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想起回来填坑了,这一期将是科学恋爱里最后一期关于依恋模式和依恋类型的内容,也是当我们了解自己和对方的依恋类型如何正确的看待和使用依恋类型。
那么我们一个怎么样正确的使用依恋模式和依恋类型呢?正确的用法就是——忘了你的或者对方的依恋类型!!!诶?为啥啊?咱们之前学的做的测试量表岂不是浪费时间?非也非也!原因就是我们太容易的把依恋类型这个东西当做是星座配对一样来用了,觉得焦虑型依恋和疏离型依恋不适合在一起,恐惧型依恋应该避而远之,只有安全型依恋陪谁都适合,这本来就是一种极为错误的认知,依恋类型不是拿来你们简单的给人贴标签的,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四型依恋类型仅仅是一个极高度概括的东西,全世界有70多亿人,那就有70多亿种不同程度的依恋类型,每个人他自身的依恋类型都是独特的,我们要保持对人的独特性,没有可能有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是完全一致的,就算是孪生兄弟姐妹生活在一样的家庭当中也会发展出完全不一样的个性,更何况依恋模式呢!?如果这个世界上的人能用四种依恋类型去概括的话,那这个世界就太简单了,都知道自己应该找啥人在一起了,那还会有那么多分手离婚呢?甚至你知道希小胡子是什么依恋类型的,找一个对应依恋类型的给他做配,二战也不会发生了不是嘛!?
其实依恋模式就是我们在情感关系里某种情境之下体现出来的行为风格,这种行为风格它可能是歇斯底里的、有可能是逃避消失、也有可能是讨好付出、甚至有可能是一直默默隐忍等等,依恋类型并不等同于我们的恋爱方式,也不能等于我们的性格,更加不是我们的人格,所以之前的文章里已经讲过了,依恋类型并不等于人格类型,XX型依恋人格的说法纯属扯淡。人格是一个更加广泛的范畴,而依恋就像上文中提到的更多是我们在爱情里面,情感关系里面某个场景的一个表现,甚至不能代表你整个人的爱情。
其实不管是安全型依恋也好,非安全型依恋也好,只要我们掌握一些正确的相处方式,针对我们自身做适当的改变和调整,就可以很好的经营一段长期的亲密关系,依恋模式是可以不被激活甚至能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调整改变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归根到底还是我们人喜欢通过贴标签的行为去理解事物,因为这样更加方便和简单的让我们去理解这个世界的事物和人,只需要大脑自动化加工思维就好了,不需要动用我们脑袋去认真思考这个人与事物的形成和发展,且这种贴标签的行为其实也是我们生活中会产生矛盾的主要来源。
那么说了这么久,依恋类型这个东西就真的一点用处都没有吗?那么咱们为啥还要花时间认识和了解依恋类型呢?其实认识依恋类型是帮助我们自己,更好的去了解自己,自己在恋爱过程中可能会激活和触发的依恋模式和行为,并且通过依恋模式去找到我们这个依恋形成成因,找到我们儿童时期导致依恋形成的原因,更好的去理解我们在依恋激活时候的行为,从而去接纳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针对性的调整和改变,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对于我们的另一半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也是我们去了解我们的伴侣的一个工具,通过依恋去深入的了解我们的伴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去理解那些我们过去无法接受和理解的对方的行为背后的原因和诉求,更客观的看待对方的行为,从而理解和包容对方的行为,给予对方安全感和共情,带动对方和我们一起调整,在爱情中互相扶持互相成长。这些才是依恋模式真正的用处,它应该是我们用来了解和理解自己还有伴侣的工具,而不是用来筛选我们伴侣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