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上午十點四十七分,《魔鏡2》的製作者發佈了致玩家們的一封信,信中表明瞭《魔鏡2》其實是一個R-16遊戲,而非玩家們所期待的R-18
於是,《魔鏡2》的評論區瞬間沸騰了,蜂擁而至的差評讓這個剛發行時甚至一度高達“好評如潮”的遊戲僅用時一天便淪落到“褒貶不一”的地步。可以看到,在最近30天的一萬多條評價中,僅有6%是好評。
這應該是我在steam上看到過的最慘烈的景象,即使有狗卡、崩3、鬼谷等留下的江湖傳說,但《魔鏡2》的人數之多、反差之大、速度之快,仍然堪稱之最。
這樣的場景令我感到困惑,因為在公告中,我們可以看到開發者非常有誠意的開放了退款通道,且遊戲首發時一同被贈送的N個喜加一並不會被收回。
這意味著對於購買《魔鏡2》的玩家來說,除了玩遊戲花費的時間沒有任何損失,不僅錢可以退回,還白嫖了一堆喜加一(不會這都有人說汙染庫存吧?),甚至你遊玩時的時間也是在質量尚可的GAL和消消樂中花費的。
但《魔鏡2》仍然被噴的體無完膚,因為他沒有在第一時間告訴玩家這不是一部R-18的遊戲,因為他沒有復刻《魔鏡1》的“經典”(其實《魔鏡1》的火爆也離不開跟風)。
所以,即使製作者非常勇敢的發佈了這封公開信將真相告知於眾,即使公告中表示玩家們花的錢都可以退回;即使《魔鏡2》首發只賣六塊錢還附贈了一堆喜加一,且只當作GAL和消消樂玩也質量尚可;即使製作者在發出這封信之前還將遊戲原本的內容再次擴充了四個章節,他還是錯了。
因為消費者是上帝;因為欺騙就應該受到懲罰。
在和群友討論到《魔鏡2》時,群友向我打了個比喻,他說:
如果你的肚子很餓,很想吃一個肉鬆麵包,然後店員拿了一個長長的麵包給你,但你咬了一口下去並沒有吃到肉鬆,然後他們告訴你這只是一個很像肉鬆麵包的普通麵包,你一定會很失望。
這個比喻聽起來很貼切,但如果細究,還要加上一些前提和限制條件。
首先,這家麵包店所在的地區將肉鬆麵包視為禁品,且管轄極度嚴格;其次麵包店本來可以偷偷製作肉鬆麵包並保證供應,但因為顧客在光天化日之下吃的過於囂張,導致做肉鬆麵包變得難上加難(如果有不理解這段話的朋友可以自行去了解《魔鏡2》創意工坊的相關消息,也歡迎在評論區科普)
製作者原本可以用跑路換殼這種更為輕鬆的方式去逃避現在面臨的結果,但是他仍然選擇了用一封荒誕的信來坦誠的告訴大家這個事實。
他以為可以得到理解,但他不知道的是,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好人做一件錯事就萬劫不復,壞人做一件好事就立地成佛“(做小黃油的固然說不上什麼好不好人,當然你也可以認為做黃油的都是帶善人)
聊完《魔鏡2》(你認為我在幫洗也無可厚非),我們再來聊聊由此發散出去的一些話題。
我不知道當初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捧《魔鏡》和如今深惡痛絕般打出差評的是否是同一批人,想來應該是大差不差的,在這一點上,《魔鏡2》早已有過許多前車之鑑。
比如劉翔因為兩次中途退賽奧運會而遭到網民們的瘋狂謾罵;比如李景亮因為一場UFC的失利遭到全網的冷嘲熱諷·····在這個時代,總有一群閒的蛋疼的人熱衷於躲在屏幕和鍵盤後面造出一個又一個的神,然後再試圖將他們摧毀,通過與眾不同的言論和一波又一波的節奏來體現自己的精明睿智。
蘇炳添也因為比賽失利而”跌下神壇“
姚明是對的,他指責我們”只在乎冠軍,而從來不去關注運動本身“,《魔鏡2》不會是最後一個,那麼下一個是誰?
是北大數學系的韋神,還是被慾望國產3A希望的《黑神話》?
最後我還是要回到《魔鏡2》,回到遊戲本身:
在反駁他人的”遊戲無用論“、”遊戲有害論“時,我們會大放厥詞的將單機遊戲形容為”第九藝術“,將職業選手在網遊電競賽事中得到的金牌作為談資;但轉眼間卻又能有”你給我奈子,我就給你好評“的玩笑話和各種遊戲間的鄙視鏈。
人確實雙標至極。
在篤定遊戲是第九藝術的時候,我們真的理性去評判、欣賞每個遊戲了嗎?還是隻跟風玩了那一兩個遊戲,剛過了新手教程便沾沾自喜”我接觸的是藝術“;在拿電競行業的迅猛發展作為例子向家長辯駁自己玩遊戲的理所應當時,我們又是否只是在逃避自己是個網癮少年的真相?
如果某一天,遊戲在我們國家真的毫無立足之地,我們應該捫心自問一句:這到底是偏見還是玩家自己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