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游戏】后现代社会的一剂解药药引——《死亡搁浅》杂谈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4-05 17:10:39 作者:FKUCY Language

之前就一直想要谈谈《死亡搁浅》这款游戏,可惜一直没什么机会,不如就借着《死亡搁浅导剪版》的上线,向大家提供一个不太寻常的角度去看小岛秀夫想在这款游戏里传达什么,以及一些连他本人或许都不知道的奇妙化学反应。


不过在开始大段难懂的阐述之前,还是先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死亡搁浅》的设定与剧情。

【PC游戏】后现代社会的一剂解药药引——《死亡搁浅》杂谈-第0张

《死亡搁浅》的世界是建立在一篇废墟之上的,在这之前,人们发现了一种名为“虚爆”的爆炸以及因其产生的开罗尔物质,但发现的代价是人类现代社会的覆灭,虚爆发生的不确定性,让人们都逐渐远离彼此定居,加上威力巨大的虚爆导致的人口骤减,我们便看到了这个荒凉,生机微薄的世界,人与人之间为数不多的交集成为了邮递员投送的各色货物。

【PC游戏】后现代社会的一剂解药药引——《死亡搁浅》杂谈-第1张

Sam·Bridges,为了再次见到艾米莉,顺带完成总统的遗愿——重建美国,开始了从东部节点城前往西部的旅程,路上你遇到了各式各样的人,当然也少不了最终大BOSS,Higgs,然而Higgs那Bug一般的能力也不是他天生自带的,是艾米莉给他的。

【PC游戏】后现代社会的一剂解药药引——《死亡搁浅》杂谈-第2张


最大的反转来了,艾米莉其实就是山姆的救命恩人,只不过她是作为毁灭世界的灭绝体存在。她的使命或者叫存在意义便是灭绝一切生命。最后救下这个世界与艾米莉的是山姆的拥抱,而不是他手中的枪。其实单独看剧情与设定就已经感觉到了浓浓的小岛味儿——与合金装备一样的反暴力,高概念的冥滩,虚爆,开罗尔物质和时间雨。

【PC游戏】后现代社会的一剂解药药引——《死亡搁浅》杂谈-第3张

但我们得先知道,小岛是一个直觉十分敏锐的制作人,在制作合金装备系列时他就洞察到了世界局势的动荡,所以合金装备的故事中深深烙印着他对和平的向往;同样的,他洞察到了日本社会甚至是全世界社会存在的巨大危机,所以他创作出了《死亡搁浅》。接下来,便是具体分析。

“伟大的作品是为了让我们更强大,它们让我们清楚地看到生活中的悖论,并有勇气承担他的重量”

虚爆:人对人的幻灭

首先是虚爆这一设定,在2017年的E3预告片中开篇有着这样一段话:

once there was an explosion, a bang which gave birth to time and space.Once there was an explosion, a bang which set up planets swing in that space. Once there was an explosion, a bang which gave rise to the life that we know.And then, came the next explosion.

虚爆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设定和重要因素存在于游戏当中,我们要知道,在《死亡搁浅》的世界中人们之所以离群索居,就是不明原因的虚爆导致的。在尚未探明虚爆为何物之前的时期,人们既不知道自己,也不知道别人会在何时爆炸,伤及自己。

【PC游戏】后现代社会的一剂解药药引——《死亡搁浅》杂谈-第4张

举个大抵相似的例子,你身边的人不知道何时就会往你头上扣灭火器,置你于死地,就像《普罗米亚》里的燃族人,你不知道你周围的人会不会不受控制地起火,烧毁周围的一切,这引起的除了表层的对周围人的无端敌意和不信任,还有更深一层的由衷恐惧。而这对应了90年代日本横行的一个邪教——奥姆真理教。其所引起的1995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震惊了整个日本社会,当然这只是最为知名的一件,甚至村上春树还写了一本采访事件幸存者的书《地下》。

这里我引用up主学院派academia在视频【美国大学的黑魂研究】日本的衰落与意识形态内爆,那终将熄灭的火焰中的一段话:

