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迪斯科》的叙事是「别致」的,因为它和意识流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一样,展现出了人广阔的内心世界,而在这之前没有一个游戏尝试去讨论这个主题。「失去了神明之后,璃月港需要由谁来守护?」,主角的三个回答,实际上暗喻了维柯历史观的三个阶段。而在《极乐迪斯科》之中,维柯的时代已经走向了终结。晦涩难懂的句子,是一个民族潜在的时代伤痕。《极乐迪斯科》所记载的,也是一个满目疮痍的民族隐秘的阵痛史。
本文从我的视频改编而来,大家可以去给视频一键三连。
Metacritic 97分,IGN、Gamespot双满分,TGA、BAFTA四项大奖获得者,PC Gamer 2019年年度最佳游戏,《极乐迪斯科》自发售以来,已经赢得了作为一个电子游戏能够赢得的所有奖项。
游戏发售后,玩家群体对《极乐迪斯科》产生了两种不一样的评论。很多玩家认为,它开创了政治学游戏的新时代,并直接把这个游戏和前苏联意识形态画上了等号,认为它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游戏;而更多玩家则被这款游戏梦幻般的晦涩语言、“专八迪斯科”和百万文本的吓人宣传搅得头昏眼花,连褴褛飞旋都没走出去,就草草关掉游戏窗口,把它扔在库存里灰暗的角落。
我对这个游戏感兴趣,是因为我自己就是学政治学的学生,但当我把这个游戏反复通关了五次,把能触发的支线和对话都触发了一遍之后,我心中对这个游戏的疑惑不仅没有解开,反而更加迷雾重重。我尝试去翻看互联网上的视频资料,只能看到大家对于《极乐迪斯科》里康米主义内核重复的赞美,似乎没有一个人想要去探究这个游戏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也就是《极乐迪斯科》为什么要用如此晦涩的语言去描绘一个绝大多数普通玩家都看不懂的世界。
“不懂”
而“看不懂”正是这款游戏在Steam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大家都知道《极乐迪斯科》是一款好游戏,大家也都很喜欢这个游戏的美术设计和音乐,但是绝大多数玩家对这个游戏的第一反应,就是“看不懂”。
你或许会说《极乐迪斯科》是一款CRPG游戏,这是一种可以算作“老古董”的游戏类型,因此对新玩家而言有点硬核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不管是同类型的《博德之门》系列、《永恒之柱》系列、《神界:原罪》系列还是赋予了《极乐迪斯科》极大灵感的《异域镇魂曲》,其硬核的都只是游戏机制,这些游戏的文本都是相对而言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越是流畅的文本,越能让玩家更快地产生代入感和参与感,让玩家更快地进入他们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
《异域镇魂曲》是RPG的文学标杆,它同时提出了那个经典的问题:“什么能改变一个人的本质?”
你或许也会说,在文本上玄乎其玄大搞谜语人的游戏也很多,比如人人都知道的魂系游戏(Soulsborne),里面的NPC几乎个个不会讲人话,要是他们说的话能和其他游戏里的NPC那样通俗易懂,那么所谓的“魂学”也就不会变成一门显学。
但魂系游戏吸引玩家的核心驱动力一直都是它的玩法和地图设计,你完全可以不知道前面这个亮血条的家伙到底是谁,它到底有什么悲伤的故事或者身份背景,只要一路平砍连击带顺劈打死就行了。因为宫崎英高的谜语人剧情是魂系列获得成功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没有剧情丝毫不影响魂系列优秀的游戏玩法,而《极乐迪斯科》完全是一个剧情和文本导向的游戏,不能和魂系列相提并论。
而更多号称剧情晦涩要玩八遍才能玩懂的游戏,实际上只是一些用神秘主义、超自然力量、官能体验和不明所以的表现手法来掩盖本身叙事能力的不足的羸弱产品。
因此,我们无法找到一个完全和《极乐迪斯科》同类型的游戏,来了解这款游戏行文如此晦涩的原因。
Soulsborne系列玩法大于剧情,不了解剧情不影响你通关
《玛莎之死》拿一堆官能体验来掩盖剧情的无能,某种程度上是对叙事羸弱的一种回避
《极乐迪斯科》到底是什么风格?
