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提示:本文含有《不予播出》中,不涉及主線劇情的相關內容。
1
如果你看過電視,那你一定聽說過《新聞聯播》。在這檔每晚七點準時放送的國民節目裡,一些元素從未改變:30分鐘時長,略顯魔性的開場CG及BGM,歷代男女主持低沉的播音腔,以及在主持人背後充當背景,深藍色調的導播室。
今天的主角,正是那些在導播室內工作的導播們:他們是電視節目裡不可或缺的人員,將臺前與幕後聯繫在一起,決定著節目的放送節奏與風格,對收視率有著重大影響。
儘管身居要職,但導播的實際工作內容對大眾來說,還是帶有一絲神秘色彩。在今年一月發售的《不予播出》中,玩家可以實際體驗一把當導播的感覺。
2
現實中,導播是個專業性極高的工種:以大型晚會直播為例,導播要在以秒計的反應時間內,指揮兩位數的攝像機,找到最佳的放送畫面的同時,還要注意現場有無突發狀況。工作中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能有一絲分神。
在《不予播出》裡,“工作”得到了簡化:遊戲流程中只有4個播放源可選,且不需要對攝像發出指令。但若是因此輕視了遊戲的難度,一段受苦的旅程便即將開始。
導播的工作目標是提高節目收視率,為此選擇合適的播放源是基本中的基本:將鏡頭對準說話的人,選擇合適的角度,不要讓同一個畫面逗留太久,在對話時快速切換畫面……這些都是在遊戲早期就會受到的考驗。
隨著遊戲的進展,越來越多的奇葩會來添亂:連珠炮般“口吐芬芳”的政治家,全裸衝進畫面的“熱情觀眾”,採訪時從衣櫃裡竄出的SM男……
節目內的亂子已經很多,節目外的干擾卻一點也不少。可憐的主人公所在的廣播公司顯然經費不足:控制檯漏電、散熱要手動搖風扇、信號閃斷、上司的施壓……讓本已足夠複雜的導播工作舉步維艱。
種種挑戰疊加起來,使得《不予播出》頗具難度,以至於筆者在一週目的流程中從未在任何關卡中獲得超過A的評分。
若文章止於此,那麼《不予播出》僅僅是一款導播模擬器,在筆者看來,讓它真正變得有趣而豐富的,是遊戲中那一個個荒唐又好笑的影像片段。
3
《不予播出》的故事發生在一檔虛構的新聞節目裡,遊戲所有的影像內容,均由真人出演。它還持有“全世界全動畫視頻影像最多的電子遊戲”這一吉尼斯紀錄。
電視節目不只有放送中的部分,導播這樣的幕後人員,能夠在小屏幕上目睹許多演播室裡的花絮。這些花絮,展現了演藝界人士光鮮亮麗背後的另一面:
男主持傑里米憤世嫉俗,開播前一秒生無可戀,下一秒就會變得無比職業。
節目各環節間會插入廣告,幾個廣告甲方的宣傳策略各不相同,玩家需憑藉自己的喜好選擇。而遊戲主創者對消費主義的辛辣諷刺,在一段段廣告裡滿到快要溢出:
傢俱零售商用大量商品轟炸視覺與聽覺,意欲摧毀每一個觀眾的腦子。
科技玩具公司強調商品的副加價值,鼓勵利用其攀比。
化妝品大亨散步容貌焦慮,用專有名詞與數據混淆視聽。
當然,這些廣告誇張而荒誕,但更荒誕的是,它們所隱含的套路與陷阱,每一種都在生活中似曾相識。
消費主義外,西方愈演愈烈的政治正確及一些特有的文化現象,也是主創抨擊的目標:
節目中上演的音樂劇,人物BUFF拉滿,劇情光偉正,什麼都很好,只有劇的本身爛。
大肆宣揚陰謀論的神棍,可以在電視節目上公開推銷自己的著作。
少女歌手編造身世賣慘,大打擦邊球,16歲出名,20歲被娛樂圈遺忘。
在以上的元素外,《不予播出》有著明確的主題與劇情,一是媒體如何操縱輿論,二是政治娛樂化。
在遊戲的設定裡,劇情跨度長達數年,而玩家可以在數年間的新聞節目變化中,明晰地感受到遊戲的雙重主題如何得以體現。
為防劇透不再多說,願閱讀至此的諸位能夠帶著興致,去遊戲中自行探索。
4
80元的原價,40G的容量,15小時的高質劇情,數位演員的傾情演出,現實梗的融入,辛辣的諷刺,脫力的劇情,英式的幽默,中文字幕加配音的良心,以及最重要的,從虛構投向現實的警醒與沉思,都讓《不予播出》成為了筆者心目中,2022年開年最為驚豔的獨立遊戲。
從頭至尾,《不予播出》的主創還是在講一個西方語境下的媒體故事,要說它對於東方的我們有什麼實際意義,或許是要警惕這股風颳進來。畢竟現在,已經是在提起西方的某總統時,會首先聯想到排洩物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