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遊戲】後現代社會的一劑解藥藥引——《死亡擱淺》雜談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4-05 17:10:39 作者:FKUCY Language

之前就一直想要談談《死亡擱淺》這款遊戲,可惜一直沒什麼機會,不如就藉著《死亡擱淺導剪版》的上線,向大家提供一個不太尋常的角度去看小島秀夫想在這款遊戲裡傳達什麼,以及一些連他本人或許都不知道的奇妙化學反應。


不過在開始大段難懂的闡述之前,還是先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死亡擱淺》的設定與劇情。

【PC遊戲】後現代社會的一劑解藥藥引——《死亡擱淺》雜談-第0張

《死亡擱淺》的世界是建立在一篇廢墟之上的,在這之前,人們發現了一種名為“虛爆”的爆炸以及因其產生的開羅爾物質,但發現的代價是人類現代社會的覆滅,虛爆發生的不確定性,讓人們都逐漸遠離彼此定居,加上威力巨大的虛爆導致的人口驟減,我們便看到了這個荒涼,生機微薄的世界,人與人之間為數不多的交集成為了郵遞員投送的各色貨物。

【PC遊戲】後現代社會的一劑解藥藥引——《死亡擱淺》雜談-第1張

Sam·Bridges,為了再次見到艾米莉,順帶完成總統的遺願——重建美國,開始了從東部節點城前往西部的旅程,路上你遇到了各式各樣的人,當然也少不了最終大BOSS,Higgs,然而Higgs那Bug一般的能力也不是他天生自帶的,是艾米莉給他的。

【PC遊戲】後現代社會的一劑解藥藥引——《死亡擱淺》雜談-第2張


最大的反轉來了,艾米莉其實就是山姆的救命恩人,只不過她是作為毀滅世界的滅絕體存在。她的使命或者叫存在意義便是滅絕一切生命。最後救下這個世界與艾米莉的是山姆的擁抱,而不是他手中的槍。其實單獨看劇情與設定就已經感覺到了濃濃的小島味兒——與合金裝備一樣的反暴力,高概念的冥灘,虛爆,開羅爾物質和時間雨。

【PC遊戲】後現代社會的一劑解藥藥引——《死亡擱淺》雜談-第3張

但我們得先知道,小島是一個直覺十分敏銳的製作人,在製作合金裝備系列時他就洞察到了世界局勢的動盪,所以合金裝備的故事中深深烙印著他對和平的嚮往;同樣的,他洞察到了日本社會甚至是全世界社會存在的巨大危機,所以他創作出了《死亡擱淺》。接下來,便是具體分析。

“偉大的作品是為了讓我們更強大,它們讓我們清楚地看到生活中的悖論,並有勇氣承擔他的重量”

虛爆:人對人的幻滅

首先是虛爆這一設定,在2017年的E3預告片中開篇有著這樣一段話:

once there was an explosion, a bang which gave birth to time and space.Once there was an explosion, a bang which set up planets swing in that space. Once there was an explosion, a bang which gave rise to the life that we know.And then, came the next explosion.

虛爆不僅僅是作為一個設定和重要因素存在於遊戲當中,我們要知道,在《死亡擱淺》的世界中人們之所以離群索居,就是不明原因的虛爆導致的。在尚未探明虛爆為何物之前的時期,人們既不知道自己,也不知道別人會在何時爆炸,傷及自己。

【PC遊戲】後現代社會的一劑解藥藥引——《死亡擱淺》雜談-第4張

舉個大抵相似的例子,你身邊的人不知道何時就會往你頭上扣滅火器,置你於死地,就像《普羅米亞》裡的燃族人,你不知道你周圍的人會不會不受控制地起火,燒燬周圍的一切,這引起的除了表層的對周圍人的無端敵意和不信任,還有更深一層的由衷恐懼。而這對應了90年代日本橫行的一個邪教——奧姆真理教。其所引起的1995東京地鐵沙林毒氣襲擊震驚了整個日本社會,當然這只是最為知名的一件,甚至村上春樹還寫了一本採訪事件倖存者的書《地下》。

這裡我引用up主學院派academia在視頻【美國大學的黑魂研究】日本的衰落與意識形態內爆,那終將熄滅的火焰中的一段話:

奧姆真理教在西方學界被定義為所謂Uncanny others,即面目可憎的他者,他平時可能是蟄伏起來,甚至看起來和你極其相似,但你不知道哪一天他就會突然出現,以一種極其深刻的方式擾亂你的生活,有時甚至是致命的。

