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尊敬的指揮官們大家好!
近期相信有許多指揮官在遊玩中發現了這款經典的飛行載具,也是歷史上有名的戰鬥機,它就是——BF 110 C-6。
在《從軍》中,【D國:BF 110 C-6戰鬥機小隊】駕駛的便是這架被稱為高空夜魔的戰鬥機。指揮官可在《從軍》裡的武器研發中看到【D國:BF 110 C-6戰鬥機小隊】,解鎖體驗這架飛行載具。
BF-110戰鬥機(Bf-110 Fighter )是二戰時期德國重型戰鬥機,大戰中德國最有名的雙發戰鬥機,原型機於1936年5月12日首飛, 共生產了大約6000架。
今天就帶各位指揮官一起了解下BF 110的故事。
研發起始
戰略戰鬥機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需要一種多用途戰鬥機來護航轟炸機和攻擊地面目標。為了獲得更大的航程,這種戰機通常採用雙發佈局並擁有較大的體型。但由於航空技術的限制,這一概念在當時只能停留在紙面上。到了上世紀30年代,隨著技術的成熟,戰略戰鬥機的實現變得可行。
1934年,德國空軍開始研究未來空戰戰術。他們提議研製一種雙發、多座的戰略戰鬥機,用於護航、偵察和轟炸等多種任務。這一提議在德國航空工業界引發了爭議,許多專家認為這種飛機將會很笨重,機動性和速度都不如轟炸機。然而,時任德國“國家航空專員”的赫爾曼·威廉·戈林卻非常喜歡這個概念,並下令開始研製。之後,帝國航空部(RLM)正式啟動了戰略戰鬥機計劃,項目名為轟炸驅逐機(Kampfzerstorer),航空部的技術規範對新戰機的作戰用途提出了以下要求:
1.深入敵國領空,清除敵方的空中防禦力量,為己方轟炸機編隊打開一條安全通道:
2.為己方轟炸機編隊提供貼身護航:
3.攔截並摧毀來襲敵軍轟炸機;
4.執行戰術轟炸和對地攻擊任務。
轟炸驅逐機項目啟動後,帝國航空部技術處向古斯塔夫·奧拓(AGO)、道尼爾(Dornier)、亨克爾(Heinkel)、福克-沃爾夫(FW)、亨舍爾(Henschel)、哥達(GWF)和巴伐利亞飛機公司(BFW) 七家飛機製造商發送了設計規範,要求研製全金屬、雙發、三座、多用途戰略戰鬥機,具備強大火力和內部彈艙。除道尼爾和亨克爾外,其他五家公司提交了方案。AGO和哥達方案未通過審查,福克-沃爾夫、亨舍爾和巴伐利亞飛機公司進入原型機階段,各製造三架原型機。分別為福克-沃爾夫的Fw 57和亨舍爾的Hs 124以及巴伐利亞的Bf 110三種型號。
Fw 57V1 原型機
福克-沃爾夫的Fw 57是三種參選機型中體積最大的,翼展達25米,採用兩臺900馬力的戴姆勒-奔馳DB600型12缸液冷直列發動機。武器為三門MG-FF型20毫米機炮,其中兩門在機頭,一門在機身背部的毛蒜電動炮塔內。航空部專家對其設計階段就已存疑。Fw 57的翼展比He 111長2米,重量與之相當。體積和重量大,使其在與敵軍單發戰鬥機相遇時成為活靶,無法為轟炸機護航。1號原型機Fw 57V1於1936年夏季首飛,試飛表現不理想,飛行員稱其操縱笨重。因性能不佳,後兩袈原型機V2和V3未完工。
Hs 124V1 原型機
Hs 124 的首架原型機 Hs 124V1 於 1936 年6月首飛,採用全金屬、懸臂上單翼設計,主起落架收入發動機短艙後部,氣動控制面為帆布蒙皮。裝備兩臺 Jumo210℃ 發動機和機頭炮塔內的兩門 MG-FF 機炮。2 號原型機 V2 於 1937 年4月首飛,改用 BMW132D 發動機,取消機頭炮塔,改為全透明機鼻。3號原型機 V3 換回 Jumo210℃發動機,機頭為金屬構造,內裝兩門 20 毫米機炮和 2挺 7.92 毫米機槍, V3未顯示有試飛的記錄。由於Hs 124 和 Fw 57 在性能上相近,未滿足空軍需求,最終雙雙出局。
