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音之旅第二篇章|无悔华夏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4-01 04:13:04 作者:William Language

第一题:滥竽充数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指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第二题:秦朝
参考: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2104/503228.html

第三题:减字谱
曹柔,730年出生,汉族,盛唐时期琴家,他给古琴创造了减字谱记谱法,后来经过历代琴人修改沿用至今。他对琴文化的最大贡献,即是在前人的琴学谱著基础上首创了古琴减字谱。虽然减字谱到明朝才基本完善,但都没有离开曹柔减字谱的根基。
减字谱又称指法谱,古代汉族古琴常用的一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因为它是将古琴文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故名“减字谱”。
减字谱的草创期是中唐,此期减字谱以曹柔为代表,它刚从文字谱中脱胎出来,与文字谱相比有所不同。
发展期是晚唐至两宋,此期减字谱可以晚唐陈拙、北宋成玉为代表。其主要变化有三:一是有的术语进一步简化,如弦名改称“一(或作“大”)、二、三、四、五、六、七”。二是右手“繁声”指法进一步分化,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同类指法。三是与日益强调“声韵”的要求相适应,左手指法得到了发展。
成熟期是宋末至明清。此期可以宋末《事林广记》、明中叶《松弦馆琴谱》、清初《五知斋琴谱》与清末《琴学入门》各谱为代表。

第四题:宗庙祭祀
编钟是古代祭祀或宴飨时用的乐器。钟体上部称为“钲”,下部为“鼓”,即发声的部位。钟口呈弧形弯曲,称为“于”。内壁有深沟漕,系调音磨锉所致,由于钟口弯曲,钟体表面铸有钟乳,形成声音衰减较快并有双音的特点。
以前在武汉看过编钟表演,很震撼。

第五题:十面埋伏
描绘垓下之战的,很喜欢的一首曲子。
公元前202前,楚汉相争接近尾声,双方会战于垓[gāi]下(今安徽灵壁南),韩信、彭越、英布等会合刘邦后,将向江南撤退的十万楚军层层包围。汉军以韩信亲率三十万人为主力,孔将军为左翼,费将军为右翼,刘邦坐镇后方,围住十万楚军。汉军为瓦解楚军军心,叫兵士们唱起了四面楚歌,楚兵大多离家已久厌倦连年征战,楚军中有人开始唱和,军心彻底动摇。
项羽一看大势已去,对虞姬唱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则和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唱完便拔剑自刎而死。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