有意思的是《素晴日》中間宮卓思號稱自己是救世主之後創立的宗教與奧姆真理教有著超高的重合度。教主麻原彰晃與其追隨者都是漫畫與動畫的狂熱消費者,他們受到這些虛構作品的啟發,融合了基督教,神秘主義形成了他們的世界觀。對應的便是卓司對各色動畫,漫畫小說的狂熱喜歡,以及他幻想出的魔法少女之間的大戰,然後還號稱他從中的到了啟示,他的啟示無非也就是世界將要毀滅,而自己是救世主云云,但大家就是輕易地相信了他。

【PC遊戲】後現代社會的一劑解藥藥引——《死亡擱淺》雜談-第5張

魔法少女可以說是一個顯著的符號了

除了被他利用的高島柘榴的死亡,暗地裡的煽動,還有不可忽視的社會因素,這點之後會提到。麻原與教徒們創造出了一個與外界完全隔絕的“地上天國”,在這裡教徒們有著自己的價值觀,就像卓司在他所謂的“方舟”中實行的那些東西。莫名其妙的陰謀論與藥物的濫用則是兩者更大的共性,不過在此之上扶她自沒有將更多奧姆真理教的特徵加入到《素晴日》當中了。

【PC遊戲】後現代社會的一劑解藥藥引——《死亡擱淺》雜談-第6張

教主的演講

回到話題,對於日本來講,奧姆真理教的存在擊潰其運行了數百年的文化認同,凝結和民族一致性,進而摧毀了基於以上共識誕生的community和共同的事業,換言之,所謂的凝聚力失掉了。而虛爆則以一種更加直觀的角度摧毀了那個世界中的人類社會根基——它摧毀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進而將人與人聯結在一起的意識形態崩潰了。

意識形態崩塌:人對未來的幻滅

但要講日本社會中“意識形態”的崩潰,我們便需要從60年代激進的學生左翼政治運動開始。先明確一下“意識形態”的概念,在這裡我借用尤瓦爾赫拉利在《今日簡史》中的敘述——意識形態是一個個“虛構的故事”(請注意這裡的“故事”一詞是直接從story翻譯而來)為規範,所組成的人類對世界的認知過程,比如你是否認同馬克思對於科學社會主義的設想,你覺得生孩子會不會讓你負擔加重等等,小到何時結婚,大到你對人類未來的態度是怎樣的都可以歸為意識形態。

【PC遊戲】後現代社會的一劑解藥藥引——《死亡擱淺》雜談-第7張

同時“意識形態”會給予相信者一個可以預期的未來,比如我是馬克思主義者,那麼我便會相信未來屬於共產主義(需要注意的是馬克思本人對“意識形態”這一概念是摒棄的,認為其是資本主義的產物;而列寧基於更加實際的團結人心的需要,提出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這一概念);如果我的意識形態是新自由主義(請注意和自由主義作區分),那麼我便會認為市場是最完美的調節機制。

於是從定義中我們便可以得知意識形態是有現實基礎的,或者更直接一點,意識形態屬於現實世界的一部分,而這正好也與馬克思的理論相符。同樣被老馬精準總結到的還有意識形態對現實的影響,簡言之就是60年代到80年代的日本之所以保持著高速的經濟增長與科技進步,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熱衷於投入各種意識形態的建設中,並把它們承諾的目標轉化為現實,要知道直到1966年日本的人均GDP才達到1066美元,一個普通人很窮但是發展迅猛的國家必須依賴參與國家建設的人的信任,就像股票市場的繁榮必須依賴投資人的信心;還有一個因素那便是美國對日本的援助,處於冷戰時期的日本充當著橋頭堡的角色,自然美國不會虧待這個重要的前線基地,或者說正是美國的援助,才讓日本的民眾產生了對未來的期待並投入建設,與之相對地,美國對日本政治,商業,文化的滲透日漸加深,日後經濟與文化的崩潰也因此埋下了伏筆。

