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江南的核心城市,浙江文化的代表地,绍兴在近代历史上可谓风光无限,这里出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但近些年绍兴的知名度似乎并不响亮,反而让我更喜欢这座低调而又不缺乏内涵的江南小城

解放路古轩亭口
江南的核心地是为人所熟知的吴和越。其中吴都苏州,越都绍兴。
绍兴之名取自南宋高宗的“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大宋的君臣至此或许有收复河山还于旧都的宏愿,但最终只是杭州作汴州的结局
绍兴作为南宋的陪都,以高宗年号赐名,到南宋六帝葬于此。可见南宋皇帝对他的喜欢

兰亭王右军祠
我对于绍兴的喜欢在于他更多保留了当代江南水乡人们的生活现状,笔者首推的景点是书圣故里,这也是我带朋友游绍兴的第一站

书圣故里
绍兴予人的第一印象是鲁迅,那第二印象会不会是兰亭序呢。书圣故里留存了王羲之故居、墨池及题扇、躲婆的典故,可谓书法爱好者的打卡圣地
在这里游览可以不走大道,选择一条寻常巷陌沿着小河道蜿蜒曲折,水清不深藻荇随水摆动清晰可见,河鱼成群忽东忽西,不时有乌篷船穿行而过打破这平静。
不时有人家在河水中淘洗,风中夹杂着阵阵炒菜的香气与臭豆腐的味道。石板小路嵌在小屋中间,抬头可见江南味的青瓦白墙,小路顺着河道是一座座石板桥。站在整个书圣故里的中心位置——题扇桥往北看去便是蕺山塔。往南去便是萧山街,一条本地人的杂货小街,让这江南民居更加生动
仓桥直街民居
我把绍兴特色总结为“三乌一黄”,三乌就是乌干菜、乌篷船、乌毡帽
乌干菜可谓绍兴餐桌特色,每至夏日干菜汤便出现在餐桌,起初我是挺拒绝这味道的,久之便也习惯了这味道。
乌篷船是绍兴人出行的神器,旧时绍兴河网密布民居大多前街后河,出行最为便利的就是乌篷船了。乌篷船划船的方式也令我惊讶——船夫坐在船尾脚蹬大桨控速,手持小桨把方向
乌毡帽现在更多的则是乌篷船夫的标配了,与乌篷船一配先生笔下的江南水乡更加地生动了
乌篷船景
一黄则是黄酒。亦如臭豆腐的味道般,黄酒味也是绍兴街头常客。正如先生书中那般,黄酒需要温来喝。一副锡制的酒具是绍兴特色。烫酒壶呈八角形,烫酒杯呈圆形,杯中置一小酒盅,杯内放入热水,加盖,把盅内酒焖热。早在春秋时 ,绍兴的冶锡技术就很发达。明代开始,绍兴出现了锡制酒具,至清末民初已较为普及
在绍兴街头小巷遍布着众多沽黄酒的小店,招牌上按黄酒的工艺列着香雪、善酿、元红、加饭……品类。我原以为最正宗的绍酒就藏在这街头小巷,于是我问本地的朋友哪种酒好喝,有没有推荐的小店?他的回答令我意外:我们本地人都喝会稽山的……
八字桥
个人旅游建议
景点
书圣故里
绍兴市中心保存较为完好的历史街区
仓桥直街
一条长约1.5km的江南古街,西面与府山隔河相望,府山便是古绍兴府治所驻地。现在的仓桥不免充满商业气息,但景致依旧值得一去。
鲁迅故里
这里不多赘述,这里有先生笔下的三味书屋,百草园。
沈氏园
一座建于宋代的江南园林,因为陆游唐婉的那阙钗头凤佳话永传。
八字桥
除书圣故里外,我最喜欢的便是八字桥。他与其北面的广宁桥相呼应,这里是更纯粹的水乡生活
大禹陵
祭祀大禹的地方,旁边就是南镇会稽山。喜欢访古的朋友值得一去
兰亭
离市区较远,山水风光不错,适合书法爱好者去。
名人故居
数量较多,可自己斟酌
美食
绍兴臭豆腐、萝卜丝饼、十碗头……
本文由小黑盒作者:江城如书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