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未出,結局已演千百遍。
身未動,心中已過萬重山。
行未果,假想苦難愁不展。
事已畢,過往仍在腦中演。
勿以有限身,常供無限愁。應盡便需盡,無復獨多慮。
他每時每刻都在與生活的不確定性做鬥爭,所以難以享受片刻的安寧;
他總是預想事情最糟糕的結果,恐懼便時常伴其左右;
他想要萬物都在自己的掌中,萬事順遂自己的心意,就像是要牢牢扼住生活的咽喉,生怕它扭頭就傷害到自己和自己在乎的人。
對他而言,生活就像一條危險的毒蛇。
這種說法讓我想起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很多學者都試圖對人追求美好生活卻又被負面情緒阻礙的現象做出解釋,像弗洛伊德的生本能“力必多”,死本能“達那多斯”;榮格的“阿尼瑪”和“阿尼姆斯”;簡潔一點的有武志紅的“生能量”與“死能量”。
說得通俗一些,人都是趨利避害的,沒有人會想要一直與抑鬱,焦慮,恐懼,悲傷相伴。
人之所以會產生負面情緒來“趨害避利”,有一種說法是,這些情緒曾是你的朋友。一朝被蛇咬時,在過去的一些極端場景或是危險境地下,這種狀態幫助你活了下來。時過境遷,周邊的環境早已發生改變,但人內心的狀態卻沒有適應。
所以說焦慮,抑鬱,恐懼等情緒不是惡魔也不是敵人,它像是一個過渡保護你的朋友。因為它曾看到你受到傷害,所以想保護你的安全。無需粗暴地對待它,向它證明你已經強大到能處理事情,保護自己了。然後,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過去的負擔太重,怎能舉步向前?壞事還沒發生就提前焦慮,相當於遭遇了兩次壞事。事後還一直想的話,不就相當於遭遇了三次嘛。
有人溺於三生橋下清湖,也有人溺於過往,我不該溺於過往。
只要離別的時間夠久,慢慢一切傷痛都會被時間抹去。經歷再多的刻骨銘心,也終有一死來讓一切歸零。
人終有一死:這句話說得對。但人只能活一次:這句話說錯了。粗略來算,成為某一領域的好手大約需要花一萬小時或是七年。如果你能活到88歲,在11歲之後,你有11次機會學好某一行,這才是你生命的次數。
有的人永遠不會讓他自己死去:“我只知道我一直都很擅長做電子數據表格。”
有些人對死非常恐懼:“我只會做這一件事情,要是我不幹,我還能幹嘛?活著還有什麼用?”
有的人認為他早就成鬼了:“我曾經很擅長足球,但後來我傷了踝關節,現在我花很多時間在精神上模擬一個這件事沒有發生的現實。”
你有很多條命,就算這條過得不順利,不過還有幾年就死了。可以先好奇一下,下一條命要做什麼?一條命用來寫詩,一條命用來創造,一條命用來探索真相,另一條命用來尋求真理。這才是你的一生。
某天,一個雙頭三腳四眼的小牛犢誕生在一處農場。
昨天,他還在懷中孕育,敗給了現實,勝在了朦朧。
明天,當農場男孩發現這個怪胎時,他們會用報紙包起他的屍體,把它送去博物館。
但今晚它還活著,在北部的田野中依偎著它的母親。
這是一個完美的秋夜,明月在果園中升起,微風拂過草地。當他凝望夜空時,那裡有兩倍於平常的星光。
PS:為啥選寂靜嶺作為封面呢?因為最近在玩這個遊戲,主角在迷霧中被過往所折磨的場景讓人有感而發,但還沒有玩完所以沒有寫進來。
哎,血肉的扭曲,陰暗的爬行,崩潰的神經,讓人在遊玩過程中忍不住輕哼起來。
封面確實不知道放啥力,真不是惡意引流。