Bf 110V1原型機
1936年5月12日,Bf-110原型機的首飛順利進行。試飛結果顯示,儘管Bf-110的機動性相對較低,但其飛行速度卻超過了當時一線戰鬥機Bf-109。鑑於這一優勢,帝國航空部立即提出了一份4架A-0預量產型的訂單,並自1937年1月起對新一代Bf 110V2開展進一步的測試。經過此次測試飛行,Bf-110正式步入量產階段。
投入實戰
在早期的波蘭戰役、挪威戰役與法國戰役中Bf-110的戰績非常優秀,但在之後的不列顛空戰前期它的機動性過差的問題被完全暴露,導致許多的Bf-110飛行聯隊損失慘重,被迫退出日間作戰改為夜間戰鬥機。
之後在不列巔空戰後期與巴爾幹戰役、北非戰場與東線的夜戰中均取得了不錯的戰果,同時還被做為戰鬥轟炸機為德國陸軍提供地面支援。在戰爭後期,Bf-110被改良成一款專職的夜間戰鬥機,成為德國空軍夜戰部隊的主力。其中空戰英雄海因茨·沃爾夫岡·施瑙費爾(Heinz-Wolfgang Schnaufer)就是夜戰飛行員之一,在他的整個戰鬥生涯中,一直駕駛Bf 110,不去理睬後期要求部隊換裝夜戰型Ju 88的命令。 戰爭結束時施瑙費爾的官方戰績為擊落了121架敵機。
改進版本
Bf 110共開發過8種主要改型:其中Bf-110A、B是早期試製型,馬力不足,未投產。
Bf-110 C是改進後的第一種批產型和大戰初期主力機種之一。裝有戴姆勒·奔馳DB601A發動機,翼梢改矩形,冷卻器搬至翼下,乘員四周鋪設有防彈鋼板。共有C-1~C-7多種,C-4B、C-7用於轟炸、C-5用於偵察、C-6則改裝有30毫米機炮。
Bf-110D是1940年服役的晝間遠程護航改型,大多用於東部戰線。發動機功率增至1200馬力,航程加大,可掛2~3個大型副油箱和一隻海上用的自救筏,其中D-3型可掛炸彈2枚。
Bf-110E是戰鬥轟炸機,翼下可掛4枚50千克炸彈,機腹可掛1~2枚1000千克大炸彈。
Bf-110F是專用於攔截敵大型轟炸機,從C型改來,發動機下方滑油冷卻器放大,可外掛210毫米火箭筒,其中F-4型改三人小組,供夜間空戰用。
Bf-110G是在Bf110的後繼型號Me210研製遭挫後,又 利用Bf110繼續改進成功重火力戰鬥機改型,即Bf110G,總計量產超過3000架。構造上雖近似於C型,但因發動機單臺功率已增至1475馬力,故綜合性能開始接近 Bf109E。其中G-1、G-2為戰鬥轟炸型,G-2裝備5槍2炮,1943年服役;G-3是偵察型;G-4為夜戰型,產量高達630架,是Bf110各型之冠,機頭採用三炮重火力,擁有近距 “C-1”和遠距“SN-2”型機載搜索雷達,成為全天候戰鬥機。
Bf-110H是Bf110的最終改型,其中H-2、H-3、H-4相當於G-2、G-3、G-4。因為戰爭資源的枯竭,產量極少。
總體來說,Bf-110是二戰時期德國空軍最重要的飛機之一,它在不同階段和不同領域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雖然這款戰機在服役期間被詬病的缺陷確實不少,但它卻依然發揮出了很多“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戰爭中,使用Bf 110的部隊中產生了不少王牌。在晝間驅逐機部隊中擊落敵機20架以上的飛行員有15人,其中戰績最高的是第26驅逐機聯隊的愛德華·特拉特少校(Eduard Tratt),總共取得了38次空戰勝利,其中包括4架B-17和5架P-38,此外還在地面擊毀24輛坦克和26架飛機。在夜戰部隊中自然是前文提到的頭號王牌施瑙費爾,戰績121架,全部在Bf 110上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