这就引出了我们需要知道的第一个问题,那就是《极乐迪斯科》的行文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风格,以至于我们无法把它归类到任何一款类似的游戏种类里。要想了解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需要知道我们通常概念里“游戏的叙事”到底是怎么样的。
PS平台上的《最后生还者》是一款不管怎么看都非常棒的游戏——我说的当然不是后来出现的那个带着根高尔夫球棍的东西,而是那个2013年6月14日在PS3上发售、后来又在PS4上重制的神作。这款游戏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讲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而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最后生还者》讲故事的方式,来理解游戏是如何让叙事变得精彩的。
请注意,以下部分涉及到《最后生还者》这部作品的剧透,这个游戏发售已经快十年了,但是因为平台独占很多人都没有玩到过它。我强烈建议你有机会一定要去亲自通关这个游戏,因为它非常非常棒,每一次玩都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最后生还者》宣布重制&上PC了,让更多的人玩到这款好游戏我很高兴
在《最后生还者》的最后一章,乔尔和艾莉来到了反抗组织火萤的实验室,在这里,乔尔被告知,如果要制作出对抗真菌感染的疫苗,就要杀掉作为真菌免疫体的艾莉。而乔尔在一路的历险中,早就把艾莉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于是反抗火萤的囚禁,杀死了火萤实验室的所有人,带着艾莉逃了出来。艾莉醒来后,乔尔欺骗了她,告诉她因为实验没法做,火萤让他们离开了。在回去的路上,艾莉一直心事重重,一言不发。
在整个游戏的最后,艾莉突然叫住乔尔,让他发誓自己说的关于火萤实验室里的话都是真的。乔尔没有任何犹豫,对着自己守护着的人,毅然决然地发了誓。
这个结局让人印象极其深刻,它在保持高质量叙事的同时留下了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话题:“爱人和世界,到底哪个更重要?”
这是游戏史上最知名的一段演出之一,我们很容易能够看出来,驱动这一场演出的核心动力是艾莉和乔尔两个主人公之间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艾莉认为,为了全人类,自己应该死在火萤实验室里;而乔尔却认为自己应当拯救自己所爱的人,不论付出什么代价。
这两种观点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我们又是怎么知道他们两个人是这么想的呢?事实上,直到我通关这个游戏,我都没有发现《最后生还者》有任何一秒的人物内心独白,人们无法知道他们的脑子里究竟想的是什么,只能通过他们的语言、动作和面部表情来了解他们的思想和立场,人物真实的心理被编剧有意隐藏了。
这是传统游戏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做法,因为如果要对人物的心理进行直接描写,那么就要在剧情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插入一个白色转场,然后让主角的画外音说一些奇奇怪怪的内心OS,而这只会让观众觉得尴尬,因为我们真实的脑内活动完全不是这样的,而是由非常零散的吉光片羽的思维组成的。
在真实世界里,我们的脑子在思考的时候,不会之前那些尴尬的演出那样,用你的声音对着你念一长串文章,而是近乎混乱地同时处理着极其多的事情。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现象,有的时候你看到了朋友发给你的微信消息,你不是特别想秒回TA,觉得过段时间再回比较好,然后下一个无关紧要的信息立刻会进入你的大脑,让你的注意力转移到另外一件事情上,把“要回朋友消息”这件事情忘得干干净净。直到过了几天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之后,你才会在某个很普通的时间点突然想到你还有一个朋友的微信没有回,点开ta的头像给ta发消息,却只能收到一个红色感叹号。
这样的事情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上发生着,因为我们的大脑记忆并不是线性的。人的记忆分为浅层记忆和深层记忆,大量的信息会在脑内出现然后瞬间消失,真实的内心活动是东一块西一块完全拼凑的。1890年,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出版了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这一本书,给这种思维起了一个名字,叫Stream of Consciousness,也就是所谓的“意识流”。
