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們寫的是亞眠之戰,這一期我們把目光聚焦於聖康坦。讓我們看看聖康坦這片土地是如何見證魯登道夫最後的攻勢:皇帝會戰。
開始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聖康坦是個怎樣的城市。聖康坦,法國北部城市。地處巴黎盆地北部,索姆河畔。距離首都巴黎150 km 。早在普法戰爭這裡就曾成為戰場,那時在此廝殺的是法國人和德國人。而在皇帝會戰中在這裡廝殺的則是英國人和德國人。
很美麗的法國北部小城
老樣子,我們先看地圖的俯瞰視角。德軍將從炮彈耕犁過的焦土區發起進攻。英軍如果失守則要退回亞眠,而德軍將繼續進攻亞眠與英軍開始激烈的巷戰。而歷史上英軍確實被魯登道夫的鐵拳打的找不到北然後退到亞眠了。
德軍將從右邊進攻
魯登道夫發起皇帝會戰的理由
第一.美國對德宣戰但增援並未到位
美國在1917年4月對德宣戰。然而,美國在宣戰時的軍事準備並不充分,事實上美軍最近的戰爭是南北戰爭。而一戰中西線塹壕戰的戰術不同於美軍以往的戰爭,但當時美國陸軍沒有人接受過相應訓練。時至1918年春季,美軍的大批次運兵船才剛剛開始抵達西線戰場。德國依舊存在速勝的可能。
戰場上的美軍
第二.協約國軍隊盡顯疲態
協約國聯軍此時受到後備隊不足的限制,同時受戰役消耗已頗為厭戰,顯出疲態。索姆河戰役後,勞合·喬治政府對於把英國人送往西線絞肉式戰場上這件事情已經有所抗拒,因此堅持將龐大的部隊留在英國本土,此舉使聯軍中的英國遠征軍更加虛弱。
疲憊的法軍
第三.俄國退出世界大戰
具體原因不便敘述。德國因此可以把東線的部隊調回西線對協約國發起猛攻。
德軍的準備
德軍的戰略目標
此戰德軍打算用自己的鐵拳直接轟散協約國軍隊的防線,將不同部隊之間的支援切斷。並重新掌控戰爭的機動權,以機動性衝擊協約國的防線,這將會給協約國在戰鬥中造成困擾。同時要佔領協約國聯軍的交通樞紐(比如亞眠)並切斷協約國的補給線。最後迫使協約國議和,這樣就可以在美國這個生力軍加入這場戰爭前結束掉一切。此戰指揮官依舊是魯登道夫。
戰鬥中的德軍
德軍的戰術
在此戰中,德軍使用了新型的胡蒂爾戰術,這種戰術在東線曾被無數次驗證其優越性。具體為先以急速射炮彈彈幕和毒氣彈壓制敵人,藉助煙幕掩護,以暴風突擊隊作為矛頭突擊敵人陣地,滲透敵人的關鍵設施,撕開一個缺口為後續部隊進攻做準備。隨後大部隊從這個缺口進入,一舉轟散敵人的所有佈置。
戰術的創造者胡蒂爾將軍
暴風突擊隊
暴風突擊隊的裝備往往是最好的那一批,射程近、火力猛、適合單兵使用的MP18衝鋒槍在1918年剛剛投入生產,經常被暴風突擊隊員廣泛使用。除了MP18,G98縮短型,全場僅有1.1米,適配塹壕戰的Kar98.a型卡賓槍和C96以及魯格手槍也被廣泛裝備。
手持MP18的德國暴風突擊隊
Kar98.A型卡賓槍
C96和魯格的合照
除了衝鋒槍以外,暴風突擊隊還會使用噴火器、輕重機槍和木柄手榴彈。
M1915小型火焰噴射器。它可以容納20升混合燃料、噴射距離達25米。
1915型木柄手榴彈
德軍突擊隊裝備圖
1917年末開始的整個冬季,德國士兵們都在接受滲透戰術訓練為之後的作戰做著準備。
開幕
1918年3月21日凌晨4:40,一顆白色信號彈劃過了聖康坦的天空,隱藏在村莊裡的德軍炮兵們知道這是行動開始的信號。
第18集團軍的各個炮兵連推出的單門火炮率先發射彈丸作為信號,隨後該集團軍裝備的超過3600門各類火炮(包括1055門大口徑榴彈炮、攻城炮和加農炮)開始按照時間表的規劃對準對面陣地英國第5集團軍陣地的塹壕、指揮所、通訊站和炮兵陣地等標定好的目標猛烈開火,為聖康坦的土地增添了無數的傷痕。第一階段炮擊以佔比80%的毒氣彈對準英國炮兵陣地實施壓制,同時以佔比20%的高爆彈對準步兵陣地進行破壞。數不盡的毒氣彈無聲無息地從籠罩的黑暗中落了下來,讓英國人的陣地被大量的毒氣覆蓋。
