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這麼說有些誇張,但遊玩《候鳥》的時間令人難以忘懷——幾乎每一次中斷遊戲的遊玩,我都帶著一種可以被稱作“念念不捨”的心情,一種在《候鳥》之前少見到可以忽略不計的感受。
作為一部將背景設定在“高三”這個極其特殊的時間點的作品,《候鳥》一方面足夠真實,真實到我能通過遊戲中的話語回想起曾經高三的點滴,另外一方面也足夠美好,美好到我似乎通過它彌補了一些未曾擁有的遺憾;而這部小小作品中所傳達出的思考與爭辯,似乎對辭別高三已久的我仍有觸動。
《候鳥》沒有無比激烈的矛盾衝突,亦沒有出人意料的百轉千回,但它用足以傳情的筆調,將屬於“我”的那個高三拉回到我的面前。
獨屬高三的日常與思考
將視角放在高三,是一個相當大膽的決定。一方面,除非是那些真正下不得地的超級高中,大多數的高三生活實際上都是趨同的——越來越晚的晚自習,越來越多的週考月考,越來越難的卷子,越來越嚴厲的老師……想將如此千篇一律的生活寫得出彩,其難度可想而知。
而在另一方面,只要是經歷過高三的人,很難不對其飽含各種複雜而難以言說的情愫——當作是不堪回首的黑暗歲月也好,看成努力攀登的精神豐碑也罷,我們都無法否認它在心中那無比沉重的分量。如何處理好這段具有特殊地位的時光,使其在遊戲中既要真實到引發人內心的共鳴,又不能真實到令人昏昏欲睡?這自然也是極為棘手的難題。
而《候鳥》成功解決了這些難題,也許算不上完美,但呈現出的效果也足夠出彩。
《候鳥》在日常刻畫的水平上是極其出色的,這體現在遊玩體驗上就是:玩起來很“舒服”。
你不得不感慨,這些在galgame漢化事業上摸爬滾打多年的老鳥一出手就是不一樣——他們既能把本該無聊透頂與無比重複的學習寫得有趣、寫出變化,又能把主人公們偶爾忙裡偷閒的愉悅與微妙心態盡皆傳達。而在將一部分日常寫的有趣的同時,他們又時刻未忘高三學習本身的嚴苛,讓《候鳥》始終走在這條“學習”的主軸上。
而在另一方面,本作在語言上的雕琢也為遊戲體驗增色不少。無論是講臺上口沫四濺的老師,還是作為主角的小兩口,他們的臺詞與對白都磨去了所謂的“日系味兒”,顯出祖國本土高中生們應有的語調來。
當然,偶爾兩句的出戏還是有的,但放在15w字的文本里,那兩句臺詞就真的無關緊要了。
當然,我們記憶中的高三絕對不是單純的與“做題”劃上等號,而是與我們彼時的所思所想相連接;而《候鳥》也並沒有止步於“有趣日常”的塑造,而是在日常情節的蓄力之後直接帶出了那些深深打上“高三”烙印的情緒:故事剛開始時男主角的得過且過,取得一定進步後的猶疑躊躇,明確目標後對是否為時已晚的深深懷疑,以及對自己內心“夢想”究竟處在何方的深刻拷問——在《候鳥》那極為優秀的筆力加持下,它們真實到令人共鳴,令我想起自己在高三產生相同情緒的時刻。
《候鳥》對於“高三”的呈現其實是非常“硬”的,這裡的硬不是指內容的“生硬”,而是一種直面而上、不避不逃的“硬”態度。它並沒有藉著“戀愛”或是什麼其他的由頭把話題盪開,而是直面了屬於“高三”的終極主題——學習、拼搏、夢想——並將這些相當容易講的假、大、空的內容以足夠接地氣、足夠可信與足夠令人感動的方式講述了出來。
從這個角度來說,也許《候鳥》沒有柳暗花明的各種“神轉折”,但它內容上的細膩與情緒上的打磨在同類作品中絕對算得上獨樹一幟。
其他:人物與美術表現
《候鳥》中出場人物不少,但主要人物卻沒幾個;得益於此,它的這些個人物幾乎都得到了比較好的塑造。主角葉雨瀟不說,全程下來幾乎80%的文字都從他的視角出發,其心理活動與心態轉變細膩而真實,足夠鮮明的個性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現;本作女主樑芷柔主要是通過主角間接呈現的,不得不說主筆通過動作描寫與對話描寫傳達人物特點的技能真的相當不錯。剩下的一些人物雖然塑造沒有兩位主角那樣細膩,塑造方式也相對單一,但他們也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同樣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而本作的美術表現嘛……個人感覺幾位主角的立繪都顯得有點怪,但是CG水準相當不錯,背景也美的不像話;整體的UI風格偏向於手繪風,還是比較貼合本作高三的背景與氛圍的。
總結:獻給高三、夢想與自己的情書
我的高三故事裡沒有美女學霸傾情導學,也沒有漂浮著粉色泡泡的甜甜戀愛,但我依然為《候鳥》中的高三生活所打動——它真的提取出了那一段特殊的時光中最能觸動人的部分,並用一個平淡但卻無比動人的故事將其重現。
這是一封獻給高三、夢想與自己的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