在《极乐迪斯科》之前,人们虽然知道了“意识流”这一现象的存在,却从来没想过可以把这种现象在游戏里表达出来。但是《极乐迪斯科》是第一个把这种不确定的意识真正表现出来的游戏。在《极乐迪斯科》里,你拥有一个名叫“思维阁”的游戏系统。当你在游戏过程中遇到了事件,这些事件会引发你产生一些思考。但此时你并不需要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思索做任何事情,只需要把它放着,让它消失在脑后,直到一段时间过后,它会自己突然跳出来完成这个思维。
这种感觉如此真实,因为我们在生活经常不知不觉地就完成了我们的一些思考,而《极乐迪斯科》是第一个把这样的过程表达出来的游戏。但其实在一百多年前,文学界早就已经开始了这种类型的创作。
极乐迪斯科的思维阁系统是这个游戏最具创新的机制
在《极乐迪斯科》的早期流程中,你从一个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酒店房间里醒来,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要做什么、自己究竟身处于哪个世界。如果你需要了解你所处的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构成的,你需要到码头上找一位名叫乔伊斯·梅西耶(Joyce Messier)的女人。她会告诉你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运转的,甚至还会给一贫如洗的你发一点钱。
而她的名字几乎明示了游戏和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的关联,詹姆斯·乔伊斯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意识流小说家,甚至没有之一。如果把游戏中的乔伊斯视作揭开《极乐迪斯科》世界面纱的钥匙,那么其名字暗喻的这位爱尔兰作家的作品就是解开《极乐迪斯科》如此晦涩的文本背后真相的解码本。通过这个名字上的暗示,我们可以知道,《极乐迪斯科》一直是意识流文法的拥簇。
我们可以回到之前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也就是《极乐迪斯科》的行文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风格
。我们此时已经能够知道这个问题的回答:
《极乐迪斯科》是一个描绘人类内心世界的游戏,而内心世界是复杂、多样和抽象的,和我们传统认识上的客观世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极乐迪斯科》的行文和此前我们所看过的任何CPRG游戏都不太一样。
但是这依旧没有解释为什么《极乐迪斯科》如此令人*看不懂*,也没有展现《极乐迪斯科》采用如此复杂表现形式的原因。因此,我们必须要把目光投回到解开《极乐迪斯科》世界的关键钥匙,也就是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身上。
乔伊斯是谁?
詹姆斯·乔伊斯一生只有四部小说问世,却奠定了现代文学乃至后现代文学的基础。他的主要成就来源于他的后两本小说《尤利西斯》(Ulysses)和《芬尼根的守灵夜》(Finnegans Wake)。《尤利西斯》记载了1904年6月16日这一天,三个普通的都柏林人从早上8点到第二日凌晨2点一天之内的种种经历。这本书采用了极其独特的写作方式,将这三个人一天之内的遭遇与荷马史诗《奥德赛》进行了平行对应。全书一共十八章,每一章对应一个小时,并且使用一种完全不同的写作风格。
例如,第十四章描写主人公布鲁姆来到一家医院等待一个孩子出生,这一章用英国散文发展史来象征婴儿从胚胎到分娩的发育过程,最开始的时候是古拉丁文,然后文风逐渐开始变得现代,到了最后干脆直接变成了爱尔兰方言和黑话。第十五章变成了一部舞台剧,第十七章变成了宗教问答,最后一章洋洋洒洒几十页,连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有。
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设置了极其巨量的谜团,并且公开声称学界需要至少300年才能研究透这本书。事实也的确如此,《尤利西斯》充斥着大量隐喻、文字游戏、象征表达和巨量无规则的意识流,即便是英文为母语的读者,阅读起来也具有极大的困难,被誉为“天书”。
但相比于乔伊斯的后一本书《芬尼根的守灵夜》而言,《尤利西斯》只是小巫见大巫。乔伊斯的最后一本小说《芬尼根的守灵夜》彻底抛弃了所有传统的行文结构,将人类睡梦中朦胧而不确定的意识通过文字直接表达出来。这本小说的两个主人公甚至没有确定的名字,而是两个抽象的,被叫做HCE和ALP的“概念”。全书的行文都是破碎的,一半以上的单词从未在任何人类的字典里出现过,甚至第一页就有一个长达100个字母组成的单词。
《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一页就使用了一个“克苏鲁”级的怪物单词来拒绝读者
