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小史(6):富蘭克林與醫學雙驕——費城往事


3樓貓 發佈時間:2024-08-03 11:33:21 作者:完顔皓 Language

儘管前幾期都在說北美高等教育的故事,但在獨立戰爭前,北美殖民地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屈指可數,絕大多數居民都是在家中完成啟蒙教育,再接受不超過十年的初級和中級教育,之後便步入社會了。除了家庭和學校之外,教堂和出版物也是人們接受知識的重要渠道,而在當時的北美大陸上,最流行的出版物之一就是一份名為“窮理查曆書”的小冊子。和當時流行的其他曆書一樣,《窮理查曆書》也有日曆、天氣預報等功能,但這位名為理查德·桑德斯的窮小子還在曆書中加入了各種三俗笑話兒和名言警句來吸引讀者,其中不少內容都成了當時殖民地的熱門話題,更重要的是,人們還能在《窮理查曆書》中讀到有關最新科學發現的小知識,甚至是帶有獨立傾向和革命色彩的內容。《窮理查曆書》可謂殖民地知識付費賽道的頂流,跟今天的小約翰可汗估計有一拼。而背後操盤一切的,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化名窮理查的本傑明·富蘭克林。
窮查理曆書,也譯作窮查理年鑑
1706年富蘭克林出生在波士頓的一個工人家庭,10歲時便因貧窮失學,後來跟著哥哥做學徒,進入出版印刷行業,成年後,富蘭克林輾轉來到費城,在當地結識了一群對時事頗感興趣的工人同志,一起組建了共讀社和其他類似的小團體,討論政治,分享文學,後來又創辦了《賓夕法尼亞報》和《窮理查曆書》等刊物,逐漸成為了當地文化界和政界的KOL。
隨著德意志移民的湧入和商業的發展,十八世紀中期的費城已成為了北美重鎮,匯聚了眾多思想家和政治家,也吸引來了大批的學者,在這樣的環境下,富蘭克林認為有必要建立一套符合殖民地世俗需求的教育體系,為殖民的興旺發達乃至未來的獨立做好準備。
1749年,富蘭克林發表了《關於賓夕法尼亞青年教育的建議》,提出了世俗化的教育理念,例如教學語言應是英語,教學內容應包括寫作、算術、幾何、天文、植物學、自然科學等,在課堂教學之外學生還應該參觀農場、親近自然、鍛鍊身體等,唯有這樣才能培養殖民地所需要的人才,而宗教信仰並不是教學重點。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富蘭克林在費城籌集了5000英鎊的啟動資金,並邀請了當地不同教派的商人、官員、學者,共同建設費城自己的學校。1749年,費城公共學院拔地而起,學校雖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富蘭克林的預期,但它本身並沒有學位授予權,因此只能被看作一所中學,直到1755年,費城學院才在此基礎上真正成立,這也就是今天的賓夕法尼亞大學。
富蘭克林肖像
雖然費城學院本身並不具有宗教色彩,但它卻聘請了“大覺醒運動”中“老派”的代表人物,有“美國最偉大的古典學者”之稱的長老會牧師弗朗西斯·艾利森擔任校長。儘管在宗教理念上趨於保守,艾利森卻十分認可富蘭克林等人的獨立傾向,也尊重費城學院的辦學理念,在任期間鼓勵科學教育。不過隨著校園裡精英主義和英國國教思想的興起,艾利森越來越不滿足於費城學院的現狀,最終離開了學校並帶領自己的追隨者創立了後來的特拉華大學。