奥姆真理教在西方学界被定义为所谓Uncanny others,即面目可憎的他者,他平时可能是蛰伏起来,甚至看起来和你极其相似,但你不知道哪一天他就会突然出现,以一种极其深刻的方式扰乱你的生活,有时甚至是致命的。

有意思的是《素晴日》中间宫卓思号称自己是救世主之后创立的宗教与奥姆真理教有着超高的重合度。教主麻原彰晃与其追随者都是漫画与动画的狂热消费者,他们受到这些虚构作品的启发,融合了基督教,神秘主义形成了他们的世界观。对应的便是卓司对各色动画,漫画小说的狂热喜欢,以及他幻想出的魔法少女之间的大战,然后还号称他从中的到了启示,他的启示无非也就是世界将要毁灭,而自己是救世主云云,但大家就是轻易地相信了他。

【PC游戏】后现代社会的一剂解药药引——《死亡搁浅》杂谈-第5张

魔法少女可以说是一个显著的符号了

除了被他利用的高岛柘榴的死亡,暗地里的煽动,还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因素,这点之后会提到。麻原与教徒们创造出了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地上天国”,在这里教徒们有着自己的价值观,就像卓司在他所谓的“方舟”中实行的那些东西。莫名其妙的阴谋论与药物的滥用则是两者更大的共性,不过在此之上扶她自没有将更多奥姆真理教的特征加入到《素晴日》当中了。

【PC游戏】后现代社会的一剂解药药引——《死亡搁浅》杂谈-第6张

教主的演讲

回到话题,对于日本来讲,奥姆真理教的存在击溃其运行了数百年的文化认同,凝结和民族一致性,进而摧毁了基于以上共识诞生的community和共同的事业,换言之,所谓的凝聚力失掉了。而虚爆则以一种更加直观的角度摧毁了那个世界中的人类社会根基——它摧毁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进而将人与人联结在一起的意识形态崩溃了。

意识形态崩塌:人对未来的幻灭

但要讲日本社会中“意识形态”的崩溃,我们便需要从60年代激进的学生左翼政治运动开始。先明确一下“意识形态”的概念,在这里我借用尤瓦尔赫拉利在《今日简史》中的叙述——意识形态是一个个“虚构的故事”(请注意这里的“故事”一词是直接从story翻译而来)为规范,所组成的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过程,比如你是否认同马克思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设想,你觉得生孩子会不会让你负担加重等等,小到何时结婚,大到你对人类未来的态度是怎样的都可以归为意识形态。

【PC游戏】后现代社会的一剂解药药引——《死亡搁浅》杂谈-第7张

同时“意识形态”会给予相信者一个可以预期的未来,比如我是马克思主义者,那么我便会相信未来属于共产主义(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本人对“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是摒弃的,认为其是资本主义的产物;而列宁基于更加实际的团结人心的需要,提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概念);如果我的意识形态是新自由主义(请注意和自由主义作区分),那么我便会认为市场是最完美的调节机制。

于是从定义中我们便可以得知意识形态是有现实基础的,或者更直接一点,意识形态属于现实世界的一部分,而这正好也与马克思的理论相符。同样被老马精准总结到的还有意识形态对现实的影响,简言之就是60年代到80年代的日本之所以保持着高速的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热衷于投入各种意识形态的建设中,并把它们承诺的目标转化为现实,要知道直到1966年日本的人均GDP才达到1066美元,一个普通人很穷但是发展迅猛的国家必须依赖参与国家建设的人的信任,就像股票市场的繁荣必须依赖投资人的信心;还有一个因素那便是美国对日本的援助,处于冷战时期的日本充当着桥头堡的角色,自然美国不会亏待这个重要的前线基地,或者说正是美国的援助,才让日本的民众产生了对未来的期待并投入建设,与之相对地,美国对日本政治,商业,文化的渗透日渐加深,日后经济与文化的崩溃也因此埋下了伏笔。