或许你会想,除了同为晦涩难懂的作品,乔伊斯的这两本书和《极乐迪斯科》还有什么关联。事实上,他们确实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极乐迪斯科·最终剪辑版》发售后,市面上存在着一些批评,认为这部作品虽然是一个侦探RPG游戏,但在游戏中现实发生的事实在太少了。针对这个问题,RPGfan对主创进行了一系列的采访,《极乐迪斯科》的主创Justin Keenan对此回答称,对主创团队来说,让游戏主人公哈利感觉自己是一个真实的角色非常重要,他的内心生活就像一部伟大小说中的角色一样丰富而有趣。
《极乐迪斯科》的故事从头到尾只有七天,《尤利西斯》的故事只有十八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布鲁姆和哈利都只是漫无目的地在他们所生活的世界里游荡,和人对话、交流,小说里的布鲁姆甚至自己在野外奖励了自己一次。但是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拥有复杂、庞大的内心世界。
在《尤利西斯》的第八章,布鲁姆和别人聊天,突然问对方有没有见过“博福伊太太”,对方问他说的是不是“普里福伊太太”,他才意识到自己脑子里想的的确是“普里福伊太太”,但是自己却嘴瓢了。因为“博福伊”是他在第五章里看过的一本小说的作者,然后他马上又开始回忆自己上厕所的时候到底有没有把裤链拉上,但这是小说第四章的时候的事情。
在《极乐迪斯科》里,你会遇到一个名为“测颅先生”(Measurehead)的种族主义者,他的名字来源于一种被称为“颅相学”(Phrenology)的伪科学,这种科学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对不同种族头颅的形状来衡量出这个人所属种族的优劣。“测颅先生”会挡住你的去路,给你灌输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种族主义言论,你有机会直接把他干趴下,让他滚蛋。但大部分人无法通过他,只能让他在你的脑海里种下种族主义的种子。在这之后的游戏流程和种族主义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大概两个小时之后,你会突然涌现一大堆种族主义的思维,迸发出一堆小胡子都会拜你为师的言论,让“测颅先生”都为你叹服。
在他们之前,没有任何小说、游戏对人类的思想世界有过如此奇妙的描述,这种叙事方式也是没有任何人接触过的。所以大家第一次看到如此零散而混乱的游戏思维,就会觉得复杂难懂。但这的的确确就是我们所思所想的内容。
所以在此时我们可以回到我们的第二个问题,关于乔伊斯和《极乐迪斯科》的关系。他们都构建了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内心世界,而这样的内心世界正是我们解开《极乐迪斯科》最终秘密的钥匙,而这种思维世界是非线性、混乱和复杂的,所以他们的作品也是散乱、晦涩而难懂的。但是,我们尽管知道了他们属于什么风格,却仍然不知道他们究竟出于什么动机才故意设置了令人费解的思维迷宫。
《极乐迪斯科》晦涩难懂的意义是什么?
老实说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久,因为我完全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把很容易说清楚的事情搞得如此复杂,就好比速通视频里经常会出现的那些问“这样玩游戏到底有什么《意义》”的弹幕一样,我也不明白《极乐迪斯科》洋洋洒洒这么多文本背后的《意义》。这个问题使得我完全放弃了思考,甚至一度觉得我没法把这个视频做出来,因为如果我不明白这份《意义》,那么我也没法让自己的视频拥有《意义》。
但就在某一个时刻,我突然之间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且还是从一个我完全没想到会和这期视频还有《极乐迪斯科》这个游戏产生关联的游戏里发现的。这个游戏就是《原神》。
大家先别急着跑路,《原神》里或许真的拥有这个问题的《意义》。在《原神》里你会遇到一个NPC,名叫拾枝者戴因斯雷布。在你和他进行对话的时候,他会问你三个问题:
- 第一个问题是,终结此前蒙德城龙灾的人到底是谁?A.温迪、B.主角、C.所有齐心协力的蒙德人;
- 第二个问题是,失去了神明之后,璃月港需要由谁来守护?A.仙人、B.璃月七星、C.璃月港里的所有人;
- 第三个问题是,拥有“神之眼”的人和没有“神之眼”的人,哪种人对神来说更重要?A.拥有“神之眼”的人、B.没有“神之眼”的人、C.都不重要。
很多玩家和我一样,三个选项都选了C。我看了一下关于这段剧情的解析,大家把这三个问题和《原神》开发人员的唯物史观联系在一起,但在我看来,这三个问题的三个回答选项实际上呼应了意大利学者维柯(Giovanni Battista Vico)在1744年的哲学著作《新科学》里提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神的时代、英雄的时代、人的时代。
维柯的《新科学》
维柯认为,人类社会的就是按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来运行的。而这正是詹姆斯·乔伊斯最后一本小说《芬尼根的守灵夜》中最重要的核心理论。
《芬尼根的守灵夜》搭建了一座语言的极致迷宫,用几乎难以令人看懂的梦幻般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复杂的梦的世界。而这一切的核心,就是在于乔伊斯想写一部自己民族的世界史。因为乔伊斯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正是爱尔兰发生重大社会变革的时代。