世俗化的校園內出現英國國教思潮的原因之一,是1754年富蘭克林邀請到英國阿伯丁大學的畢業生威廉·史密斯主持教學工作,而史密斯最吸引富蘭克林的一點就是他們二人不謀而合的教育理念。1753年,史密斯發表了《米拉尼亞學院的基本思想》一文,文中虛構了一塊英國殖民地:米拉尼亞,在這裡,教育的目的與宗教無關,而是用世俗化的知識培養有實用技能和高尚道德的公民。在讀到史密斯的文章後,富蘭克林頗有英雄所見略同之感,於是力邀史密斯來到費城,主導學校的發展和改革。在史密斯治下,學校的課程參照阿伯丁大學,以英文為教學語言,大幅度壓縮拉丁文和希臘語的比重,農學、力學、倫理學、政治學、商科的內容則成為課程的核心,儘管現在看來這些課程平平無奇,但與當時的其他學校相比,費城學院的授課體系可稱得上開時代先河。
威廉·史密斯肖像
在史密斯之外,費城學院還迎來了另一位重量級人物,約翰·摩根。摩根出生在1735年的費城,1757年,成為費城學院首批畢業生之一,畢業後,摩根在費城民兵隊中擔任隨隊軍醫,在英法戰爭中積累了戰地醫療經驗。在戰爭結束後,摩根前往英國和法國系統學習醫學,並相繼成為英國皇家學會、倫敦和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師學會的會員,還曾和約克公爵一起前往意大利麵見教皇並親切交流。1765年,摩根返回家鄉費城,這裡有他的一生知己,也可以說是一生之敵:小威廉·希彭。
約翰·摩根與小威廉·希彭
小威廉·希彭是摩根的費城老鄉,1754年畢業於新澤西學院,隨後又在愛丁堡大學取得了醫學博士學位。1762年,希彭在老西醫父親的協助下開始在北美行醫和教學,並舉辦了美國第一場解剖學講座,還開設課程培養助產士,更重要的是,希彭鼓勵男性也成為助產士,這在當時可謂離經叛道,希彭家的玻璃也因此換了一塊又一塊。1761年,希彭與摩根在倫敦相識,摩根還曾以學生身份參與過希彭的講座。有這共同革命情懷的兩人在後來的交往中討論在北美建立一所真正的醫學院,救治更多的傷患,然而當摩根率先返回費城後,卻獨立發表了《論美洲的醫學院》,併成為了費城學院的醫學教授,創辦了北美第一所醫學院,在當時獨享了這一榮譽,而希彭只作為普通教授加入了費城學院。1766年摩根又創立北美第一家醫學學會,又將在醫學界頗有建樹的得希彭拒之門外。在憤怒和嫉妒的共同作用下,希彭發誓與摩根勢不兩立。
在獨立戰爭期間,摩根和希彭均在大陸軍醫療團隊任職。1775年7月,時任大陸軍首席醫師的本傑明·丘奇通過一位情人向英國軍官寄出了一封密信,然而這封密信卻被這位女子的另一位情人截獲並交給了華盛頓,丘奇因此被判處叛國罪,摩根被任命為第二任首席醫師。然而在上任後,摩根面臨著短缺的醫療設備和藥物、大陸會議口惠而實不至的支援、醫師團隊複雜的人際關係,更令摩根警惕的是,希彭被任命為快速反應部隊飛行營的首席醫師,這樣的任命被摩根視作對自己權威的挑戰。
1776年10月,國會又同時要求摩根和希彭在紐約和新澤西各開設一家醫院,摩根認為這只是要求希彭負責飛行營的傷患,而希彭卻將此視為自己有權全面負責新澤西所有的醫療事務。兩人的矛盾衝突愈演愈烈,最終導致了雙方對簿公堂,而冗長的官司又使得摩根更無暇顧及自己的本職醫療任務。最終,國會解僱了摩根和他的團隊,由希彭接替為第三任首席醫師。不過希彭的日子也不好過,即使承擔瞭如此重大的職責,他依舊沉迷於上課和社交,不僅醫療團隊的賬目不清不楚,還涉嫌因翫忽職守造成了病患的死亡。1780年,軍事法庭向希彭提出5項控訴,隨後將其撤職。
戰後,摩根拒絕了返校教學,最終孑然一身地離開了世界,而希彭則回到費城學院,擔任了自己夢寐以求的醫學教授,開設了解剖學、助產學等課程,直到1808年逝世。摩根和希彭作為當時北美醫療界的一時瑜亮,共同推動了北美醫療事業的進步和第一所醫學院的成立。儘管摩根最終沒能繼續在學校一直工作下去,但賓大至今仍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樓。
既然已經提到了為革命黨人貢獻了眾多骨幹的反賊窩子,咱們也要做到雨露均霑,下次就說說保皇黨位於紐約的大本營,哥倫比亞大學。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