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個王朝的氣質從何而來,大多數時候跟開國者有關,比如漢朝氣吞山河,劉邦也是寬廣豁達之人,唐朝盛世巍峨,李世民也是海納百川之人!
除了跟開國者有關之外,還和指導國策有關,這點上宋朝和清朝表現無疑最明顯。
一個時刻不忘防備武人,一個時刻不忘滿漢之隔。
基於此在看三國,就有另一層不同深意,這深意就是指導綱領和理想之別。
三國三大勢力中,都有爭霸指導綱領,相較於曹操勢力的稍許不太明確,蜀漢和東吳勢力都有明確的戰略綱領。
而且這綱領都出自眼光深遠的戰略家口中,這兩人就是諸葛亮和魯肅。
一個在《三國演義》中以多智近妖聞名,一個以老實本分出彩,可小說形象往往有誇張。
那麼真實的兩人,用智慧撰寫的綱領,那一份更勝一籌,是否都影響深遠,就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了。
一:深思過後,先看效果!
諸葛亮的《隆中對》,無疑是改變三國格局的大謀略,一出《隆中對》讓劉備飛昇,從蟄伏寄居新野的潛龍變成龍耀九天的真英雄。用新野彈丸之地,成就了鼎足而立。
若以成就而論,《隆中對》無疑效果明顯,正因這改天換地的成效,成了諸葛亮封神的根基。
相較於《隆中對》的成功,魯肅的《榻上策》就落於下乘了。
因為他並沒有改變東吳勢力爭霸天下的格局,經營三世的孫吳基本盤雖然擴張了,可還是以東南為根基,沒有《隆中對》逆天改命的效果。這樣的效果之別,真是魯肅差上諸葛亮許多,遠不及丞相嗎?將時間拉回到過去或許會有答案。
這答案會是,諸葛亮也歎服魯肅的計劃,但魯肅卻遇見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