但投入到意識形態建設的日本民眾意識不到這一點,同時現實的壓力,世俗的煩惱也在逼迫著他們努力工作,而不是思考,因為各種各樣的意識形態都在承諾著只要我們能堅持當下的努力,實現它構建的願景,一切煩惱壓力都會迎刃而解,舉個例子,新自由主義認為市場是萬能靈藥,只要能實現完全的市場化,就能解決問題。然而事實如何我想大家都很清楚,所以意識形態構建的理想天國與現實的煩惱有著不可忽略的矛盾與裂谷,奇怪的是縱觀人類歷史,現實的苦難不會動搖人們對意識形態的信心,相反人們更加願意相信只有去建設意識形態,才能解決問題,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循環。

而這個循環在日本社會中意識形態崩塌了,作為對現實世界崩塌的回應。全共運的失敗之後日本普通人對於政治活動的冷淡態度很好地反映了這一點。就算再怎麼舉著“毛澤東思想萬歲”的旗幟,也無法掩蓋這場運動中組織綱領的缺失與行動的幼稚,當缺乏明確指導綱領的暴力展現在大眾眼前時,他們的失望是可想而知的。

【PC遊戲】後現代社會的一劑解藥藥引——《死亡擱淺》雜談-第8張

加上美日安保條約的簽訂,作為一個普通人,我想是沒有除美國霸權主義意識形態以外的選擇了。美國政府通過霸權將日本的原生政治形式給粉碎再重新塑造成自己所需要的形態,普通民眾的政治參與感也一併在面對美國利益集團的無力感中被碾成了齏粉。雙重甚至多重因素的導致了日本民眾的政治冷感,與對未來的幻滅。

額外諷刺的是,遊戲中崩潰的是美國,重建起來的卻是與當今的霸權主義美國完全不一樣的“美國”,我想小島其實也看出來了美國對日本援助的代價。

這是意識形態崩塌的先決條件——對現實的漠不關心。當然,一個巴掌拍不響。

虛構世界:絕望的狂歡

遊戲中有一種名叫米爾人的敵對勢力,但奇特的是他們對你本人沒什麼興趣,只想要你身上的貨物,當你啥都沒背靠近他們的營地時,他們只會單純地警戒你而不會攻擊你,描述說他們是一群送貨上癮的人,很神奇對吧,怎麼會有人把人生送貨當作最高目標,但卻幹著搶劫的勾當?

【PC遊戲】後現代社會的一劑解藥藥引——《死亡擱淺》雜談-第9張

米爾人“山姆”

送貨是為了把貨物從一人手裡交到另一個人手中,也就是說在《死亡擱淺》中貨物象徵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送貨是基於現實世界維持人與人之間微薄聯繫的奉獻行為,所以每一位NPC都會給予山姆誇讚和感謝。

回到米爾人,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活在虛構世界中。“虛構”一詞完全不基於現實產生,換言之虛構世界和意識形態不一樣,可以脫離現實而存在。所以他們才會做出搶劫並囤積貨物這種與送貨著迷完全相反的行為。之前說到貨物象徵著人與人之間的聯繫,米爾人送貨上癮,也就是說他們想要通過送貨來獲得更多點贊,構建自己的community,這裡他們的意識出現了一種神奇的倒錯——米爾人認為貨物是他們獲得點讚的來源,然而真正讓他們獲得點讚的是他們與委託人之間的聯繫,貨物只是其中一種承載物,在這張承載物之上的才是本質來源。進一步延申,貨物是人與人的聯繫在物質世界的符號,米爾人對符號的迷戀超越了對現實的喜愛,實際上是沉迷在了由符號構建出的,空中樓閣般的“世界”當中,也就是開頭說的虛構世界。

那他們為什麼會需要這樣的世界呢?

筆者以自己和自己身邊的一群人為例子:20多歲,宅男,熱愛galgame,玩的少的人也玩了幾十部,玩的多的已經玩了200多部,當我們聊到galgame以及當中的各類角色的時候(非嚴肅情況下,要是嚴肅的話可能就開始聊虛無主義,存在主義等哲學內容或者美學理論了),我們通常會以各種屬性去區分,對劇情橋段也會使用標籤對指代,而這種有個專有名詞形容,叫數據庫消費(央視6臺評紫羅蘭永恆花園的視頻中受邀的影評員有講到),同時我們也會對各色自己喜歡的遊戲周邊趨之如歸,這裡點名放出豪言《櫻之刻》發售後要買完所有官方特典的某位。

【PC遊戲】後現代社會的一劑解藥藥引——《死亡擱淺》雜談-第10張

我對他們的觀察當然並不只限於愛好的交流,還有大家對未來的看法——迷惘。當我們聊起自己的專業和工作時,大家很明顯地表現出了一種無所謂的氛圍。不是有句話這麼說嗎——我對祖國的未來充滿信心,自己的未來卻滿是迷茫