但投入到意识形态建设的日本民众意识不到这一点,同时现实的压力,世俗的烦恼也在逼迫着他们努力工作,而不是思考,因为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都在承诺着只要我们能坚持当下的努力,实现它构建的愿景,一切烦恼压力都会迎刃而解,举个例子,新自由主义认为市场是万能灵药,只要能实现完全的市场化,就能解决问题。然而事实如何我想大家都很清楚,所以意识形态构建的理想天国与现实的烦恼有着不可忽略的矛盾与裂谷,奇怪的是纵观人类历史,现实的苦难不会动摇人们对意识形态的信心,相反人们更加愿意相信只有去建设意识形态,才能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循环。

而这个循环在日本社会中意识形态崩塌了,作为对现实世界崩塌的回应。全共运的失败之后日本普通人对于政治活动的冷淡态度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就算再怎么举着“毛泽东思想万岁”的旗帜,也无法掩盖这场运动中组织纲领的缺失与行动的幼稚,当缺乏明确指导纲领的暴力展现在大众眼前时,他们的失望是可想而知的。

【PC游戏】后现代社会的一剂解药药引——《死亡搁浅》杂谈-第8张

加上美日安保条约的签订,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想是没有除美国霸权主义意识形态以外的选择了。美国政府通过霸权将日本的原生政治形式给粉碎再重新塑造成自己所需要的形态,普通民众的政治参与感也一并在面对美国利益集团的无力感中被碾成了齑粉。双重甚至多重因素的导致了日本民众的政治冷感,与对未来的幻灭。

额外讽刺的是,游戏中崩溃的是美国,重建起来的却是与当今的霸权主义美国完全不一样的“美国”,我想小岛其实也看出来了美国对日本援助的代价。

这是意识形态崩塌的先决条件——对现实的漠不关心。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

虚构世界:绝望的狂欢

游戏中有一种名叫米尔人的敌对势力,但奇特的是他们对你本人没什么兴趣,只想要你身上的货物,当你啥都没背靠近他们的营地时,他们只会单纯地警戒你而不会攻击你,描述说他们是一群送货上瘾的人,很神奇对吧,怎么会有人把人生送货当作最高目标,但却干着抢劫的勾当?

【PC游戏】后现代社会的一剂解药药引——《死亡搁浅》杂谈-第9张

米尔人“山姆”

送货是为了把货物从一人手里交到另一个人手中,也就是说在《死亡搁浅》中货物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送货是基于现实世界维持人与人之间微薄联系的奉献行为,所以每一位NPC都会给予山姆夸赞和感谢。

回到米尔人,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活在虚构世界中。“虚构”一词完全不基于现实产生,换言之虚构世界和意识形态不一样,可以脱离现实而存在。所以他们才会做出抢劫并囤积货物这种与送货着迷完全相反的行为。之前说到货物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米尔人送货上瘾,也就是说他们想要通过送货来获得更多点赞,构建自己的community,这里他们的意识出现了一种神奇的倒错——米尔人认为货物是他们获得点赞的来源,然而真正让他们获得点赞的是他们与委托人之间的联系,货物只是其中一种承载物,在这张承载物之上的才是本质来源。进一步延申,货物是人与人的联系在物质世界的符号,米尔人对符号的迷恋超越了对现实的喜爱,实际上是沉迷在了由符号构建出的,空中楼阁般的“世界”当中,也就是开头说的虚构世界。

那他们为什么会需要这样的世界呢?

笔者以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一群人为例子:20多岁,宅男,热爱galgame,玩的少的人也玩了几十部,玩的多的已经玩了200多部,当我们聊到galgame以及当中的各类角色的时候(非严肃情况下,要是严肃的话可能就开始聊虚无主义,存在主义等哲学内容或者美学理论了),我们通常会以各种属性去区分,对剧情桥段也会使用标签对指代,而这种有个专有名词形容,叫数据库消费(央视6台评紫罗兰永恒花园的视频中受邀的影评员有讲到),同时我们也会对各色自己喜欢的游戏周边趋之如归,这里点名放出豪言《樱之刻》发售后要买完所有官方特典的某位。

【PC游戏】后现代社会的一剂解药药引——《死亡搁浅》杂谈-第10张

我对他们的观察当然并不只限于爱好的交流,还有大家对未来的看法——迷惘。当我们聊起自己的专业和工作时,大家很明显地表现出了一种无所谓的氛围。不是有句话这么说吗——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自己的未来却满是迷茫

