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9 月 19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公安部、应急管理部等多部门对《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进行公开征求意见,新增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提高防火阻燃性能:
完善阻燃要求:加严了与电池直接接触的非金属材料、电气回路、电气部件及导线等关键部件的阻燃性能要求,增强电动自行车所使用非金属材料的防火阻燃性能,从源头上防范材料被火源引燃造成火灾事故的风险,同时降低火灾的蔓延速度和燃烧的剧烈程度。
限制塑料件使用比例:增加了 “电动自行车在非必要条件下不应使用塑料件,使用塑料材质部件总质量不超过整车质量 5.5%” 的要求,减少因塑料易燃而引发的火灾风险及危害程度。
整车编码标识:电动自行车整车编码采用耐高温永久性标识,便于实现车辆生产、流通和使用各环节的有效追踪和监管,以及在火灾事故后溯源追查产品质量问题。
防范非法改装行为:明确电动自行车的控制器、蓄电池、充电器应具有互认协同功能,分别从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三个方面完善防篡改要求,如电池组不应预留扩展车载电池的接口或线路等,大力推行 “一车一池一充一码”,从技术上增加篡改难度,减少因非法改装导致的交通安全事故和火灾事故46。
保障骑行安全:
优化测试方法及限速:优化了电动机额定功率和最高转速的测试方法,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 25km/h,同时加严制动距离要求,确保交通安全。
增加定位及通信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和实时通信功能,方便消费者实时了解电动自行车所在位置、蓄电池输出电压、电流和温度等关键安全信息,并对车辆异常情况进行识别,必要时可通过通信网络发送报警信息,增强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能。
提升产品实用性:
放宽整车重量限值:将使用铅蓄电池的整车重量限值由 55kg 放宽至 63kg,有助于满足消费者增加续航里程、减少充电频次的需求,同时使用锂电池的整车重量限值维持不变。
调整脚踏骑行装置:不再强制安装脚踏骑行装置,而是由企业根据车型设计的需要自行决定是否配备,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车型选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