英軍們在睡夢中被德軍的彈幕驚醒,慌亂的爬起來,戴好防毒面具,走出塹壕發現自己被無邊無際夾雜著毒氣的霧氣包圍了。周圍不停落下的炮彈彷彿世界末日一般。新兵已經被這種末日般的場景嚇破了膽子,連老兵也是驚懼無比,聖康坦之戰從德軍的彈幕,開始了。
Mrs.16榴彈炮
K.17加農炮
延續
清晨6:40,德軍開始按計劃進行第二階段炮擊,一部分火炮繼續打擊英軍炮兵陣地,而野戰炮和榴彈炮構成的反步兵火力轉而轟炸英軍二線塹壕,開始發射大量窒息性毒氣彈和嘔吐性毒氣彈攻擊英軍步兵。
到了6:50,德軍又開始實施第三階段炮擊,過程與第二階段相同,但反步兵火力轉而覆蓋英軍一線塹壕。
清晨7:00,德軍炮擊似乎暫停了一會,英軍軍官趕緊督促士兵們進入坑道吃早飯,結果德軍就在這一刻啟動了第四階段炮擊,把英軍陣地的中央區域當作重點目標。一口熱飯還沒下肚的英軍士兵們只得一邊罵娘一邊鑽入掩體躲避如雨般轟擊的德軍炮彈。
遭受過炮擊的區域
隨後,小規模暴風突擊隊藉著毒氣和霧氣掩護前來刺探陣地薄弱點並破壞鐵絲網。
清晨7:10,德軍炮兵開始了長達70分鐘的第五階段轟炸,德軍野戰炮和榴彈炮開始瞄準英軍前沿陣地實施破壞,而遠程重型火炮則全力對準英軍的後方炮兵陣地、橋樑、預備隊集結地等縱深重要目標進行轟炸。值得一提的是第五階段的炮擊中,各式列車炮也加入了此次炮擊。恐怖的炮聲甚至讓炮組成員也失聰了好幾天。
28釐米SKL/40型“布魯諾”列車炮
斯柯達M.11重型攻城炮
早晨8:20,德軍炮兵啟動了第六階段炮擊,過程與第五階段一致。
早晨9:35對於英國步兵來說絕對是此生難忘的噩夢,因為德軍開啟了收尾式的第七階段炮擊,6608門火炮、3534門迫擊炮以及678門陸軍統帥部直屬重炮、列車炮等全部對準英軍前沿陣地實施飽和式炮擊為德軍步兵開路。成千上萬顆炮彈為英國人奏響了喪曲,而無數英國人臨死前的呻吟成了它最優美的伴奏。
成為廢墟的聖康坦
陣亡於德軍炮擊的英軍士兵們
1918年3月21日早上9:40,德軍5小時預備炮擊正式結束,炮兵轉而發射高爆彈和毒氣彈混成的雙重徐進彈幕掩護步兵推進。39個突擊師開始沿著69公里寬的戰線開始向前推進,雖然炮擊結束,但炮兵也沒有退出舞臺,他們跟隨步兵一塊前進。而作為前鋒的暴風突擊營也有4門迫擊炮和6門步兵炮作為重火力。
英國人腦子還沒從炮彈震盪中緩過勁來,德軍手榴彈和火焰噴射器烈焰已經招呼到了他們身上,一時間是哭爹喊娘。一些沒被德軍炮兵幹掉的機槍據點和簡易堡壘開火抵抗,隨後被暴風突擊隊隨行的迫擊炮和步兵炮轟去地獄。
跟隨突擊隊的德軍炮兵部隊
暴風突擊隊此時如入無人之境,英軍有的嚇破了膽開始潰逃,有的頑強抵抗然後被火焰噴射器和步兵炮變為虛無。德軍僅用4天便推進了14英里,這是1914年以來西線上德軍向前推進最遠的一次。然而就在德軍以為就要看到1918年勝利曙光的時候,胡蒂爾戰術後勁不足的缺陷也逐漸顯露出來:迅速向縱深進攻的德軍,很快遭遇了後勤運輸無法趕上前線部隊的狀況,無法擴大戰果。
如果你是英軍的話,這真的很恐怖
由於缺乏補給,德軍攻勢日益減弱,攻勢在7月被迫停止。在此次攻勢後,德軍人力資源耗盡,士兵疲倦。德軍本想達到的目標一個沒有達到。沒能擊潰協約國的軍隊,沒有成功逼迫他們議和,美軍的支援也分批次抵達歐洲。作為分開的一場場戰役,皇帝會戰無疑是成功的。但局部的勝利並不足以為德國贏得整場戰爭。
就像魯登道夫在回憶錄中承認的,德國在一戰中,技術和戰術上都有極大的優勢,而失敗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整體戰略上的缺陷,因為一場戰役的勝利並不意味著戰爭的勝利。
皇帝會戰,就此結束。
至此德國再無進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