“御宅族有一個最基本的特徵,就是對ACGN以及流行偶像的狂熱興趣,他們沉迷於這一領域,擁有著超高的熱情,而御宅族與其他文化群體最大的不同便是對意義的不在乎,以及對數據密度,對收集符號的一種戀物癖式的崇拜。當御宅族沉浸在他們的世界中的時候,外界所定義的意義式無關緊要的,對他們來講,儘可能收集多的符號才是最重要的,收集不是為了達成意義,相反意義來源於收集的過程,他們只想把自己沉浸在自己鍾愛的動漫劇集和遊戲裡或者說一個特定的符號宇宙裡。”

但你要說米爾人罪該萬死,那大可不必,他們承擔了舊世界對未來美好向往的幻滅,而我們承擔的則是階級固化與經濟下行雙重壓迫下的無力,甚至偏安一隅都是激烈競爭勝利後的獎勵,而這便是對上面問題的回答。

破碎與重建

在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鮑德里亞在擬真邏輯框架中提出了“超真實”概念,這是他對現代性之後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形而上學式描述。

【PC遊戲】後現代社會的一劑解藥藥引——《死亡擱淺》雜談-第11張

這張照片帥點

這一概念在西方學界得到了相當程度的認可,在當代資本主義批判與現代性反思話語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超真實”概念是在《象徵交換與死亡》中被明確提出來的,是指真實與非真實之間的區分已變得日益模糊不清。按照鮑德里亞德觀點, 超真實是完全的模擬, 它不僅僅是被生產出來的, 而“始終是一種已經被再生產出來的東西”, 即此時真實不再單純是一些現成之物 (如風景或海洋) , 而是人為地生產 (或再生產) 出來的“真實” (例如模擬環境) ,

它不是變得不真實或荒誕了, 而是比真實更真實, 成了一種在“幻境式的 (自我) 相似”中被精心雕琢過的真實。在鮑德里亞的理論譜系中,他的理論意圖十分明顯,就是要製造“超真實”這樣一個概念來與傳統的真實概念相對立,從根本上宣佈真實的死亡,超真實是作為真實死亡之後的替代物出場的。

超真實空間基於同樣由鮑德里亞提出的“符號”與“擬像”而存在。根據他的著作及理念,擬像可以分為這四個階段:

  • 第一,在前工業時期,即仿造秩序階段,“擬像”可以是文字、繪畫、雕塑等形式。這些形式“並不破壞自然規律的模仿,其中既有擬像的成分,也有真實的成分,此時擬像是真實的類比物”
  • 第二,在工業社會,即生產秩序時期,“擬像”依賴價值的商品規律,其表現形式可以是某樣商品的批量生產、某個廣告畫的批量印刷。
  • 第三,到了後工業社會時期,也就是仿真秩序階段,“擬像”遵循價值的結構規律,具體可表現為一份數碼合成的照片、一個電腦軟件建構的建築模型。
  • 第四,到了第四個階段,即“擬像”徹底脫離真實的階段,“擬像”可以是科幻電影中完全虛構的“外太空場景”,甚至是全新的“外星人物種”。

鮑德里亞著重研究的是第三、第四階段的“擬像”,他認為社會最終將會進入“擬像社會”,即一個人們通過大眾媒介傳播的“擬像”瞭解事物甚至世界的社會階段,彼時“真實”和“非真實”的界限愈來愈模糊。在鮑德里亞看來,未來社會里,“擬像”成為人們眼中的“真實”。實際上,擬像就是一種虛擬的存在,甚至比實在更加的實在。

比如迪士尼樂園,各色vtuber,vup就是這樣的產物。前文所使用的“虛構”一詞,代指的是超現實,而我之所以在這裡拋出這個概念則是因為接下來要將到《死亡擱淺》的核心遊戲體驗——孤獨的來源。

在遊玩的時候,特別是在開羅爾網絡還沒有連接之前,你將獨自面對陡峭的地形,時間雨,BT,米爾人,恐怖分子,同時還要保證貨物完好無損,可以說是相當辛苦(尤其是風電廠,新手噩夢),面對BT的無力與連接開羅爾網絡之後得到他人的幫助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於是身為玩家的我意識到了我獨自走在這篇荒蕪的大地上。這是遊玩時的孤獨感來源。

