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成功被標題騙進來了,本貼的標題雖然是“戒”但本作者其實不提倡戒。為什麼?切聽我細細道來。
我們得先明確一點,世界上沒有不好的習慣,再說一遍,世界上沒有不好的習慣,只是你人為的認為他不好。給了一個價值取向,貼了一個標籤而已。而且,每個習慣的背後都有你的隱藏需求,找到隱藏需求才是問題的關鍵
我們只能說這個習慣現在影響到我的家庭,事業,健康…………等等,所以我不需要它了,我要去除它,讓它看看誰才是身體的主人。那麼好問題就來了,許多hy在這方面就受挫了,特別是戒某吧那一套,就跟邪教一樣。“瘋狂的定義是做一樣的事卻期待不同的結果”,如果你已經嘗試無數次了,仍然沒有好的結果,不妨繼續看下去
所以去除“戒”,就是因為這個思維不好,舉個例子,戒菸,抽菸對我們身體不好,但是為什麼那麼多人還在吸菸嗎?“吸菸有害健康”這六個字想必刻在我們每個人心裡了吧,抽菸的人必然是知道的
那麼,他們戒除不了是為了滿足心裡的快感嗎?不一定吧,吸菸遠遠沒有想象中的快樂,甚至如果你在戒菸,你還會有一種負罪感,覺得自己怎麼又抽上了?痛苦懊悔不斷襲來
到這就是本貼的關鍵了
秘訣就是不在意
我們大腦是會強化反覆出現的事物的,如果你越是在意它越會被強化,並且“戒”,還會讓你產生負罪感,其實你真正是在享受規則被破壞後的背德感。那麼好,這就形成了一個循環,破壞——享受背德感——強化——破壞

為什麼是背德感?
其實源於小時候的壓抑環境,小時候會設置很多條條款款,被認為什麼是絕對禁止不可以做的,如果違反了,大人們會用吼叫,打罵等方式去禁止我們去做,而不告知緣由,甚至有些就是父母把自身意志強加到孩子身上,連同他們的腐敗
但,生命是嚮往自由的,可以為了自由付出一切,有詩云“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這點在“青春期”,也就是自我意識達到頂峰時,表現最為明顯
不被允許自由決策的靈魂終將覺醒,其中最為明顯的表現就是反抗權威,反抗規則
被壓抑許久的靈魂,已經失去了判斷力,只有破環規則,破壞權威的那一刻,彷彿才在宣告自己是自由的
有很多人認為自己已經過了青春叛逆,但這種習慣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存在,本質仍然不變
抽菸,是有害的,我要戒菸,規則是不許抽菸。
發現沒有,這時候你的靈魂可不管那麼多,它已經把違背規則後的快感等同於“自由”。
那麼失敗就是必然的

為什麼背德感給我們的傷害那麼大?
其實,惡習給我們的傷害遠遠沒有,因為違反了惡習而進行自我批判,自我否定的傷害大
大可不必如此迫切的把惡習戒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短時間戒除是不可能的,得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並且把矛頭·瞄準
怎麼改變?
瞭解自己,瞭解惡習
瞭解惡習
如果你抽菸,那就去了解煙的科普危害,去學習,不止是危害,歷史,益處,源頭,變種等等都可以瞭解,越多越好,越多看的越透徹,並且往往這個習慣不止你一個人有,你絕對不止你一個人為此困擾
所以,不必把這個當作你獨有的大難,瞭解惡習
瞭解自己,在弗洛伊德的系統裡,行為最好的就是昇華
人都有暴力傾向,動物性。但是,如果把這種攻擊性用到一些有益的地方,比如籃球,足球等等對抗性項目中就是對自己行為的昇華,所以,找個時間問問自己,有這個惡習的根本需求是什麼?
才能對症下藥,這個問題也只有你能回答
以上,期望hym都能快快樂樂的,健健康康生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