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小欄目已經說到過Celica和MR2系列。那這一次就輪到非常著名而Supra了。這周我們就一起來回顧下脫胎於2000GT和Celica,最終自成一派的國民跑車,為談車小欄目的豐田系列做一個暫時的收尾吧。
在Celica的那一篇中提到,Supra系列的第一代車型脫胎於Celica A40。豐田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希望使用在Celica基礎上進化升級的Supra來對抗日產的Fairlady Z。外觀上最顯著的提升在於車身長度,以及提升觀感金屬裝飾。但最為重要的提升在於後來成為Supra系列傳統的直列6缸發動機。
1978年,Supra第一代車型上市,在日本國內被冠名為Celica XX,車架代號MA45。這款初期型Celica Supra搭載名為M-EU的2.0升發動機,110匹馬力。次年出口至美國後,車型被命名為Celica Supra,但車架號更新至MA46,發動機為2.6升4M-E,同樣是110匹馬力。
在銷售策略上豐田將Supra定義為高端車型,因此Supra的內飾設計也比普通的Celica要豪華。除了可選配的電動車窗、電動鎖外,還有手動天窗和巡航系統、特殊車門扶手,最後還有比較先進的音響。
1980至1981年,Supra經歷了2次小改款。其中比較特殊的是1980年在日本的上線的MA46,其搭載了2.0升M-TEU渦輪增壓發動機,馬力達到了145匹。這是第一款使用渦輪增壓的豐田發動機。這時出口美國的MA46的配置與MA45類似,提升的配置大都在於內飾和外觀上,比如新的中控臺和數字石英鐘。車輪轂則從鋼製提升為了鋁製。此外,當時的Supra官網還提供了可選的皮革座椅。
而1981年的改款升級了發動機。2.8升5M-E可提供116匹馬力的發動機成為了全系標配。這一年豐田提供了全新的運動套件,還有在當時比較先進的8軌磁帶播放器。
到了1982年,Celica第三代A60上市,豐田針對Celica進行了大改動,而這邊的Supra同樣進行了更新換代。第二代Supra開始在外形上進行了“獨立”。除了為保證容納直列6缸發動機而繼續保持的車身長度和軸距外,最為明顯的區別便是Supra採用了相對潮流的跳燈設計。
在這一代,Supra在日本發售了搭載2.0升1G-EU/1G-GEU引擎,馬力分別達到了125馬力和160馬力的“入門基礎”款Supra。而其他款Supra仍然是2.8升5M-GE/5M-GEU的標準配置。也是從這一代開始,Supra拓寬了它的銷售範圍,在美國、加拿大以及歐洲和澳大利亞都發售了對應車款。
在美國,Supra的型號被分為L和P型,也就是豪華型和性能型。豪華型偏舒適,只有自動擋可選,座椅均是皮革材質。而最特別的是儀表盤,僅有豪華版的儀表盤內置了數字屏幕,用於顯示剩餘油量、水溫,甚至到達目的地時間、剩餘距離等等,非常“科幻”。
而性能型的內飾則相對樸素一些,更加註重汽車的駕駛樂趣。外觀上性能型的輪圈尺寸要大一些。變速箱則是手動,儀表盤也注重實用,不像豪華型那樣花裡胡哨。座椅材質是布質,不過到1985年之後的車款則可以選配皮革座椅了。最重要的是,性能型的Supra搭載了LSD差速器,這是豪華型所不具備的。
不過,仍然作為相對高端一些的型號,Supra在其他配置上也算是較為領先的,比如全系配備的電動車窗、電動車鎖、電動後視鏡等。還有巡航控制,也是這一代Supra的標準配置。天窗以及相對高級一些的音響則仍是可以選配的內容。
1983年,Supra迎來了一次改款,除了對引擎的輸出功率進行了微調以外,最大的調整是為豪華型加入了新的變速箱,且搭載了電子控制器,以此允許駕駛員選擇“正常”或“運動”模式。這一次豐田又走在了技術最前端。
1984至1985年,豐田仍然持續給Supra帶來升級。部分之前選配的配置被加入到了標配之中,新增的改進包括重新設計的擾流板,新的防盜系統、後視鏡除霧、自動關閉燈以及自動照明。由於產能過剩原因,雖然1985年後第二代Supra就沒有再進行過升級,但其一直銷售到1986年,而在這一年,第三代Supra也已問世。
在1985年時,Celica就已經發布了他們的第四代產品T160,因從後驅改為前驅而飽受批評。而在Supra新車的策略上,豐田還是保持了其後驅平臺的傳統。至此,Supra與Celica正式分道揚鑣。
獨立出來的Supra與豐田另一款走高端豪華跑車路線的Soarer共用後驅平臺,但底盤則是獨立的全新設計。引擎方面,在保留了“入門款”的1G-GEU/1G-GTE渦輪增壓2.0升引擎外,全體使用了豐田全新研發的3.0升7M-GE引擎,初期馬力達到了200匹。
