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黑神话:悟空》在国内的爆发是吃到了大圣的情怀加成,那么它在海外的流行则还有另一股隐形流量的加持。

那就是这款游戏从某种意义上成为海外玩家反对过渡政治正确与白左绑架的一面旗帜,成为海外玩家对抗媒体话语霸权的一柄武器。

可见只要一款游戏品质过硬征服了玩家,自会有人替它说话。可惜的是,能够这样客观对待《悟空》的帖子,在海外社区还是少。如果说核心玩家更多还是关注游戏本身,讨论游戏的玩法、美术和剧情,那么《悟空》在海外非玩家群体中的舆论风向,的确一切混沌。

说到底,游戏产品就和所有的文化产品一样,总是与时代潮流强绑定的,是不可能时代而存在的。《悟空》的成功,有中国游戏工业化进步的基础,有中国文化在全球抬头的背景。
但海外市场对中国游戏的偏见与刻板印象依然不少。这些偏见只靠一部《悟空》是无法完全打破的,需要的是更多不同题材、不同玩法的“悟空”们才能打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