爱尔兰12世纪被英国征服,19世纪遭遇大饥荒,19世纪末,爱尔兰人民在民族英雄帕内尔的带领下开始了大规模的民族运动,但最终,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了英国的联合绞杀,民族运动的果实也遭到窃取。直到今天,北爱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完全解决,爱尔兰的家里始终有一个“陌生的客人”。
乔伊斯深爱着自己的国家,但是当他开始创作的时候,爱尔兰政局混乱、经济衰退、民不聊生,社会生活完全瘫痪。在他的书信中,他阐述了自己采用如此独特的风格进行创作的原因,因为他看到都柏林已经成为了一个“瘫痪的中心”,而《尤利西斯》和《芬尼根的守灵夜》就是爱尔兰的道德历史。
战乱、饥荒和英国入侵使得爱尔兰是一个拥有极多民族伤痛的国家
这份情感甚至可以从他作品的标题中体现出来。《芬尼根的守灵夜》标题为“Finnegans Wake”,其指代的是一个爱尔兰民谣《Finnegan’s Wake》,乔伊斯把其中表示属格的符号(’)去掉,这样Wake既是名词、又是动词。复数形式的Finnegans不仅包含了爱尔兰的民谣主角,还指代着每一个人。这样,这本书的标题就将爱尔兰和全世界进行了联系。即“此皆众人”(Here Comes Everybody)。
无独有偶,二十世纪末期,同样的遭遇在《极乐迪斯科》主创所在的国家爱沙尼亚发生着,过去在这里曾经拥有过的一种主义,对爱沙尼亚的人民产生了永久的影响。但是在游戏的世界里,这种主义已经死亡。在游戏的世界里展现的是一个瘫痪的马丁内斯,和一百年前的爱尔兰如出一辙。
在游戏世界中,“那个”主义已经不复存在,甚至有人认为它是个传说
在这里,“人民的时代”已经结束,而即便是维柯也没有告诉我们“人民的时代”之后将会是什么时代。所以我们在游戏里看到的和充斥的就是扑面而来的虚无主义。这是一个民族最隐秘的一种伤痛,而这样的伤痕是无法用常规的叙事技巧来阐述的。
1994年,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出版了《西方正典》(The Western Canon)一书,这本书是美国大学比较文学系的必修课,几乎是西方文学界关于“何为正统叙事”观点的代表。 而在这本洋洋洒洒的大作之中,我们没有发现任何关于瘫痪的民族所写的文学的描述。书中有的只有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的作品、和更多的莎士比亚。似乎所有的作品都是从莎士比亚的作品里衍生出来的,托尔斯泰是嫉妒莎士比亚才开始写作,尼采是给莎士比亚写脚注的,莫里哀也一定是被莎士比亚托梦才能拿起笔来创作,至于乔伊斯和福柯,似乎更像一种邪教的存在。
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
在西方的正统认识中,非西方民族的那些隐秘的伤痛是不存在的,马克思主义是不存在的,女性主义也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根源于十四行诗的正统文学,和被西方文学界深爱着的那一套经典叙事论。这种思想随着殖民历史拓展到了全世界,以至于包括我们在内都认为“文学”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极乐迪斯科》里隐秘的伤痛叙事,是傲慢的《西方正典》和它所代表的“西方正统叙事”所不屑一顾的。传统的文学研究不想去理解、研究和系统化它,把他们贬斥为胡言乱语和自怨自怜。文学教育不想内化它,把它排斥在教育系统之外。而这样的文学体系却在欧洲的两个饱受摧残的国家里野蛮生长着,开出了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游戏历史中最璀璨的两朵花,只是它们并没有长成我们认为的“文学”的样子罢了。
所以,此时此刻,让我们再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也就是为什么《极乐迪斯科》如此的晦涩。现在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非常明显,因为《极乐迪斯科》是属于一个民族特有的历史伤痛,这种伤痛往往是隐秘而无法用令人容易理解的文字来进行表达的。
尽管他们晦涩难懂,深奥复杂,但我们却不能够否认这样的文字的存在,因为如果你因为觉得自己*看不懂*而不去看她,你就会和那本说不定是一边对着莎士比亚的画像自我奖励一边写出来的《西方正典》一样,变相地否认这些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些历史确确实实存在着,我想你知道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而我也知道。而这就是独特的,属于一个民族独有表达方式的魅力,就像下面要介绍的这首歌一样,尽管歌词晦涩难懂,但是我相信,你一听就可以知道,它到底讲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