“御宅族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对ACGN以及流行偶像的狂热兴趣,他们沉迷于这一领域,拥有着超高的热情,而御宅族与其他文化群体最大的不同便是对意义的不在乎,以及对数据密度,对收集符号的一种恋物癖式的崇拜。当御宅族沉浸在他们的世界中的时候,外界所定义的意义式无关紧要的,对他们来讲,尽可能收集多的符号才是最重要的,收集不是为了达成意义,相反意义来源于收集的过程,他们只想把自己沉浸在自己钟爱的动漫剧集和游戏里或者说一个特定的符号宇宙里。”

但你要说米尔人罪该万死,那大可不必,他们承担了旧世界对未来美好向往的幻灭,而我们承担的则是阶级固化与经济下行双重压迫下的无力,甚至偏安一隅都是激烈竞争胜利后的奖励,而这便是对上面问题的回答。

破碎与重建

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鲍德里亚在拟真逻辑框架中提出了“超真实”概念,这是他对现代性之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形而上学式描述。

【PC游戏】后现代社会的一剂解药药引——《死亡搁浅》杂谈-第11张

这张照片帅点

这一概念在西方学界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认可,在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与现代性反思话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超真实”概念是在《象征交换与死亡》中被明确提出来的,是指真实与非真实之间的区分已变得日益模糊不清。按照鲍德里亚德观点, 超真实是完全的模拟, 它不仅仅是被生产出来的, 而“始终是一种已经被再生产出来的东西”, 即此时真实不再单纯是一些现成之物 (如风景或海洋) , 而是人为地生产 (或再生产) 出来的“真实” (例如模拟环境) ,

它不是变得不真实或荒诞了, 而是比真实更真实, 成了一种在“幻境式的 (自我) 相似”中被精心雕琢过的真实。在鲍德里亚的理论谱系中,他的理论意图十分明显,就是要制造“超真实”这样一个概念来与传统的真实概念相对立,从根本上宣布真实的死亡,超真实是作为真实死亡之后的替代物出场的。

超真实空间基于同样由鲍德里亚提出的“符号”与“拟像”而存在。根据他的著作及理念,拟像可以分为这四个阶段:

  • 第一,在前工业时期,即仿造秩序阶段,“拟像”可以是文字、绘画、雕塑等形式。这些形式“并不破坏自然规律的模仿,其中既有拟像的成分,也有真实的成分,此时拟像是真实的类比物”
  • 第二,在工业社会,即生产秩序时期,“拟像”依赖价值的商品规律,其表现形式可以是某样商品的批量生产、某个广告画的批量印刷。
  • 第三,到了后工业社会时期,也就是仿真秩序阶段,“拟像”遵循价值的结构规律,具体可表现为一份数码合成的照片、一个电脑软件建构的建筑模型。
  • 第四,到了第四个阶段,即“拟像”彻底脱离真实的阶段,“拟像”可以是科幻电影中完全虚构的“外太空场景”,甚至是全新的“外星人物种”。

鲍德里亚着重研究的是第三、第四阶段的“拟像”,他认为社会最终将会进入“拟像社会”,即一个人们通过大众媒介传播的“拟像”了解事物甚至世界的社会阶段,彼时“真实”和“非真实”的界限愈来愈模糊。在鲍德里亚看来,未来社会里,“拟像”成为人们眼中的“真实”。实际上,拟像就是一种虚拟的存在,甚至比实在更加的实在。

比如迪士尼乐园,各色vtuber,vup就是这样的产物。前文所使用的“虚构”一词,代指的是超现实,而我之所以在这里抛出这个概念则是因为接下来要将到《死亡搁浅》的核心游戏体验——孤独的来源。

在游玩的时候,特别是在开罗尔网络还没有连接之前,你将独自面对陡峭的地形,时间雨,BT,米尔人,恐怖分子,同时还要保证货物完好无损,可以说是相当辛苦(尤其是风电厂,新手噩梦),面对BT的无力与连接开罗尔网络之后得到他人的帮助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于是身为玩家的我意识到了我独自走在这篇荒芜的大地上。这是游玩时的孤独感来源。