外觀上這一代的Supra整體造型與上一代較為接近,車身輪廓要小一圈。不過在其他方面豐田則下了較大的本錢進行升級。例如可以選配的4通道ABS,豐田最新研發的電子懸掛(TEMS),以及ACIS。
到了1987年,搭載7M-GTE渦輪增壓引擎的Supra MA71首次引進美國(之前只有日本出售渦輪增壓版本的Supra)。而由於日本和美國對於排放法案的不同,美國版本的Supra的馬力限制較小,經過排氣重新設計,其馬力達到了235匹。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代Supra提供了硬頂敞篷版本,而前兩代一直存在的附帶天窗的選配卻直到這一代銷售末期才得以上市。
第三代Supra同樣有過一些後續改款。1988年的改款主要針對外觀進行,最大的變化是尾翼部分,其他車頭、車燈的小調整倒可以忽略不計。另外,豐田也提供了3.0升版本的寬體套件。
在以前的欄目中我們提到過,豐田對參加賽車賽事非常熱衷。Supra成為了征戰房車錦標賽的車型。與WRC類似,參賽車型必須是量產車的緣故,豐田在1988年發佈了Supra Turbo-A,限量500臺。與普通3.0版本的區別有些明顯,首先是7M-GTEU發動機,高功率下馬力達到了287匹,車頭拍照位置改為了進氣口方便引擎散熱冷卻,中冷器也使用了更大的規格。
不過,Supra在比賽中的表現不盡如人意,它的先天劣勢在於車重,在於日產GTR32的對抗中完全處於下風。
到1990年,Supra再次迎來了改款,不過這款搭載全新2.5升1JZ-GTE渦輪增壓引擎的Supra只在日本國內出售。雖然不是3.0,但是這款引擎馬力卻已經達到了當年日本車企君子協定的馬力上限280匹。配合引擎的改動,這款名為2.5TWIN TURBO R的車型配備了Recaro座椅,Torsen差速器,Bilstein懸架,以及MOMO方向盤等一系列匹配的內部裝飾。但是豐田刀法精準,這款Supra去除了ABS。
第三代Supra在1993年正式停產,同一年,在這個系列裡知名度最高的一代Supra正式亮相。有種說法稱第四代Supra其實在1992年12月開始生產,直到1993年4月才開始大規模的量產。這一代Supra完全擺脫了前幾代的造型,又經歷了一次重新設計。從原本相對有稜有角的外型轉變為更加像千禧年時期跑車的造型,更加圓滑。跳燈設計也被取消。對於前幾代被詬病的車重問題,豐田在第四代Supra上進行了輕量化處理。總重量要比前一代Supra輕了100公斤。
引擎方面,Supra搭載了3.0升2JZ引擎,分為自然吸氣和渦輪增壓兩款,馬力分別達到220匹和280匹,這也達到了當初日本車企之間的君子協定的上限。而對於出口車輛就沒有這方面的限制了,豐田對引擎稍加改動,這些在歐美地區出廠的渦輪增壓Supra能輕鬆的達到340匹以上的馬力。另外,豐田將引擎渦輪以順序模式運行,降低了渦輪遲滯帶來的加速緩慢的現象。
同時,豐田也為這一代的Supra加入了其他的先進配置。比如,這一代的ABS衍生於當時的F1,該ABS允許每個制動卡鉗通過傳感器來控制速度。這也讓Supra拿到了“best braking performance of any production car tested in 1997”,70-0英里/小時的制動距離僅為149英尺,這個記錄直到2004年才被保時捷Carrera GT打破,新紀錄僅僅領先了4英尺。
動力十足,改裝方便讓Supra成為了不少改裝愛好者以及賽車電影的心頭好。Supra直線加速的優勢和改裝潛力在《速度與激情》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拳打法拉利355,腳踢道奇Charger 500不是什麼車都能做到的。
但是隨著越來越嚴格的尾氣排放標準以及經濟下行的雙重打擊,Supra的銷量在當時並不是很出眾,並在1997年開始停止向海外出口,而日本國內則在2002年正式停產。在1992年與Supra一同問世的“日本四大跑車”本田NSX、馬自達RX-7、三菱3000GT同樣在2000前後迎來了結局。
20多年後,Supra迴歸了!但是無論是車迷還是媒體對與Supra的歸來並沒有太多的興奮。因為這輛車是Supra,但又不是Supra。它與2020款寶馬Z4共用平臺,彼此的關係正如BRZ與86。正如TOP GEAR網站裡對新款Supra的評價:“一款功能強大的全能轎跑,但不是純種豐田”。
不得不說,新Supra的外觀還是繼承了最受車迷喜愛的第四代Supra,圓潤,但又富有攻擊性,很多人也認為它比Z4要好看的多。但是,如今在更加理性的消費者面前,僅有情懷並不能打動他們,為啥選擇豐田車,這理由不言而喻。
還好,在《極限競速:地平線5》中我們只要花費一點CR點數便能購買到第三、第四和最新的Supra。拿上他,征服遊戲內的直線加速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