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么说有些夸张,但游玩《候鸟》的时间令人难以忘怀——几乎每一次中断游戏的游玩,我都带着一种可以被称作“念念不舍”的心情,一种在《候鸟》之前少见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感受。
作为一部将背景设定在“高三”这个极其特殊的时间点的作品,《候鸟》一方面足够真实,真实到我能通过游戏中的话语回想起曾经高三的点滴,另外一方面也足够美好,美好到我似乎通过它弥补了一些未曾拥有的遗憾;而这部小小作品中所传达出的思考与争辩,似乎对辞别高三已久的我仍有触动。
《候鸟》没有无比激烈的矛盾冲突,亦没有出人意料的百转千回,但它用足以传情的笔调,将属于“我”的那个高三拉回到我的面前。
独属高三的日常与思考
将视角放在高三,是一个相当大胆的决定。一方面,除非是那些真正下不得地的超级高中,大多数的高三生活实际上都是趋同的——越来越晚的晚自习,越来越多的周考月考,越来越难的卷子,越来越严厉的老师……想将如此千篇一律的生活写得出彩,其难度可想而知。
而在另一方面,只要是经历过高三的人,很难不对其饱含各种复杂而难以言说的情愫——当作是不堪回首的黑暗岁月也好,看成努力攀登的精神丰碑也罢,我们都无法否认它在心中那无比沉重的分量。如何处理好这段具有特殊地位的时光,使其在游戏中既要真实到引发人内心的共鸣,又不能真实到令人昏昏欲睡?这自然也是极为棘手的难题。
而《候鸟》成功解决了这些难题,也许算不上完美,但呈现出的效果也足够出彩。
《候鸟》在日常刻画的水平上是极其出色的,这体现在游玩体验上就是:玩起来很“舒服”。
你不得不感慨,这些在galgame汉化事业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鸟一出手就是不一样——他们既能把本该无聊透顶与无比重复的学习写得有趣、写出变化,又能把主人公们偶尔忙里偷闲的愉悦与微妙心态尽皆传达。而在将一部分日常写的有趣的同时,他们又时刻未忘高三学习本身的严苛,让《候鸟》始终走在这条“学习”的主轴上。
而在另一方面,本作在语言上的雕琢也为游戏体验增色不少。无论是讲台上口沫四溅的老师,还是作为主角的小两口,他们的台词与对白都磨去了所谓的“日系味儿”,显出祖国本土高中生们应有的语调来。
当然,偶尔两句的出戏还是有的,但放在15w字的文本里,那两句台词就真的无关紧要了。
当然,我们记忆中的高三绝对不是单纯的与“做题”划上等号,而是与我们彼时的所思所想相连接;而《候鸟》也并没有止步于“有趣日常”的塑造,而是在日常情节的蓄力之后直接带出了那些深深打上“高三”烙印的情绪:故事刚开始时男主角的得过且过,取得一定进步后的犹疑踌躇,明确目标后对是否为时已晚的深深怀疑,以及对自己内心“梦想”究竟处在何方的深刻拷问——在《候鸟》那极为优秀的笔力加持下,它们真实到令人共鸣,令我想起自己在高三产生相同情绪的时刻。
《候鸟》对于“高三”的呈现其实是非常“硬”的,这里的硬不是指内容的“生硬”,而是一种直面而上、不避不逃的“硬”态度。它并没有借着“恋爱”或是什么其他的由头把话题荡开,而是直面了属于“高三”的终极主题——学习、拼搏、梦想——并将这些相当容易讲的假、大、空的内容以足够接地气、足够可信与足够令人感动的方式讲述了出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许《候鸟》没有柳暗花明的各种“神转折”,但它内容上的细腻与情绪上的打磨在同类作品中绝对算得上独树一帜。
其他:人物与美术表现
《候鸟》中出场人物不少,但主要人物却没几个;得益于此,它的这些个人物几乎都得到了比较好的塑造。主角叶雨潇不说,全程下来几乎80%的文字都从他的视角出发,其心理活动与心态转变细腻而真实,足够鲜明的个性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本作女主梁芷柔主要是通过主角间接呈现的,不得不说主笔通过动作描写与对话描写传达人物特点的技能真的相当不错。剩下的一些人物虽然塑造没有两位主角那样细腻,塑造方式也相对单一,但他们也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同样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而本作的美术表现嘛……个人感觉几位主角的立绘都显得有点怪,但是CG水准相当不错,背景也美的不像话;整体的UI风格偏向于手绘风,还是比较贴合本作高三的背景与氛围的。
总结:献给高三、梦想与自己的情书
我的高三故事里没有美女学霸倾情导学,也没有漂浮着粉色泡泡的甜甜恋爱,但我依然为《候鸟》中的高三生活所打动——它真的提取出了那一段特殊的时光中最能触动人的部分,并用一个平淡但却无比动人的故事将其重现。
这是一封献给高三、梦想与自己的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