【PC游戏】后现代社会的一剂解药药引——《死亡搁浅》杂谈-第12张

但我要指出,《死亡搁浅》的孤独感不止于此,开罗尔物质对地球气候,电磁环境的影响让一切现代的通讯工具都无法使用,所以以冥滩为传输媒介的开罗尔网络承担了此项责任,但如果你没连上冥滩,你就只是孤单的一个人躲在地下避难所里。前文提到的离群索居,通讯手段的丧失,让人与人的连接变得脆弱,而这也是鲍德里亚所说的超真实空间正在带给我们的。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当初以合作关系为基础而存在的社会依旧存在,只不过因为工业化导致的细分化与专业化,每个人都是一个个可替代的零件,同样的,每个人的需求与欲望都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并得到最好的“照顾”。因此生活在其中的我们不再需要与人的互动,吃饭——手机上点个外卖,娱乐——各色工业流水线生产的游戏.电影.影视剧,オナニー——一样可以在手机上找到各种本子,小电影,里番当作配菜,甚至还有辅助道具。

日本特色的一人份火锅,单人隔间,可以不与人说话互动就点餐的烧烤,看到了吗?这便是小岛所展现的,《死亡搁浅》世界观中人们的状态,不知身在中国各大城市中的各位是否有感同身受呢?

那我为什么会说《死亡搁浅》是解药药引呢?小岛用非常后现代的手法表现了一个前现代的故事。因为最后拯救世界的直接原因是山姆对艾米莉的拥抱,也就是爱,说实在话我当时玩的时候非常不解,那么大一个灭绝体,你一个拥抱就留住了?但在玩完之后想想,其实非常符合岛哥哥想要给予大家的忠告——爱身边的人,关注身边的人。艾米莉作为灭绝体,对自己的身份其实是模糊的,她存在的意义就是造成物种大灭绝,没有一个正常人会受得了这种转变,所以艾米莉是灭绝体这种设定和虚爆一样是一个象征,她象征着每个人都会有的自我毁灭的虚无主义倾向,与90年代日本经过神户大地震和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案的日本社会所独有的世界末日般的氛围有关,这点我们可以在那个时代诞生的《迪迦奥特曼》的《生命永存(永遠のいのち)》看出。

【PC游戏】后现代社会的一剂解药药引——《死亡搁浅》杂谈-第13张

作为暗线的拔叔与山姆,亲情贯穿了整个游戏,就像亲情贯穿了我们的人生,中间各种NPC的故事也代表了我们身而为人都会有的各种情感经历。说这个故事前现代是因为亲情这种以家庭为存在基础的情感在当今社会面临着消失的危机(中国作为一个前现代,现代,后现代意识交织的国家感觉并不明显,但在日本这很明显),通过倡议让社会回归前现代固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才说它是一剂药引--问题我提出了,我提供了一种从灭绝的情绪中匠人拯救出来的方法,但接下来的路要如何走,就只能交给各位玩家来解答了。

【PC游戏】后现代社会的一剂解药药引——《死亡搁浅》杂谈-第14张

结语

《死亡搁浅》和《素晴日》一样都是艺术品一般的游戏,两者有着较高的欣赏门槛,不过在游玩过两者后,我感慨于小岛与扶她自在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想要解答他们在游戏中提出的问题,但在查阅一定量的资料后,我发现试图解答这些问题的我实在太天真了——它们没有对应的,最终的答案。

创造性的活动所对应的劳动是马克思所认为的人的本质,这句话我想因为自己的兴趣写文的各位有一定的体会——我们在创造,在思考,思考碰壁了我们便会学习,我们遇到了志趣相投者,甚至搭建了一个小community(社团),做着自己的那一部分工作,维持着社团的运转,在这个层面上我因此第一次明白了因自己的兴趣去创造,去互动,去结识志同道合之人有多么欢乐。也许这个过程无法让我得到答案,但我想在思考这些问题之前,我必须立于大地之上,思想的花瓣才能随风飞舞,山姆必须脚踏实地,一件一件地送货,人与人的连接才能成立。

感谢阅读,也感谢和我志同道合的友人们。#神来之作第十期#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