【PC遊戲】後現代社會的一劑解藥藥引——《死亡擱淺》雜談-第12張

但我要指出,《死亡擱淺》的孤獨感不止於此,開羅爾物質對地球氣候,電磁環境的影響讓一切現代的通訊工具都無法使用,所以以冥灘為傳輸媒介的開羅爾網絡承擔了此項責任,但如果你沒連上冥灘,你就只是孤單的一個人躲在地下避難所裡。前文提到的離群索居,通訊手段的喪失,讓人與人的連接變得脆弱,而這也是鮑德里亞所說的超真實空間正在帶給我們的。在現代工業化社會中,當初以合作關係為基礎而存在的社會依舊存在,只不過因為工業化導致的細分化與專業化,每個人都是一個個可替代的零件,同樣的,每個人的需求與慾望都可以被劃分為不同的種類並得到最好的“照顧”。因此生活在其中的我們不再需要與人的互動,吃飯——手機上點個外賣,娛樂——各色工業流水線生產的遊戲.電影.影視劇,オナニー——一樣可以在手機上找到各種本子,小電影,裡番當作配菜,甚至還有輔助道具。

日本特色的一人份火鍋,單人隔間,可以不與人說話互動就點餐的燒烤,看到了嗎?這便是小島所展現的,《死亡擱淺》世界觀中人們的狀態,不知身在中國各大城市中的各位是否有感同身受呢?

那我為什麼會說《死亡擱淺》是解藥藥引呢?小島用非常後現代的手法表現了一個前現代的故事。因為最後拯救世界的直接原因是山姆對艾米莉的擁抱,也就是愛,說實在話我當時玩的時候非常不解,那麼大一個滅絕體,你一個擁抱就留住了?但在玩完之後想想,其實非常符合島哥哥想要給予大家的忠告——愛身邊的人,關注身邊的人。艾米莉作為滅絕體,對自己的身份其實是模糊的,她存在的意義就是造成物種大滅絕,沒有一個正常人會受得了這種轉變,所以艾米莉是滅絕體這種設定和虛爆一樣是一個象徵,她象徵著每個人都會有的自我毀滅的虛無主義傾向,與90年代日本經過神戶大地震和東京地鐵沙林毒氣襲擊案的日本社會所獨有的世界末日般的氛圍有關,這點我們可以在那個時代誕生的《迪迦奧特曼》的《生命永存(永遠のいのち)》看出。

【PC遊戲】後現代社會的一劑解藥藥引——《死亡擱淺》雜談-第13張

作為暗線的拔叔與山姆,親情貫穿了整個遊戲,就像親情貫穿了我們的人生,中間各種NPC的故事也代表了我們身而為人都會有的各種情感經歷。說這個故事前現代是因為親情這種以家庭為存在基礎的情感在當今社會面臨著消失的危機(中國作為一個前現代,現代,後現代意識交織的國家感覺並不明顯,但在日本這很明顯),通過倡議讓社會迴歸前現代固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才說它是一劑藥引--問題我提出了,我提供了一種從滅絕的情緒中匠人拯救出來的方法,但接下來的路要如何走,就只能交給各位玩家來解答了。

【PC遊戲】後現代社會的一劑解藥藥引——《死亡擱淺》雜談-第14張

結語

《死亡擱淺》和《素晴日》一樣都是藝術品一般的遊戲,兩者有著較高的欣賞門檻,不過在遊玩過兩者後,我感慨於小島與扶她自在其中所表達的思想,想要解答他們在遊戲中提出的問題,但在查閱一定量的資料後,我發現試圖解答這些問題的我實在太天真了——它們沒有對應的,最終的答案。

創造性的活動所對應的勞動是馬克思所認為的人的本質,這句話我想因為自己的興趣寫文的各位有一定的體會——我們在創造,在思考,思考碰壁了我們便會學習,我們遇到了志趣相投者,甚至搭建了一個小community(社團),做著自己的那一部分工作,維持著社團的運轉,在這個層面上我因此第一次明白了因自己的興趣去創造,去互動,去結識志同道合之人有多麼歡樂。也許這個過程無法讓我得到答案,但我想在思考這些問題之前,我必須立於大地之上,思想的花瓣才能隨風飛舞,山姆必須腳踏實地,一件一件地送貨,人與人的連接才能成立。

感謝閱讀,也感謝和我志同道合的友人們。#神來之作第十期#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