不友好。
二、 游戏模式——新瓶装旧酒,甚至口味还不如以前
本作几乎是直接移植几年前移动端的《O2jam》,采用了 “3D斜轨下落式”的玩法,主打3/4/5K模式(除此之外添加了7K模式),基本上就是前作《O2jamU》的复刻重制,玩法基本相同,曲库也一脉相承。
《O2jamU》基本上是最早期的一批移动端音游了,发布于智能机时代初期,有过一段时间的流行,那时的移动端音游市场还算是一片空白。
2019版的移动端《O2jam》还算是勉强及格,毕竟基本上只是个复刻,保留原玩法和曲库的基础上,重新制作适配新设备的界面,付费也在可接受范围内,毕竟现在还在坚持这类“过气游戏”的玩家图的都是情怀。
而直接移植过后的Steam版,就毫无诚意可言了,依旧不变的3D斜轨界面,虽然增加了7K谱面,但实际体验也没什么亮点。其实,3D倾轨界面在PC端的体验并不算太好(至少相当一部分音游玩家是这么认为的)。
参考Steam的同类作品,《同步音律喵赛克》在PC端推出了2D平面轨道模式,而《Deemo:重生》则舍弃了滑键的特殊玩法(改成了空格自动滑键),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移动端音游直接移植会有些“水土不服”。反观这次的《O2jam》,基本上没做过什么PC端的人性化设计。
三、 游戏界面——完全没做PC端适配,bug时常出现
抛开游戏的玩法和模式不谈,直接沿用移动端的游戏界面,“手游风”浓厚,虽然勉强算是能够接受,但一些细节还是显得粗糙了。比如,弹出窗口的文字,感觉没做过缩放以适配PC端,比例怪怪的。
游戏内的演奏界面,用高情商的说法来说是“极简风”——
基本没什么辨识度,对移动端来说尚可,但放在PC端来说似乎有些简陋了。(个人看法,其实《O2jamU》的演奏界面更有特色。)
瞎眼的打击特效(开启视觉效果)
关闭视觉效果之后,感觉没太大区别
而音符的击打特效,在PC端大屏上游玩有些过于“炫目”,对读谱产生一定影响。虽然这是对原版《O2jamU》特效在一定程度上的还原,但移植后仍然保留此特效,直接影响PC端的打歌体验。(设置中提供了视觉效果的关闭选项,但是关闭前后似乎没什么差异)
V3是这个封面?这么多年我白玩了?(封面串了)
而bug也是时常出现,据玩家反馈,显示错位、按键失效等问题经常出现,而我自己也遇到了曲绘和歌曲信息显示错误的问题(还不算少数)。而这,已经是官方进行过bug修复的版本(初版bug应该更多)。
还有一些我没有体验到的bug
实际占空间1.7G,甚至低于移动端
四、功能缺失&优化摆烂——影响正常游戏体验,令人恼火
比如,设置菜单之中,竟然没有音量调节选项(大概是移动端版本不需要这个功能,毕竟手机可以直接调节音量)。
而延迟调节居然要玩家鼠标拖动按钮调节,并且没有提供任何FAST/LATE参考乃至没有对音的功能,完全依赖玩家的音感。
同时,PC版音符流速调节的功能,相比移动端原版居然还有所阉割:原版提供±0.5级别的调速,到了移植版却只支持±1.0级别的调速。我甚至开始怀疑移植的时候优化有问题,因而选择用这种方式来掩盖优化问题。
调速只能是整数倍
不知道是不是我个人的设备原因,只要谱面到达变速段,感觉画面就开始卡顿,将核显切换至独显依然如常。如果有相似体验的玩家,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一下。
五、曲库&音效
曲库方面,提供了50首左右的免费歌曲(暂且称为“本体”吧),其余100余首歌曲均为付费曲目,并且被分割成了若干个曲包,还不能一次性买断,纯粹是在卖弄情怀。
而作为一个2023年的音游,依然没有Key音,甚至只是单纯的打击音都懒得做,更不用说需要对音源进行拆分的“切片”Key音了。在其他音游其中,玩家在游玩的时候,或许会关闭Key音,但连是打击音都没有,在当下显得就有点敷衍了。(在《O2jamU》之中没有Key音,不过在新推出的音游中,很少没有Key音的。)
六、订阅制付费——贵得离谱,定价专坑Steam玩家
作为一个暴力移植作品,在PC端的体验其实比不过移动端,但是开发商对Steam版非常有“自信”,定价是移动端的数倍——
App Store中的原版
虽然移动端是需要购买本体的(iOS付费,安卓似乎是免费?),但是折合下来,24元的售价其实不算特别贵,并且本体的可游玩曲目就非常丰富了,其中很多都是Steam版的付费曲包内容。而且,移动端的月卡仅需要7元的订阅费,还算是可以接受;
氪金的汇率
13刀一个月,值么?
反观Steam版这边,虽然开放约50首免费曲目,但是细分出多个付费曲包(并且是有期限的,甚至还有7天限时包)。而月卡的价格是80多元一个月,直接比移动端的贵了十倍都不止,我在此说一句吃相难看,不算过分吧?
虽然KONAMI旗下的SDVX、IIDX家用版都是月卡付费制,并且月卡动辄百元,但是它们对标的都是街机体验,《O2jam》和它们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七、总结——纯纯拿着《O2jam》的名字兜售情怀,非常不推荐
Steam版的《O2jam》不过是对前几年的勉强及格的复刻版进行的暴力移植罢了,而且付费价格根本对不起这个质量,何况体验更好的移动端价格甚至不及其1/10,就更没有理由选择这个失败的移植版了。
当年的《O2jamU》
即便当年的初代《劲乐团》算是当年优秀的音游,而后来的《O2jamU》也曾引领过移动端音游的潮流,承载着许多玩家的回忆,也无法让玩家对Steam上这款毫无诚意的作品心甘情愿地买单,甚至有很多玩家表示这款作品不配叫《O2jam》。
Steam上某位玩家的评价
某种程度上,Steam版的《O2jam》和《三国杀》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兜售情怀,玩弄玩家的感情,还是让它们一起上差评榜烂一块儿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